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為什麽古代中國每個地方都有地方縣誌?

為什麽古代中國每個地方都有地方縣誌?

中國地方誌體例基本定型、內容趨於完備是在宋代。

這時,“地記”。“圖經”等已經基本上被“誌”所取代,方誌記述的重點也開始從地理情況到社會的眾多方面,“人物”和“藝文”在方誌中占據了比較重要的地位,形成了後來方誌的壹般格局。像《太平寰宇記》、《元豐九域誌》,以及被稱為“臨安三誌”的《乾道臨安誌》、《淳祐臨安誌》、《鹹淳臨安誌》,都是當時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誌。元大德七年(1303年),修成《大元壹統誌》1300卷,是我國歷史上第壹部規模巨大的全同壹統誌,為明清兩代修大壹統誌提供了範例和模式。明代誌書約有1500余種,現存400余種。清代是修誌極盛時期,乾嘉之際三修《大清壹統誌》,形成舉國上下修輯方誌的高潮,政府還明確規定各省、府、州、縣60年修壹次,各地都設有專11的修誌機構,許多文人學者也競相編纂、輯錄方誌,出現了壹大批方誌學家和高質量的方誌,保存至今的達5500種之多。

中國的地方誌,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體例、內容逐漸完備,積累的數量也極多。可惜的是,許多方誌在流傳過程中都已亡佚了,特別是宋代以前的方誌。目前國內收藏的地方誌,據《中國地方誌聯合目錄》的統計有8500多種,這個數字,幾乎相當於現存全部古籍的十分之壹。其中以北京圖書館最多,約6000部,上海圖書館次之,約5000部,南京圖書館居第三,約4000部。大學圖書館的收藏也不少,北京大學第壹,南京大學第二,北京師範大學第三;寧波天壹閣收藏明代地方誌最有特色,1961年以來已影印出版《天壹閣藏明代地方傑選刊》107種。

我國方誌不少流散到國外。美國人從1869年起就有意搜集我國珍貴圖書,其中有方誌5500多種,僅哈佛大學就藏有宋明珍貴方誌上百種。日本所藏比美國還多。此外,英、法、德、意、荷蘭、瑞典等國也都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