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孔子編《易傳》的目的,究竟是什麽?

孔子編《易傳》的目的,究竟是什麽?

孔子是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為後世留下許多經典語言,值得大家學習。其中,就他編寫的《易傳》,對當時也很具有學習意義。那它編寫《易傳》的目的是什麽呢?我認為無非就是以下幾個:

壹、不得誌後改其方向

孔子年輕的時候,周遊列國,閱歷豐富,經過十四年的周遊,終於最終回到魯國。郁郁不得誌,仕途走不下去了,那幹點什麽呢,都已經六十多歲了,那就編書吧,把壹腔熱血,通過書籍編寫下來,至少對得起自己這麽多年的周遊,對得起自己這麽多年的感悟學習。所以研究《易經》,並根據自己的研究寫下對《易經》的解釋,即《易傳》。

二、釋其深意

《易經》在當時,更多的是被作為占蔔吉兇用。但是,經過孔子在仔細研究了《易經》以後,認為《易經》這本書其實內涵很豐富啊,他發現《易經》不僅僅是可以占蔔,其實在對宇宙社會的理解和社會政治的觀點等各個方面,都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通過孔子編寫《易傳》,使得占蔔的功能淡化,更多的運用科學道理,通過八卦將枯燥神秘的符號表達出來,讓人更容易理解。

三、傳世四方

通過對《易經》的理解,編寫了《易傳》,讓大家對《易經》的理解有了更多,那既然深意很多,讓孔子釋意出來了,那更多的就剩下運用了。大家發現,通過《易傳》,這《易經》還是很好理解運用的。而經過不停歇的運用,讓大家發現,嗯,《易經》很有效。運用越來越多,《易經》和《易傳》也被廣為流傳,越來越出名。

孔子編《易傳》的目的,或許剛開始有郁郁不得誌的嫌疑,但我覺得,學問人,又是像孔子這麽有才能的大家,他最終最善意的目的肯定還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學到知識,運用知識,從而報效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