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愛國英雄有哪些人物

愛國英雄有哪些人物

收復察哈爾的將軍——方振武

· 中國人民的朋友——約瑟夫·史迪威

· 戰功顯赫的開國上將——楊得誌

· 舍身救國的泰國華僑領袖——蟻光炎

· 美洲洪門愛國老人——司徒美堂

· 與中國人民並肩作戰的克萊爾·李·陳納德將軍

· 屢建功勛敵膽寒——張雲逸

· 抗日名將“鐵軍將才”——朱程

· 壹生獻給中國衛生事業——馬海德

· 戰鬥在大後方的抗日將軍——肖勁光

· 為中國抗戰而犧牲的蘇聯勇士——庫裏申科

· 戎馬壹生為祖國的軍隊高級將領——楊勇

· 血灑贛榆留英名——符竹庭

· 戎馬壹生為祖國的軍隊高級將領——楊勇

· 馬耀南:從愛國學生到八路軍優秀指揮員

· 血染抗日戰場的虎將——葉成煥

· 用犧牲精神喚起民眾的抗日將領——李兆麟

· 聲震昆侖關的抗日將軍 杜聿明

· 民族英雄 黨的戰士--馬本齋

· 為抗日青春何所惜的張宗蘭

· 傳奇式的抗日英雄——包森

· 抗日英雄 民族英雄——趙登禹

· 為抗日而死的***產黨員--吉鴻昌

· 英勇抗戰的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

· 為理想奮鬥終生的抗日將領——續範亭

· 刀劈日本憲兵的抗日民族英雄——節振國

· 淞滬抗戰總指揮——蔣光鼐

· 打響武裝抗日第壹槍的愛國將軍——馬占山

· 與日寇血戰到底的抗聯十二烈士

· 捍衛邊疆的抗日愛國將領——傅作義

· 永垂史冊的愛國將領——張學良 楊虎城

· 朝鮮族抗日英雄——李紅光

· 獻身中國人民解放與建設事業的新西蘭友人——路易·艾黎

· 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

· 浩氣彌天的馬定夫

· 名震緬北的抗日將領——鄭洞國

· 指揮長沙會戰的抗日將領——薛嶽

· 著名抗日將領——範子俠

· 新四軍抗日名將——羅忠毅

·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組建者——馮玉祥

· 以死報國的抗日名將戴安瀾

· 抗日英雄——呂正操

· 寧死不屈的東北抗聯——八女投江

· 國際主義戰士——柯棣華

· 我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譚政

· 抗日名將楊成武

· 華僑旗幟 民族光輝——陳嘉庚

· 傳奇戰將——陳賡

· 迎風傲霜不老松——黃克誠

· 為抗日戰鬥到生命最後壹息的魏拯民

· 東北抗日聯軍優秀指揮員——汪亞臣

· 積極抗日的愛國將領---鄧寶珊

· 鏡泊英雄——陳翰章

· 臺兒莊大捷的司令官——李宗仁

· 以身報國的抗戰名將——張自忠

· 抗日女傑——李林

· 聲震忻口的抗日將軍——衛立煌

· 與陣地***存亡的抗日將領——佟麟閣

· 抗日壯士英氣沖天——董天知

· 堅如磐石抗日心——魏大光

· “打仗數第壹”——陳錫聯

· “絕不給中華民族丟臉!”——劉老莊連

· 抗日赤心日月可鑒——許亨植

· 俠肝義膽破“圍剿”——曹亞範

· “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東

· 爆破英雄馬立訓

· 出奇制勝大將風範——粟裕

· 夜襲戰鬥常勝英雄——桂幹生

· 冉莊地道戰組織者——張森林

· 大刀英雄——任常倫

· 八女投江 抗日女英烈——冷雲

· 鐵骨錚錚抗日到底——夏雲傑

· “甘將熱血沃中華”——趙壹曼

· 鋼鐵戰士——楊靖宇

· 狼牙山五壯士

· “太行浩氣傳千古”——左權

· 寧死不屈的抗日英雄——趙尚誌

· 文武兼備壹代英才——彭雪楓

雷鋒生前是解放軍沈陽部隊工程兵某部運輸班班長、五好戰士,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他的愛憎分明、言行壹致、公而忘私、奮不顧身、艱苦奮鬥、助人為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崇高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產主義道德品質。

雷鋒,原名雷正興,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縣壹個貧苦農家。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時,小雷鋒便找到路過的解放軍連長要求當兵。連長沒同意,但把壹支鋼筆送給他。1950年,雷鋒當了兒童團長,積極參加土改。同年夏,鄉政府保送他免費讀書,後來加入少先隊。1956年夏天,他小學畢業後在鄉政府當了通信員,不久調到望城縣委當公務員,被評為機關模範工作者,並於1957年加入***青團。1958年春,雷鋒到團山湖農場,只用了壹周的時間就學會了開拖拉機。同年9月,雷鋒響應支援鞍鋼的號召,到鞍山做了壹名推土機手。翌年8月,他又來到條件艱苦的弓長嶺焦化廠參加基礎建設,曾帶領夥伴們冒雨奮戰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損失,當時的《遼陽日報》報道了這壹事跡。在鞍山和焦化廠工作期間,他曾3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5次被評為標兵,18次被評為紅旗手,並榮獲“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的光榮稱號。

1959年12月征兵開始,雷鋒迫切要求參軍,焦化廠領導舍不得放他走。雷鋒跑了幾十裏路來到遼陽市兵役局(現人武部)表明參軍的決心。他身高只有1.54米,體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征兵條件,但因政治素質過硬和有經驗技術,最後被破例批準入伍。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沫源縣出現了壹位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犧牲時才七歲,在日本鬼子掃蕩壹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幹部,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幹部和老鄉脫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王二小的動人事跡很快傳遍了解放區,每壹個老鄉都含著眼淚,歌唱二小放牛郎,《晉察冀日報》在頭版報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跡。晉察冀邊區的文藝戰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創作了後來傳唱全中國的著名兒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黃繼光(1930-1952)四川中江人,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52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鮮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所在的營奉命奪取某高地,當連續攻下敵人數處陣地後,被敵人壹個集團火力點所困。黃繼光挺身而出,要求擔負爆破任務,勇敢地沖向敵人地堡。當他擲完手雷,打垮幾個火力點後,發現還有壹個火力點在頑抗,就忍著重傷巨痛,跌倒了爬起來,毅然直撲上去,以胸膛堵住敵人正在掃射的機槍射孔,保證部隊完成攻克高地的任務,全殲敵人兩個營,自己壯烈犧牲。根據黃繼光生前的申請,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誌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誌願軍特級英雄"稱號,並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和國英雄"稱號及金星獎章、壹級國旗勛章。

河北省隆化縣北郊,長眠著模範***產黨員、全國著名戰鬥英雄董存瑞的英靈。在蒼松翠柏中,矗立著壹座雄偉的紀念碑,碑上銘刻著朱德總司令的題詞:“舍身為國,永垂不朽!”

董存瑞 ,1929年生,河北省懷來縣人。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13歲時,曾機智地掩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後任某部六班班長。1947年3月加入中國***產黨。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機智勇敢,在壹次戰鬥中只身俘敵10余人。先後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他所領導的班獲“董存瑞練兵模範班”稱號。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壹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產黨員,請準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還有李清照 項羽

陳連升

陳連升(?—1841)湖北鶴峰人。他出身於行伍,因鎮壓農民起義有“功”,累擢曾山營參將。1839年在回擊英國侵略軍制造的官湧武裝挑釁中,因功擢三江口副將,調守沙角炮臺。1841年1月7日,英軍猛攻沙角炮臺。他鎮定自若,指揮守軍多次擊退敵人進攻。英軍闖入炮臺後,他身先士卒,奮勇抵抗,不幸中彈撲地,英勇捐軀。

關天培

關天培(1780—1841),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淮安)人。行伍出身。平時勇於任事,治學練兵註重實效,被稱作“幹濟之才”。1833年署江南提督,1834年任廣東水師提督。1839年堅決支持林則徐的禁煙措施,訓練水師,修築炮臺,加強戰備,曾多次擊退英軍的進犯。1841年2月25日,英艦18艘向虎門發動進攻,關天培與遊擊麥廷章在靖遠炮臺率將士奮勇抵抗。26日下午英軍再度發動猛攻,琦善拒發援兵,關天培孤軍奮戰,受傷數十處,仍親燃大炮殺敵。最後與守炮臺將士四百多人壯烈犧牲。著有《籌海初集》。

定海三總兵

葛雲飛(1789—1841),字雨田,又字鵬起,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是領導定海保衛戰的主要愛國將領。1838年任定海鎮總兵。1839年因父死回家守喪。1841年初,英軍從定海撤退後,葛雲飛奉命進駐定海。安徽壽春鎮總兵王錫朋、浙江處州鎮總兵鄭國鴻也同時奉調率兵進駐定海,與葛雲飛協力防守。1841年9月下旬,英軍再次進攻定海。葛雲飛對所部堅定地說:“賊不足畏,可盡滅也!萬壹不利,某身為大將,奉天子命鎮守斯土,城亡與亡,大義也!當死在此地,不離定海寸步!”9月26日,敵軍進攻定海竹山門,葛雲飛下令開炮,擊斷敵船桅,敵軍倉皇退去。27日,英軍向土城開炮,葛雲飛指揮各營開炮猛烈還擊,敵人慌忙敗退。28日至30日,侵略軍向定海竹山門、五奎山進攻,企圖登陸,都被葛雲飛、王錫朋、鄭國鴻擊退。於是敵人調集兵力,集中進攻定海,定海守軍壹***只有四千多人,且武器彈藥不足,處境危急,因此,三總兵聯名飛書向鎮海大營告急。但大營不發救兵。10月1日,英軍從小路攻上定海北面的曉峰嶺。王錫朋壯烈犧牲。接著英軍進攻竹山門,鄭國鴻率軍誓死抵抗,親手揮刀殺死侵略軍多人後,也英勇犧牲。葛雲飛據守在最危險的定海城南土城。王、鄭犧牲後,敵人向葛雲飛陣地壓來。他手執大刀,率二百多名士兵,大呼殺入敵陣,劈死敵軍多人。葛雲飛全身受傷四十余處,但他仍忍痛奮力砍殺。最後,壹顆炮彈擊中他的胸部,英勇殉難,二百多名士兵也全部壯烈犧牲。葛雲飛、王錫朋和鄭國鴻壹起被稱為“定海三總兵”。葛雲飛著有《名將錄》、《浙海險要圖說》及許多詩文。

裕謙

裕謙(約1795—1841),字魯山,號舒亭,蒙古鑲黃旗人。1817年,他考中進士,1826年任湖北荊州知府。1841年2月,清政府命他為欽差大臣,赴浙江,籌劃海防。他支持林則徐抗英,反對伊裏布、琦善的投降賣國活動。他揭發伊裏布私受英軍禮品的劣跡。清政府將伊裏布調京審訊,命裕謙為兩江總督,仍為欽差大臣,督辦江浙軍務。10月10日,英軍進攻鎮江。他率兵英勇抵抗,力戰不支,投水自盡,遺著有《裕靖節公遺書》。

陳化成

陳化成(1776—1842),字蓮峰,福建同安人。行伍出身,歷任水師把總、參將、副將、總兵等職。1830年任福建水師提督。1840年6月,英國侵犯福建,陳化成和閩浙總督鄧廷楨壹起進行抵抗,擊退英軍。不久,調任江南提督。他在兩江總督裕謙支持下,積極備戰。他對部下諸將說:“武臣死於疆場,幸也。汝曹勉之!”1842年6月,英艦駛近吳淞口,兩江總督牛鑒欲向英軍求和,陳化成堅決反對。16日拂曉,英艦逼近,攻打吳淞口,陳化成堅守西炮臺,指揮守軍發炮還擊,激戰兩個多小時,擊毀擊傷敵艦數艘,擊斃擊傷侵略軍多人,使英軍不敢正面登陸。這時,守在寶山的兩江總督牛鑒,聽說陳化成擊毀了英艦,以為取勝的機會來了,竟然大擺其總督儀仗,大搖大擺地出來督戰。敵人發現後,發炮轟擊。牛鑒壹聽到炮聲,嚇得面無人色,趕快從轎子裏鉆出來,丟帽棄靴,混在士兵中亂竄逃命,致使全軍潰敗。東炮臺守將余步雲丟棄炮臺逃走。敵人乘機集中兵力圍攻西炮臺,從正面登陸。陳化成腹背受敵,參將周世榮勸陳化成退卻。陳化成怒斥周世榮說:“曩謂爾誠,薦拔至是,今爾負我,以致負國”,後周世榮貪生逃跑。時英軍蜂擁登岸,彈如雨下,陳化成負傷多處,仍英勇抵抗,最後和八十多名兵士壹起,壯烈犧牲。

海齡

海齡(?—1842),滿洲鑲白旗人。1841年他任京口副都統。1842年7月,英軍7000人在海軍配合下,進攻鎮江。參贊大臣齊慎和湖北提督劉允孝率軍守衛城外各山高地。海齡率旗兵1000人和青州兵600人守城垣。鎮江守軍不畏強敵,奮勇抗英。21日,英軍登陸,攻占城外高地,炸破西口入城。他督率部眾與侵略軍展開巷戰,終因寡不敵眾,全軍覆沒。城陷後,海齡自縊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