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誰有關於鼠兔的資料和矢量圖

誰有關於鼠兔的資料和矢量圖

動物簡介

鼠兔(Ochtona Daurica Pallas)雖屬兔目動物,但與普通兔科不同,屬鼠兔科。原產阿富汗,在日本北海道的大雪山也有同族存在,在我國內蒙古、甘肅等地分布較多。其特點是體形小、耳短、眼黑、體毛呈茶褐色。分布在我國內蒙、甘肅、青海、西藏等地的鼠兔有各種不同品種,如有藏鼠兔(Ochtona Thibetana),東北鼠兔(Ochotona Hyperborea),達呼爾鼠兔(Ochotona Daurica),高原鼠兔(Ochotona Alpina Pallas),大耳鼠兔(Ochtona Macrotis Gunther)等。

[編輯本段]外形特征

鼠兔體型小,體長10.5~28.5厘米,耳長1.6~3.8厘米;後肢比前肢略長或接近等長;頭骨上面無眶上突;上顎每側只有2枚臼齒。雄性無陰囊,雌獸有乳頭2~3對;全身毛濃密柔軟,底絨豐厚,與它們生活在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有關;毛呈沙黃、灰褐、茶褐、淺紅、紅棕和棕褐色,夏季毛色比冬毛鮮艷或深暗。棲息於各種草原、山地林緣和裸崖。在亞洲,棲息於海拔1200~5100米間;在北美,棲息於海拔90~4000米間。挖洞或利用天然石隙群棲。白天活動,常發出尖叫聲,以短距離跳躍的方式跑動。不冬眠,多數有儲備食物的習慣。繁殖期4~9月(或延至10月),每年產仔1~3窩,每胎2~11仔。

[編輯本段]生活環境

在青藏高原的草原上常見褐背擬地鴉、雪雀白天進出鼠兔的洞穴,據分析,鼠兔可借助鳥類的驚鳴來報警,小鳥可利用洞穴躲避太陽的強烈輻射或暴風與冰雹。中國古籍對這種生物現象稱作“鳥鼠同穴”。

鼠兔適宜室溫20℃左右,濕度40~50%環境下生長,光照14~16小時,耐寒怕熱,室溫高於28℃,鼠兔呼吸緊促,氣喘不安,不利於生長。鼠兔膽小,尤其怕驚擾,是典型的植食性動物。

[編輯本段]生長繁殖

鼠兔妊娠期約23~24天,窩仔數7(5~10)只,哺乳期20天。剛生仔鼠兔全身無毛,背部暗灰色,腹部肉紅色,眼未睜,耳孔未開,而門齒已萌出,體重7.6~9.7克,生後第3天全身長出纖毛細軟如絲,能翻身滾地,第5天毛色加深呈淡褐色,能爬動但站立不穩,體重已達12.7~18.7克,生後7~8天已開眼,耳孔微開,能站立走動,體重17.1~26.0克,11天到處跑動,開始吃麥苗或鮮嫩苜蓿,14天能啃食蘋果、胡蘿蔔,行動敏捷,體重28.4~40.6克,16天動作形態幾乎與成年鼠兔壹樣,且與其母相互嬉戲打鬧,此其間邊吸奶邊吃食,而以吃食為主。20天即可吃顆粒飼料,這時仔鼠兔仍想吃奶,但母鼠兔拒絕不餵,此時體重達40~60.5克,21~23天可離乳,按雌雄分離,30天後單籠飼養完全獨立生活,體重63.0~74克,40天82~86克,50天前後雄鼠兔即性成熟,追逐雌鼠兔交配,體重為93~102克。

[編輯本段]分布範圍

鼠兔屬北美洲有2種,即北美鼠兔和斑頸鼠兔;歐洲有1種,即高山鼠兔,其余全部集中於亞洲。青藏高原占14種,為現生鼠兔的分布中心與演化中心。

[編輯本段]鼠兔危害

草原第壹殺手是鼠兔

鼠兔是壹種外表瘦削漂亮的小動物,但壹只鼠兔就可以破壞0.5到0.7平方米的草原。清華大學科考隊隊長徐懋說:"草原鼠不僅挖洞,而且還將挖出的土堆積在洞口外,這使得草無法生長。更為嚴重的是缺乏植被的保護,壹場暴雨過後,地面被沖刷得溝槽縱橫,加重了水土流失,這樣破壞的範圍更大,更加重了草場的沙化和退化。"科考隊員通過嚴格的取樣計算,鼠害嚴重的地方1平方米內就有18個鼠洞。

鼠兔是早已存在的,為什麽在過去沒有造成草場如此嚴重的退化呢?科考隊員了解到,草原上的鷹壹類的猛禽是鼠兔的天敵。在天敵保持壹定的數量時,鼠兔的數目被保持在較小的範圍裏,不會對草場形成嚴重的危害。但是,隨著人們大量捕獵和藥殺,鷹的數量在大大減少,最終造成生態失衡,鼠害泛濫的局面。

比鼠兔更厲害的是人

但鼠害是破壞草原生態環境的主要原因嗎?科考隊員通過采取樣方調查表明:鼠害雖然是促使草場嚴重退化加快的重要原因之壹,但並非主要原因。因為鼠洞的個數和鼠兔的破壞面積與草場的退化之間並非簡單的成比例對應關系。有的地方草場退化十分厲害,但鼠害並不嚴重。專家認為是人們過度的放牧,導致草場負擔過重,土地嚴重沙化。

在科考過程中,隊員們發現,凡是80年代初水草豐美的地方,現在只有稀稀拉拉的草匍匐在地面,只有在人跡罕至的地方,才能看到碧草青青、野花爛漫的景象。這種現象仍然在繼續。現在不斷地有牧民遷移到別處,尋找能夠放養牛羊的地方。"現在的草場是越來越不好找了。"壹個牧民壹邊說壹邊趕著馬車,車過後掀起漫天黃塵。

人為了生存到處遷移

與環保誌願者的熱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地牧民環保意識的淡漠。在與牧民的交談中,科考隊員們發現,沒有牧民想到是自己破壞了生態環境,牧民們只是覺得無法放牧了就遷移。他們並非不知道身邊正在發生的事情,只是為了生活,在環境治理工作不能給他們帶來收益時,沒有幾個人願意從事環保工作。(《北京青年報》 2000-09-26)

[編輯本段]高原鼠兔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沒有尾巴,習性如鼠,形似兔,故名“鼠兔”,因它善於鳴叫,又稱它為“鳴聲鼠”,藏語叫“阿不紮”。

兔形目,鼠兔科,鼠兔屬。通稱為鼠兔,又名鳴聲鼠、石兔。外形略似鼠類,耳短而圓,尾僅留殘跡,隱於毛被內。因牙齒結構(如具兩對上門齒)、攝食方式和行為等與兔子相像,故名。***約23種,主要分布於亞洲、歐洲,北美也產。鼠兔僅包括30個種類,其中有24個種別被發現存在於中國境內。10個種別只在中國才有。9種是西藏特有種。青藏高原有鼠兔14種,可能為現生鼠兔的分布中心與演化中心。

高原鼠兔主要分布於西藏高原,青海、甘南、川西高原等地也有分布,它最喜歡棲居在氣候比較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寬谷、灘地和坡麓地帶的草甸草原中。

高原鼠兔是草食性鼠類,它們最愛吃優良牧草的芽、葉;莖、花、種子及根,平均日食鮮草77.3克它們是草原上壹種既機靈、又狡猾的害鼠,當草場上的優良牧草被啃食殆盡,成為壹片廢地時,就遷居他地,重新開辟壹塊活動場所。在遷移途中遇到2—3米寬的河流,它也無所畏懼,迎著急浪,橫渡而過。

高原鼠兔為群棲穴居生活,大都成對居住。其洞穴比較復雜,大體上可分為復雜洞和簡單洞兩類:復雜洞為鼠兔棲居和繁殖的主要洞穴。有洞口3—5個,洞口前呈扇形土丘。各洞口間有交織成網狀的跑道。洞口為橢圓形,洞深25—45厘米,洞道彎曲多枝,總長在六米以上,內有糞坑和巢室;簡單洞,多為臨時洞,是鼠兔臨時停留隱蔽之所,壹般洞口只有壹個,洞道較短而無巢室。在鼠兔居住區內常有壹些無鼠居住的廢棄洞。在無鼠居住的廢棄洞外面的土丘上無新土和腳印,洞口裏多有陳糞、腐草、蛛絲等,冬季洞口壁上無凍霜和冰屑;有鼠居住的洞口外面有新土丘、腳印,洞口光滑、濕潤,冬季洞口壁上有霜和冰屑。

高原鼠兔二年繁殖壹次到兩次,在氣候較暖的地區當年生的幼鼠就能參與繁殖,每胎3—8只。它們常年晝夜活動,不冬眠,在寒冬臘月,地面溫度降低到—20℃時,仍能照常出洞覓食。每當夏季來臨,高原鼠兔活動更為頻繁、猖撅,有的能跑到數百米遠的地方去覓食。

高原鼠兔具有很強的挖掘能力,以牧草為食,尤其是它們的群聚性特點,在壹定範圍內大量集中,數量特多,對草原的危害極為嚴重,是青海草原的主要鼠害,鼠兔對草場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

1.挖掘鼠洞,破壞草場;

2.盜食牧草,減少載畜量;

3.破壞土壤,引起沙化;

4.造成草場退化;

5.加速草皮滑塌,造成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