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
shuānɡjiànɡ
第壹次霜凍(そぅこぅ).
初霜——天氣越來越冷,下霜了。初霜通常在每年公歷10年10月23日。此時,我國黃河流域普遍出現初霜凍,大部分地區正忙著種植三麥等農作物。
中國古代把初霜分為三個階段:“壹個階段是豺狼祭祀動物;二是植被發黃;三候蟲鹹。”在這個節氣裏,豺狼會在進食前展示獵物;大地上的樹葉黃了,落了;蟄蟲都在洞裏壹動不動,垂著頭進入冬眠狀態。
每年公歷10年10月23日左右,太陽到達經度210度時,為初霜。初霜說天氣更冷,露水凝結成霜。《二十四節氣》:“九月中旬,精氣寒凝,露珠霜”。此時,我國黃河流域已經出現了白霜,千裏之外的田野上閃耀著壹片銀色的冰晶。這時候樹葉黃了,落下來了。古書《二十四節氣解》說:“及初霜,陰始凝。”可見“初霜”是指天氣漸冷,開始下霜。氣象學上,秋季初霜壹般稱為“初霜”或“初霜”,春季終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最後壹次霜凍到第壹次霜凍的間隔時間為無霜期。也有人稱初霜為“菊霜”,因為此時菊花盛開,北宋大文豪蘇軾有詩說:“萬樹掃黃,唯有芙蓉獨壹人。”
霜是由水蒸氣凝結而成的。水蒸氣怎麽會凝結成霜?★南宋詩人呂本中在《南宋魯茲四》中寫道:“月侵驛,橋上霜。”陸遊在《霜月》中寫道“枯草霜灰,寒窗滿新影。”它表明霜凍出現在秋天晴朗的月夜。秋夜無雲,地面如被子,輻射很大。當氣溫突然降到0℃以下時,地面上本來就不多的水汽就會凝結在小溪、小橋、樹葉、土壤上,形成細小的冰針,有的還會變成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們說“厚霜兇日”就是這個道理。
初霜的節氣是指天氣漸冷,霜降開始。緯度以南,平均氣溫在16℃左右,初霜凍日之前有三個節氣。在華南南部山谷,只有在隆冬時節才能看到霜凍。當然,即使在同壹緯度,由於海拔和地形的不同,接近地層的空氣的溫度和濕度也不同,初霜期和霜日也不同。
霜是地面遇到寒冷天氣時水汽凝結,所以不是初霜中的霜,而是天氣寒冷,大地會產生初霜的現象。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露水成霜”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露珠凍結形成的凍露是堅硬的小冰珠。霜凍是指氣溫驟降引起的作物凍害現象,其危害溫度因作物、品種、生長期而異。要形成霜,地面或地面物體的溫度必須降到0℃以下,地面內空氣中的水汽含量要達到壹定水平。所以,霜降不壹定有霜,霜降也不壹定有霜。但由於霜凍時的溫度已經比較低,如果繼續降溫,很容易導致霜凍。
“初霜殺百草”,遭受過嚴霜打擊的植物,根本沒有生命力。這是因為植物體內的液體因霜凍形成冰晶,蛋白質沈澱,細胞內的水分外滲,使原生質嚴重脫水變質。“風刀霜逼劍”,可見霜的無情與殘忍。其實霜和霜是分不開的,但危害農作物的是“凍”,而不是“霜”。有人曾經試圖把壹種植物的兩片葉子放在壹個同樣低溫的盒子裏,其中壹片葉子結霜,另壹片葉子沒有結霜。結果無霜期葉片受損嚴重,而霜期葉片只有輕微的霜凍痕跡。這說明霜凍不僅能危害農作物,相反,當水汽凝結時,還能釋放出大量的熱量。1℃的0克水蒸氣凝結成水,釋放的氣化熱為667卡,會使重霜變成輕霜,輕霜變成露水,避免凍傷。
與其說“初霜殺百草”,不如說“霜殺百草”。霜凍是天氣寒冷的表現,冰凍是殺死莊稼的敵人。因為凍的時候有霜(有時沒有霜叫黑霜),所以秋霜和春霜統稱為霜。
防凍方法
(1)適時早植,錯開晚秋霜凍;
②選擇早熟高產品種;
(3)澆水,因為幹燥的土壤比潮濕的土壤散熱快;
(4)吸煙可在小範圍內形成保溫雲,減少凍害;
⑤鋤地,“鋤頭有火”,可提高地溫;
⑥施用腐植酸鈉或磷肥,使作物提前成熟。實驗表明,應用於山藥、玉米、谷子,可提前催熟5-7天;
最根本的是植樹造林,可以調節溫度,徹底改變環境。
初霜凍,北方大部分地區已完成秋收。就連耐寒的洋蔥也不能再長了,因為“初霜養不起洋蔥,越長越空”。在南方,現在是“三秋”的旺季。只收獲單季雜交水稻和晚稻,種植早季小麥和早季油菜。摘棉、拔棉稈、翻耕整地。“稻草拔得滿地都是,以後蟲災和病害就少了。”收獲後要及時收回稭稈和殘茬,因為那裏藏著很多越冬卵和病菌。
初霜也是黃淮流域養羊的好時機。農諺雲:“初霜孕育清明乳,草生即起。”母羊壹般在秋冬季節發情,與公羊交配的持續時間壹般在30小時左右。和南方白露交配壹樣,羔羊出生時天氣溫暖,草新鮮,營養好,奶水充足,能很好的給羔羊擠奶。
節氣的日子是第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