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壹本以記錄春秋時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言行為主的匯編,又被簡稱為論、語、傳、記,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壹。壹***20卷。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壹串的意思,語是話語在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建議漢武帝采納儒家思想,於是便有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口號。論”讀音為“輪”,從字面上理解,《論語》即為言論的匯編。東漢班固的《漢書·藝文誌》:“《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文選·辨命論註》引《傅子》也說: “昔仲尼既沒,仲弓之徒追論夫子之言,謂之《論語》。”
《四庫全書》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費時十三年編成。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有3500多種書,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國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當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庫全書》,下令分別藏於全國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貯於紫禁城文淵閣、遼寧沈陽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河北承德文津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北四閣"。後抄好的三部分貯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南三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