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尋尋覓覓的好詩句

尋尋覓覓的好詩句

1. 關於尋尋覓覓的詩句

關於尋尋覓覓的詩句 1.尋覓壹些優美的詩句

1.晴川歷歷漢陽樹

2.水光瀲灩晴方好

3.月落烏啼霜滿天

4.客舍青青柳色新

5.千樹萬樹梨花開

6.秋水***長天壹色

7.色淺微含露

8.帶雨帶煙深淺枝

9.拖煙拂水時

10.壹枝和雨送行塵

11.春來依舊褭長條

12.不忿先歸舞細腰

13.淡月失梅花

14.清風拂細柳

15.如憑細葉留春色

16.暖風遲日早鶯歸

17.百花背後香

18.梅須遜雪三分白

19.芳池寫鳳文

20.樂遊春苑斷腸天

21.春光滿手生

22.倚風兼雨宿流鶯

23.舞煙搖水自因依

這都是我選的,不知道妳是不是覺得優美。

2.關於尋覓的古詩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白居易《琵琶行》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曲江二首》

1.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3.花開花落無尋處,仿佛吹簫月夜聞

4.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5.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6.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7.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8.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遊?

9.曉夕雙帆歸鄂渚,愁將孤月夢中尋

10.千畝荒涼尋未得,百竿青翠種新成

3.李清照詩詞聲聲慢尋尋覓覓

聲聲慢·尋尋覓覓[宋] 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註釋⑴乍暖還寒:謂天氣忽冷忽暖。⑵將息:調養休息,保養安寧之意。

⑶曉來:今本多作“晚來”。⑷黃花:菊花。

⑸有誰堪摘:有誰能與我***摘。誰:何,什麽。

⑹怎生:怎樣,如何。⑺這次第:這情形,這景色。

譯文我獨處陋室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但過去的壹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空房內別無長物,室外是萬木蕭條的秋景,這種環境又引起內心的感傷,於是淒涼、慘痛、悲戚之情壹齊湧來,令人痛徹肺腑,難以忍受了。)秋季驟熱或驟冷的時候,最難以保養將息。

飲進愁腸的幾杯薄酒,根本不能抵禦早上的冷風寒意。望天空,但見壹行行大雁掠過,回想起過去在寄給丈夫趙誠明的詞中,曾設想雁足傳書,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書信無人可寄,故見北雁南來,聯想起詞中的話,雁已是老相識了,更感到傷心。

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枯損,如今有誰能與我***摘啊!整天守著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麽容易挨到天黑!到黃昏時,又下起了綿綿細雨,壹點點,壹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種況味,壹個“愁”字怎麽能夠說盡!賞析唐宋古文家以散文為賦,而倚聲家實以慢詞為賦。

慢詞具有賦的鋪敘特點,且蘊藉流利,勻整而富變化,堪稱“賦之余”。李清照這首《聲聲慢》,膾炙人口數百年,就其內容而言,簡直是壹篇悲秋賦。

亦惟有以賦體讀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這首詞在作法上是有創造性的。

原來的《聲聲慢》的曲調,韻腳押平聲字,調子相應地也比較徐緩。而這首詞卻改押入聲韻,並屢用疊字和雙聲字,這就變舒緩為急促,變哀惋為淒厲。

此詞以豪放縱恣之筆寫激動悲愴之懷,既不委婉,也不隱約,不能列入婉約體。靖康之變後,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於人事。

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沈郁淒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淒涼的景況。《聲聲慢·尋尋覓覓》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壹。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壹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賦曲也絕無僅有。

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壹個很重要的內容。

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壹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復吟唱,徘徊低迷,婉轉淒楚,有如聽到壹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已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

壹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彌漫開來,久久不散,余味無窮。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詞人連覺也睡不著了。

如果能沈沈睡去,那麽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於是詞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披衣起床,喝壹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

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獨引起的,而飲酒與品茶壹樣,獨自壹人只會覺得分外淒涼。端著壹杯淡酒,而在這天暗雲低,冷風正勁的時節,卻突然聽到孤雁的壹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詞人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夫伴飛,唉,雁兒,妳叫得這樣淒涼幽怨,難道妳也像我壹樣,老年失偶了嗎?也像我壹樣,余生要獨自壹人面對萬裏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蒙之中,驀然覺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壹只。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這壹奇思妙想包含著多少無法訴說的哀愁啊!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落紅滿地,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麽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可現在呢?只剩下自己壹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

故物依然,人面全非。"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

獨對著孤雁殘菊,更感淒涼。手托香腮,珠淚盈眶。

怕黃昏,捱白晝。對著這陰沈的天,壹個人要怎樣才能熬到黃昏的來臨呢?漫長使孤獨變得更加可怕。

獨自壹人,連時間也覺得開始變慢起來。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

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無邊絲雨細如愁,下得人心更煩了。再看到屋外那兩棵梧桐,雖然在風雨中卻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兩相對比,自己壹個人要淒涼多了。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壹切,使詞人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出來。於是詞人再也不用什麽對比,什麽渲染,什麽比賦興了,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

相形之下,連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失色。壹江春水雖然無窮無盡,。

4.關於尋找的詩句

“滾滾的紅塵,難掩妳的笑容;茫茫的雪域,何處尋覓妳的影蹤……”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 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走過無雪的冬天,走過多思的雨季。 遙遠的風,牽長我荒野中的腳印,喚回我夢中的情思。

野瀟瀟,人在風雨裏 。 路漫漫,何處有相知? 《聲聲慢》是李清照後期作品的名篇之壹。

5.請問

尋尋覓覓出自李清照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qīqī)。乍暖還寒⑴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

《聲聲慢·尋尋覓覓》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因國破家亡、天涯淪落而產生的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具有濃厚的時代色彩。此詞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壹氣貫註,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開頭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後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動蕩不安的心境。全詞壹字壹淚,風格深沈凝重,哀婉淒苦,極富藝術感染力。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兩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壹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壹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李清照前期的詞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如《如夢令》二首,活潑秀麗,語新意雋。《鳳凰臺上憶吹簫》、《壹剪梅》、《醉花陰》等詞,通過描繪孤獨的生活和抒發相思之情,表達了對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轉曲折,清俊疏朗。《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寫對女伴們的留戀,感情也極其真摯。她的詞雖多是描寫寂寞的生活,抒發憂郁的感情,但從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對大自然的熱愛,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對美好愛情生活的追求。這出自壹個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間派”代言體的閨怨詞來要有價值得多。

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體現的愛國思想,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歷史的角度李清照的愛國思想,代表了中國古代廣大婦女追求男女平等、關心國事、熱愛祖國的壹個側面,讓後人從中看到了中國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壹面。而且,她還在眾多愛國作家中為女性爭得了壹席之地。不僅如此,李清照還開創了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的先河,為後世留下了壹個女性愛國的光輝典範,特別是現代女性文學的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 現實的角度認識李清照的愛國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國家統壹、民族團結以及社會進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這對於在弘揚愛國主義,高舉愛國大旗,促進民族團結、國家統壹和振興中華時充分發揮婦女的社會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