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年代》帶我走進紅色之路
今年上半年我追了很多紅色電視劇,最初是《覺醒年代》,使我認識了很多歷史人物,也讓我這個歷史小白也了解了中國***產黨的建立。同時為民國時期那些優秀的歷史人物感到由衷的敬佩。比如,李大釗,陳獨秀,魯迅,蔡元培,還有我們偉大的毛主席…… 在看完《覺醒年代》的我感覺不過癮,又往後繼續看了《井岡山》《紅色搖籃》《長征》《偉大的轉折》《解放戰爭》《百團大戰》《跨過鴨綠江》《外交風雲》(可能順序不對)後又看了毛主席的求學之路《恰同學少年》,朱德元帥的《開國元勛》,可以說我是陸陸續續,中間沒有壹絲想要暫停的通過電視給自己灌輸歷史知識。我也很慶幸了解了,否則我再看今年慶祝中國***產黨建黨成立100周年的《偉大征程》我可能就說不出那些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了。
《覺醒年代》印象深刻的出場畫面
《覺醒年代》歷史人物相繼出場,每個歷史人物都有壹個相應的出場畫面,印象深刻的我們偉大的毛主席,富人小孩坐在車上吃著多層面包,窮人小孩哭著在大雨裏跪著乞討,形成鮮明對比,還有我們的魯迅先生,他的出場畫面是那可怕的人血饅頭,眾人拿著饅頭在血碗裏蘸,以為這樣可以去除百病。殊不知這是那害人到底的封建禮教。魯迅先生當時苦悶不已,陳獨秀,李大釗他們在為國家尋找救國之道,以文字喚醒國民思想。胡適提倡白話文,正缺壹本白話文小說,終於歷史上第壹篇白話文小說文空出世,正是魯迅創作的《狂人日記》,正是這篇白話文小說,讓作者從此以魯迅為筆名。魯迅在劇中出現的畫面不多,每次出場的臺詞也很少,但每次出場眼神堅毅,每次壹說話讓人感覺言辭犀利,壹針見血。他是壹位有血有肉,特立獨行,敢於直言的孤膽俠士。毛主席評論他,“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對於新壹代,先生願 “中國的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壹分熱,發壹分光,就令螢火壹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壹點光,不必等候火炬” 。希望我們每壹個人,都能做這樣的中國青年!
魯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曾留學日本仙臺醫科專門學校(肄業)。“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壹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