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在中國歷史上地震是什麽的?
歷史上關於汶川地震的記錄中國古人很早就開始了對地震的記載。《竹書紀年》寫道:“夏帝發七年泰山震。”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記載,距今已有3800多年了。在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我國已開始詳細描述地震。《春秋》、《國語》和《左傳》等先秦古籍中都有關於地震的記述,保存了不少古老地震的記錄。從漢代開始,地震就作為災異記入各斷代史的“五行誌”中了。宋元以後地方誌發達起來,地震也被作為災異記入誌中,地震史料大大增加。除了這些官修的正史、方誌外,許多私人寫的筆記、雜錄、小說和詩文集中也有地震的記載,而且往往附有生動的描述。此外,碑文中也有歷史地震的記載。筆者粗略地查閱了壹下,在四川汶川縣地區有關地震災害的歷史記錄大致有這些:南宋孝宗乾道四年十二月壬子,北川發生了4.6級地震,烈度6度,史書記載:“石泉軍(今北川縣)屋瓦盡落。地震三日,有聲如雷。”《明孝宗實錄》弘治三年正月辛酉:“四川汶川縣地震,有聲如雷。”《明孝宗實錄》弘治九年十月丙子:“四川汶川縣及威州俱地震有聲。”《明孝宗實錄》弘治十四年二月辛卯:“四川汶川縣初八日地震,至日,復震,俱有聲如雷。”《明孝宗實錄》弘治十四年閏七月壬辰:“四川汶川縣地震,有聲如雷。”《明孝宗實錄》弘治十四年十二月丙辰:“四川小河疊溪守禦千戶所,及歲茂、汶川等州地再震,有聲如雷。”《明孝宗實錄》弘治十七年正月丙子:“四川威州及汶川縣,地震有聲如雷。”《明武宗實錄》正德元年十月壬申:“茂州、汶川縣地震。”《明武宗實錄》正德九年冬十月乙卯:“四川茂州及汶川縣地震。”《明神宗實錄》萬歷三十五年七月乙卯:“松潘、茂州、汶川等處地震數日。”清順治十四年三月八日,汶川發生6級地震,烈度6度。有關書中記載房屋城垣多傾。山崩石裂,江水皆沸。壓死男婦無數。自三月三日地震有聲,晝夜不間,到四月初九地震乃止。清乾隆十三年正月二十五日,汶川、灌縣發生5.5級地震,烈度6度。有關書中記載汶川縣境內橋梁、道路多損壞。1933年8月25日,四川茂縣以北60公裏的疊溪鎮發生震級為7.5級的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震源深度為6.1千米。據史料記載,地震發生時,地吐黃霧,城郭無存;城中心部分在劇震發生的幾分鐘內幾乎筆直地墜落,呈單條階梯狀地震的下滑距離達500至600米,疊溪鎮從此不復存在。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之間發生7.2級地震。地震屬震群型,主震之後又發生22日6.7級地震和23日7.2級地震。這次地震有感範圍較大,西至甘肅高臺,南至昆明,北至呼和浩特,東至長沙,最大半徑1150千米。震後連降暴雨,造成山崩、塌石、泥石流等,致使農田、道路、河床等破壞嚴重,通訊中斷。地震發生在人煙稀少的山區,加之震前已有預報,采取了人員撤離的措施,因此,人員傷亡僅為800余人,其中輕傷600余人。來源:老來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