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宋朝初年,宋太祖趙匡胤召集文人學者編了壹部規模宏大的百科全書,宋大祖賜名為《大

宋朝初年,宋太祖趙匡胤召集文人學者編了壹部規模宏大的百科全書,宋大祖賜名為《大

《太平禦覽》 中國古代類書。宋太宗命李昉等14人編輯,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成於八年(983)。初名《太平總類》,太宗按日閱覽,改題此名。全書1000卷,分55部,每部之下又分若幹子目,***4558類。以引證廣博見稱。據書前“圖書綱目”所載,引用圖書1690種,連同雜書、詩、賦、銘、箴等,引書實用2579種(據近人馬念祖考訂,見《水經註等八種古籍引用書目匯編》)。所引用的古書十之七、八已失傳,是保存古代佚書最為豐富的類書之壹。此書體例是每條引證都先寫書名,次錄原文,按時間先後排列。不加己見。所采多為經史百家之言,小說和雜書引得很少。正文作大字,註文作雙行小字,附於本句之下,較其他類書更為明晰。此書以《四部叢刊三編》的影印本為最好,1960年中華書局據此本重新印行。

此書是北宋前期官修"四大書"之壹。《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宋李昉等奉敕撰。以太平興國二年受詔,至八年書成。初名《太平類編》,後改名為《太平禦覽》。宋敏求《春明退朝錄》謂書成之後,太宗日覽三卷,壹歲而讀周,故賜是名也。”

此書分50門,每門下又分若幹子目,***4558個子目,子目下按時代先後排列資料,皆先具書名,次錄原文。從研究唐代歷史的角度看,此書的價值主要有:(1)可勾稽久已佚失的唐代史料,如《玄宗實錄》、《開元錄》、《唐雜制》、《唐職員令》、《兩京新記》等,此書所征引者均可勾稽利用,清人就曾從此書中輯出《兩京新記》佚文。又所引題為《舊唐書》、《唐書》的條文也很多,劉文淇就曾輯出這些條文為《舊唐書》逸文12卷,岑仲勉則認為是舊國史、實錄之類,彌足珍貴。(2)因為此書類目全,資料多,可利用來研究唐代服飾、飲食、器物,往往壹檢即得。

此書版本:(1)南宋蜀刻殘本分藏日本帝室圖書寮、京都東福寺,另壹南宋刻殘本藏日本靜嘉堂文庫。(2)明萬歷周堂活字本,清嘉慶鮑崇城刻本,均欠善。嘉慶張海鵬刻本較善,但印本極罕見。日本文久(清鹹豐時)喜多氏活字本,從南宋蜀刻本出,較善。(3)《四部叢刊三編》影印日本藏南宋蜀刻本,配靜嘉堂文庫藏南宋刻本及喜多氏活字本,1960年中華書局又縮印,最便使用。(4)原哈佛燕京學社出版有《太平禦覽引得》,系篇目引得和人名引得,極便於讀者查檢資料。

《太平禦覽》

1000卷,(宋)李坊等編。有1960年和近年中華書局影印本。

全書***分55部,再細分為4558個子目。涉及範圍廣,是現存類書中保存五代以前文獻資料最多的壹種。缺點在於類目有重復,訛誤多。可結合使用 《太平禦覽引得》。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蔡元培辭去北京大學校長壹職,在壹則啟事上有“殺君馬者道旁兒”之語,時人不解,劉葉秋先生根據 《太平禦覽》897卷,“馬”類,找到問題的答案。《藝文類聚》93卷提供的資料是——“觀者譽馬之馳,騎者因鞭策不止,使馬力竭而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