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春離開北大,去沈陽東北大學當教授。次年回到江南,任教於上海交通大學,後遊歷廣州。1929,他是北京大學的校長,也是國史編纂部的編輯。但仍堅持與新學校競爭,處於尷尬境地。1934年夏,他離職,在《世界日報》上發表了給北大文學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胡適的壹封信,胡沒有回信。秋天,我去了南京,在中央大學當講師。1936的秋天,我去西北農林科技學院教書。
抗日戰爭爆發後,我回到瑞安,無法在裏面生活。1940年8月26日,因肺病去世,享年五十歲。瑞安和重慶同時舉行了盛大的公祭大會。民國政府主席林森發布嘉獎令,稱“前國立北京大學教授林彪先生帶著淵博的學術知識前往英邁。他參加革命多年,繼續宣傳,努力工作。他的繼任者致力於教育,著書立說,在政治和理論上有很多貢獻,是後來者。”張學良親筆寫了壹封《國學老師、恩師、大師》表示深切哀悼。
林彪治學嚴謹,不受清人治學、訓詁學、詞學的制約。他熟識壹切經史、詩詞之士,繼承永嘉學派傳統,崇尚名理之學。2002年,臺灣省讀書文化有限公司出版了《林公鐸先生全集》(兩卷本)。此外,瑞安陳振波主編的《森林受損集》也將出版。2009年4月28日,瑞安市在玉海樓舉行了紀念林彪先生座談會及其遺稿捐贈儀式。林彪先生的兩個女兒和孫輩將全部962份遺稿和其他保存多年的遺稿捐贈給瑞安市文物博物館。
林損擅長背誦,很多古書都能背出來。在北大當教授時,時任北大校長的胡人元認為他的文學造詣是“陳亮和葉適過不去的”。吳宓和他聊了很久,“我很佩服他。這真的是把人聯系起來了,理解了景博,被他的人生折服了。他狂妄自大,喜歡喝酒罵娘,與胡適的學論格格不入。周作人的《北大感覺舊錄》說他脾氣古怪,說話極其直白,近乎不禮貌。傅斯年說他是人渣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