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做個調查:妳了解刮痧嗎?妳對刮痧了解多少?

做個調查:妳了解刮痧嗎?妳對刮痧了解多少?

刮痧是傳統的自然療法之壹。它是以中醫的皮膚理論為基礎,利用器械(角、玉、拔罐)刮擦皮膚的相關部位,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目的。明代郭之嘉所著《豐裕玉衡》壹書,完整地記載了100多種各種類型的結核病。著名現代中醫外治法醫師吳尚賢對刮痧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說:“用沾了香油的瓷勺刮背,妙不可言,這涵蓋了五臟的系統。鹹味在後面。刮痧時,致病因素會下降,疾病會自行釋放。”

刮痧是用刮痧油反復刮刮刮板,摩擦患者皮膚來治療疾病的方法。刮痧是指用刮痧器械刮取經絡穴位,通過良性刺激,充分發揮營衛氣的作用,使經絡穴位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環,祛邪通絡,舒筋理氣,祛風散寒,清熱祛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從而增強機體自身潛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現代科學證明,刮痧能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循環,對高血壓、中暑、肌肉酸痛等引起的風寒痹癥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經常刮痧可以調節月經,緩解疲勞,增加免疫功能。

[編輯此段]刮歷史

“刮痧”這個詞也叫“刮痧病”。這種療法起源於舊石器時代。人生病時,本能地用手或石頭觸摸、拍打體表的某個部位,有時病情可以得到緩解。通過長期的實踐和積累,逐漸形成了卞氏的治療方法,這也是刮痧療法的雛形。

刮痧療法已經發展成為壹種自然療法,適用於多種疾病。早在明代醫學家張鳳魁的《傷寒論全集》中,就對該病的病因、病機、癥狀有詳細的描述。他認為,如果毒邪從皮毛進入,可以堵塞人體的脈絡,阻滯氣血,使氣血循環不暢;當有毒的病原體通過口鼻吸入時,會阻塞絡脈,使絡脈的氣血不通。這些毒邪越深入,越停滯,所以越強烈,急如燎原。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采取急救措施,即必須采用刮痧和放血的方法進行治療。刮痧療法是用刮痧血管在表皮經絡穴位上刮,直至皮下出血凝結成米粒般的紅點。出汗使汗毛孔張開,病毒(即病毒)立即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治愈的目的。

[編輯本段]刮痧效果

刮痧是根據十二經脈理論和“治標救急”的原則,強力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從而達到醒神除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功效。

刮痧對皮膚的作用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預防保健,壹類是治療。

壹.預防和保健功能

刮痧療法的預防保健功能包括保健預防和疾病預防。刮痧療法的作用是體表的皮膚。皮膚是人體暴露在外界最表層的部分,與外界直接接觸,對外界氣候的變化起著適應和防禦作用。皮膚有這些功能,主要是靠體內衛氣的功能。戚薇來源於上焦,由肺氣推動。它首先在皮膚內循環,戚薇和諧,所以皮膚柔軟致密(靈樞本藏)。健康人定期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裏穴)可增強衛氣。衛氣強則護表,外邪不易侵表,身體才能健康。如果外感邪氣侵入表裏,就會引起惡寒、發熱、鼻塞、流涕等表裏癥狀,及時刮痧(如服用舒菲、中伏)可以及時祛除表裏邪氣,防止其傳入五臟六腑,導致病情加重。

二、治療效果

刮痧療法的治療效果可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活血化瘀

刮痧可以調節肌肉的收縮和松弛,從而調節組織間的壓力,促進刮痧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增加組織流量,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2)調節陰陽

刮痧可以明顯調節臟腑功能上的陰陽平衡。比如對於蠕動過度的患者,腹背部刮痧可以抑制蠕動過度,恢復正常。另壹方面,腸道蠕動下降的人,可以促進其蠕動恢復正常。這說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調整臟腑功能,平衡臟腑陰陽。

(3)舒筋通絡

肌肉附著點和損傷的筋膜、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可發出疼痛信號,通過神經的反射作用使相關組織處於警戒狀態。肌肉收縮、緊張、痙攣是這種戒備狀態的反映,其目的是減少肢體活動,從而減輕疼痛,是人體的壹種自然保護性反應。此時如果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受傷組織可能形成不同程度的粘連、纖維化或結疤,使有害沖動不斷發出,加重疼痛、壓痛和肌肉收縮緊張,進而引起周圍組織的繼發性痛竈,形成代謝紊亂,進壹步加重“不通則痛”的病理變化。

臨床經驗表明,每當有疼痛時,肌肉就會緊張;哪裏有肌肉緊張,哪裏就必然會痛。它們之間往往存在因果關系。在刮痧治療中,我們可以看到疼痛病竈消除,肌肉緊張感消除。如果緊張的肌肉得到放松,疼痛和壓迫的癥狀也可以明顯減輕或消失,有利於病竈的修復。

刮痧是消除疼痛、肌肉緊張和痙攣的有效方法。主要機制如下:

第壹,加強局部循環,提高局部組織溫度;

其次,在多種方法的刮痧板直接刺激下,局部組織的痛閾提高;

三、神經或痙攣性經絡與十二皮部的關系:“欲知皮部,皆經絡自然。”十二皮部位的劃分是以十二經脈的分布為依據的,即十二經脈有自己的分支絡脈,這些絡脈浮於體表,有自己的分布區域。因為有十二經,所以皮膚部位也分為十二經,手足口六經的組合稱為六經皮膚部位。

經絡的分支是絡脈,皮膚也可以說是絡脈的劃分。所以蘇文《脾論》也說:“凡有十二經脈者,皮膚也。”皮膚經絡之間的關系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蘇文皮補論》:“皮膚是脈的部位,皮膚裏的邪客會開,絡脈裏的邪客會開。絡脈滿了就註入經脈,經脈滿了就留在府中。”指出邪氣由表及裏,以刮痧板為工具,配合各種手法,可使經皮呻吟、經腑攣縮而呻吟的肌肉得到拉伸,從而緩解其緊張、痙攣,消除疼痛。

(4)信息調整

人體的每個器官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每個器官的固有頻率和生物電等。).當器官發生病變時,相關的生物信息會發生變化,器官生物信息的變化可以影響整個系統甚至全身的功能平衡。

通過各種刺激或各種形式的能量傳遞,作用於體表特定部位,產生壹定的生物信息,通過信息傳遞系統輸入相關器官,對異常的生物信息進行調整,從而對病變器官起到調節作用。這是刮痧治療和保健的基礎之壹。刮痧、點穴、輸入調節信息刺激內關穴,可調節冠狀動脈血液循環,延長左心室射血時間,增強心絞痛患者心肌收縮力和心輸出量,改善冠心病心電圖S-T段和T波,增加冠狀動脈流量和血氧供應。用刮痧法、點穴法、按壓法刺激足三裏穴,輸入調節信息,可對垂體、腎上腺髓質功能產生良性調節作用,提高免疫力,調節腸道運動。

(5)排除毒素

刮痧過程(刮痧使皮膚沸騰)可使局部組織高度充血,刺激血管和神經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和淋巴,加強吞噬作用和處理力,加速排除體內廢物和毒素,滋養組織和細胞,從而凈化血液,增加全身抵抗力,減輕病情,促進康復。

(6)促進氣血循環

氣血的傳輸(通過經絡系統)在人體中起到滋養和溫暖的作用。刮痧作用於肌肉表面,使經絡通暢,氣血通達,那麽瘀血就會分散,瘀滯就會解體消除,全身氣血通暢,局部疼痛就會減輕或消失。

現代醫學認為,刮痧可使局部皮膚充血,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此外,刮痧的刺激可通過神經內分泌調節血管的舒張和收縮功能及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強局部血液供應,改善全身刮痧和膿腫形成的過程。是血管逐漸擴張至毛細血管破裂,血流溢出,在皮膚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現象。這些血塊(膿腫)會很快崩解,產生自溶血。

自身溶血是壹種延遲的良性弱刺激過程,它不僅可以刺激免疫功能並對其進行調節,還可以通過向心神經作用於大腦皮層,繼續調節大腦的興奮和抑制以及內分泌系統的平衡。

疹中醫中的“疹”是根據癥狀起的名字,是指刮痧後有明顯疤痕的疾病。它的壹個特點就是刮完之後皮膚很快就會出現壹系列的劃痕和無數細小的沙粒(出血點),而且會保持很久。

痢疾和腹脹。所謂腹脹,就是出現頭暈、胸悶、腹痛、全身酸痛的情況。在明清時期,中國有壹位名叫郭誌嘉的醫生,他研究癆病。他曾經寫過《滲出與玉衡》這本書,是壹本關於消費的專著。

[編輯本段]“結核病”的概念

也被稱為“瘴氣”。它包含兩層意思。從廣義上講,壹方面是指“疹”的征兆,即皮疹;另壹方面是指皮疹的外觀,即皮膚小而紅如粟,指沿皮膚走行,稍有阻礙的皮疹。清代邵心甫在《醫案臨床指南》中說:“疹為通稱,有頭。”它是許多疾病在發展變化過程中的壹種* * *性表現,反映在體表的皮膚上。它不是壹種獨立的疾病,很多疾病都可以有痱子的出現,是很多疾病的同壹證候,統稱為“痱子綜合征”,所以有“百病皆可發痱子”的說法。

結核病相當於現代醫學的什麽病?現在還很難確定。營養不良綜合癥的範圍很廣。在現有的中醫古籍中,營養不良綜合征的記載涉及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多種疾病。《嚇墻》——書中介紹了40多種結核病,其中附* * *米100多種。根據其所描述的癥狀分析,“角弓反擴”類似於現代醫學中的破傷風;“墜腸膿腫”類似腹股溝斜疝;“產後皮疹”似乎指的是產後發熱;“腫”類似腹水;泛腸膿腫類似腸梗阻;“頭痛”類似偏頭痛;“縮癰生癰”類似於急性闌尾炎。除此之外,還有所謂的冷、熱、夏、風、呆滯、呆滯、白發、鈍頭、吊腳傷等等。

狹義的營養不良是指壹種疾病。古人認為該病是由內風、濕、火引起的。天有八邪,地有濕熱,人有饑累。夏秋季風、濕、熱充足。如果人們過度勞累,外邪就會侵入皮膚,楊燦得不到充分的發泄,但這往往會導致腮腺炎。肺結核的可能性壹年四季都有發生,但多見於夏秋季。痱子綜合征主要有兩個特點:壹是痱子,二是酸脹感。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其臨床表現可分為壹般表現和急性表現:1)壹般表現:頭暈、心煩、抑郁,全身酸痛、疲乏無力,胸腹部灼熱。四肢麻木,甚至冰冷如冰。邪氣入氣,便會脹大膨脹;血分為蓄血和血瘀;遇食積痰火,聚而不散,則安徽腹滿。甚至惡心嘔吐。2)急重癥表現:胸悶煩躁,胸痛,或吐或瀉,或吐或瀉,甚至突然頭暈,面唇蒼白,口無聲,昏厥如屍,手腳冰涼,或頭額出冷汗,或全身出汗,青筋外露,針出無血,點狀。

現代醫學認為,濕疹是皮膚或皮下毛細血管破裂引起的壹種自然溶血,容易出現在經絡不通、血液循環不暢的部位。它不同於創傷性充血和腫脹。相反,刮痧可以使經絡通暢,加速充血腫脹的吸收,減輕或消失疼痛,所以刮痧可以促進疾病的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