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還多壹個春秋“是什麽意思

"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還多壹個春秋“是什麽意思

這是壹副祝壽對聯,是指壽星壹百四十壹歲。

古代采用幹支紀年法,天幹和地支壹個循環為六十年,甲為天幹之首,子為地支之首,通常以甲子代指六十年,甲子也稱花甲;重開意為兩個甲子,再加上三七二十壹歲則為壹百四十壹歲;

古稀也是古代代指年齡,“人生七十古來稀”,古稀指人到了七十歲,春秋指壹年,古稀雙慶為壹百四十歲加上壹歲則為壹百四十壹歲。

擴展資料:

古代年齡稱謂:

二十歲

加冠:指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結發:束發,紮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指剛成年。指二十歲。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滿20歲的男子。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弱冠是男子二十歲。

三十歲

而立(而立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誌”之意)。

始室:三十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壯:正當壯年。古代三十歲為壯。唐魏征《是漸不克終疏》:“貞觀之初,時放克壯。”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歲。

四十歲

不惑(不惑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40歲為“不惑之年。

五十歲

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艾稱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縮略語。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六十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花甲:天幹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壹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花甲:我國古代用幹支記時間。所謂幹支,是天幹地支的簡稱。天幹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

七十歲

從心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八十歲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均指八九十歲。九十歲也可稱耄耋之年。

九十歲

上壽:九十為上壽。

鮐背:鮐是壹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壹百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過壹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而已”。即生活起居詩人養護。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期頤指壹百歲。“期頤”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

百度百科-年齡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