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仿寫:。含有哲理的詠物詩句

仿寫:。含有哲理的詠物詩句

古代哲理詩(絕句)

選釋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初仕隋,後入唐,

能文辭,工書法。

蟬--昆蟲,雄的腹部有發音器,能連續不斷發出尖銳的聲音。垂綏(音銳,陽平)--綏,古時系冠的纓帶,這裏借喻蟬的口須下垂。流響--指蟬的嗚叫聲如流水連續不斷。藉--憑借。

這是壹首詠物詩。詩人說,鳴蟬垂下口須,悠然自得地吸飲著清新的露水,淒切的響聲連綿不絕地從梧桐樹上傳遞出來。因為它立身高處,自然就鳴聲遠播,並不是借助著秋風往外散開。

寫蟬以清露為食,擇梧桐而居,是表現其心地純凈,立身高潔;寫蟬居高聲遠,表現其性情孤傲,格調清高。說的是蟬,實際上是詩人自況,寄哲思於詠物之中,讀來耐人尋味。

破陣樂

秋風四面足塵沙,塞外征人暫別家。

千裏不辭行路遠,時光早晚到天涯。

李世民--即唐太宗,高祖李淵次子。他常以隋亡為戒,較能任賢納諫,勵精圖治。文學藝術修養較深,現存詩近百首。

破陣樂(音越)--唐太宗所制樂曲。足--充足,很多。塞外--壹般指長城以北地區。不辭--不拒絕,肯堅持下去。

全詩意蘊深遠,而且貫穿壹種昂奮的主調。本來,秋老風寒,塵沙撲面,征人離鄉背井,遠行塞外,容易產生感傷的意緒和畏難的心理。但此詩講的卻是:哪怕是千裏萬裏,海角天涯,只要不辭遙遠,肯於邁開步子堅持走下去,時光早晚總會到達目的地的。

中秋月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裏外,不有雨兼風!

李嶠(音喬)--字巨川,高宗年間進士,歷仕高宗、武後、中宗等朝,官至中書令。

圓魄--圓月。四海--借指普天之下,到處。安知--怎知。

詩中說,盈盈皓月掛上了秋空,人們都說今夜月明處處同。其實,在那迢遙的千裏之外,又怎知道沒有陰雨和狂風!

作者借助自然景象來闡釋事物矛盾的復雜性:正如面對著眼前的中秋皓月,不能就說到處都是月明如鏡壹樣,人間萬事也從來都是因地而異,千變萬化的。小詩富於哲理,耐人尋味。

登鸛鵲樓 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王之渙--字季淩,唐晉陽人,後居絳州,曾任冀州衡水縣主簿,遭人誣陷,棄官漫遊。絕句成就很高,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

鸛(音灌)鵲樓壹壹舊址在今山西永濟,樓高三層,前可眺望中條山,下可俯視黃河,為當時登覽勝地。窮--盡。

前兩句寫的是登樓所見:壹輪白日傍著遠方起伏的群山冉冉西沈,流經樓下的黃河滔滔滾滾奔騰而去。寥寥十個字把望中的萬裏河山高度概括地收攏筆端,縮龍成寸,快人胸襟。後兩句由景及理,把詩篇引入更高境界。這裏表現了詩人高瞻遠矚的胸襟和進取不止的精神,也道出了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思美蘊。

送柴侍禦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壹路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王昌齡--字少伯,長安人,開元年間進士,盛唐傑出詩人,後世有"七絕聖手"之譽。數任微官,屢遭迫害,多次被貶。

柴侍禦--作者的友人。武岡--今屬湖南省。

離別本來是令人感傷的事情,可是在詩人的筆下卻 寫得十分曠達。妳看,悠悠的流水,把這裏同客人要去的武岡連在了壹起;壹路上,青山相連,自然是同雲同

雨;明月普照,分不出此鄉彼鄉。--所以,也就不覺得有什麽令人感傷的了。

全詩蘊含豐富,韻味醇厚,格調高昂,讀了使人振奮。

存歿口號

鄭公粉繪隨長夜,曹霸丹青已白頭。

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間不解重驊騮!

時的文體。輕薄為文--用語輕薄,隨意譏評。哂(音審)--譏笑。爾曹--妳們。不廢--沒有廢止。詩中說,對以"四傑"為代表的初唐時的文體,妳們這些人用輕薄浮淺的語言譏諷不休。其實,這些譏笑者必將名字與身軀同時泯滅,而於"四傑"的詩文卻絲毫無損,它們將如江河浩蕩,萬古長流!在這裏,詩人為我們提供了壹種規律性認識。

江行無題(百首選壹)

牽路沿江狹,沙崩岸不平。

盡知行處險,誰肯載時輕?

錢起--字仲文,浙江吳興人,天寶年間進士,曾任考功郎中、翰林學士等職。"大歷十才子"之壹。詩以五言為主。

牽路--江邊纖夫背纖拉船的路。

詩中借江上行船所見,寄寓生活中的哲理。前兩旬極寫背纖拉船的艱難:沿江背纖的路十分狹窄,而且沙岸坍塌,路面凹陷不平。後兩句抒發感慨:凡是行船的人都知道這段路特別不好走,可是,裝船時又有誰肯少裝,使負載輕壹些呢?這裏反映了認識與實踐的矛盾。

城東早春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末勻。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後遷河南鞏縣。初唐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有"詩聖"之譽。曾兩番赴京應試,均未中第。壹生處於唐帝國從繁榮趨向衰落,從統壹轉入分裂的動蕩時期,親歷戰亂流離,備嘗生活苦難,對社會現實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寫下了大量富有人民性和現實主義精神的詩篇,被公認為"詩史"。

存歿(音末)--指詩中所詠人物壹存壹歿。存,尚在歿,已死。口號--信口吟成。鄭公--指鄭虔,詩人的好友,詩、書、畫都擅長,山水畫水平尤高。粉繪--彩色畫。隨長夜--指死亡。曹霸--當時著名畫家,擅長人像和動物畫,尤擅畫馬,這時已經年老。丹青--作畫用的紅、黑兩色顏料,用來代指繪畫。驊騮(音華留)--古代神話中"八駿"之壹。

詩人說,鄭虔的彩色畫隨著他的故去早已成為絕筆,曹霸還在作畫,可是人已白頭。鄭虔死後,天下再也見不到真正的山水(畫)了,曹霸縱然在世,但人間並不懂得珍視他筆下的驊騮。詩人推崇兩位畫家的高超技藝,同時借以抒發對他們懷才不遇的感慨,意蘊極為深厚。

戲為六絕句(之二)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王楊盧駱--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均以

詩文兼勝,被後人稱為"初唐四傑"。當時體--初唐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楊巨源--字景山,山西永濟人,貞元年間進士。新春--早春。上林--上林苑,秦漢時富苑,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北。

前兩句講,對於詩家來說,壹年最美的光景是在早春,那時候枝條上剛剛露出嫩黃的柳眼,半未均勻,卻分外地清新悅人。因為柳枝新葉富有生機,最早為人們帶來春天的消息。言外之意,是這清新的景色還沒引起人們充分的註意,所以環境十分清幽。於是,三、四兩句接上說,假如要等到上林苑中的繁花似錦,那妳出門所見就全是看花的人。詩中強調詩人要感覺敏銳,獨具慧眼,善於捕捉新鮮事物,寫出新的意境。有的論者認為,也可以引申為要善於及早發現人才。

題木居士二首(選壹)

火透波穿不計春,根如頭面幹如身。

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

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人,貞元年間進士,大文學家。倡導古文運動,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詩歌創作力求新奇也能獨樹壹幟。

木居士--對木雕神像的戲稱。唐時未陽(今屬湖南)壹帶有木居士廟,詩人路過時題詠此詩。

詩中揭露這樣壹種現象:壹棵不知經歷多少歲月的枯木朽株,經過雷殛火燒、雨淋水浸,扭曲的樹根像是人的頭面,枝幹像人的身軀。偶然被迷信的人們當成"木居士"加以神化,立刻便有無數的善男信女跪拜求福。詩人運用詠物寓言的形式,抓住"木居士"和"求福人"這兩個形象,借端托喻,取得喜劇藝術的諷刺效果,而且頗富哲理性。

楸樹二首

幾歲生成為大樹,壹朝纏繞困長藤。

誰人與脫青羅帔,看吐商花萬萬層。

與脫--給它脫掉。青羅帔(音沛)--狀寫藤蘿纏繞大樹的形態。帔,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飾。

前兩句說,這棵楸樹經過多少年才長成如此高的大樹。可是,壹朝被藤蘿纏繞就再也不得脫身。後兩句說,如果有誰能夠摘除這纏繞大樹的"青羅帔",那我們就會看到大樹上高花似錦,疊疊層層。

此詩語句通俗,意義卻很深厚。人也像這棵大樹壹樣,很不容易成長起來,有所建樹,卻遭到藤蘿之類奸人的重重困擾,只有幫助解除這些有害的寄生物,他才能擺脫困境,重現異采。

有的學者認為,楸樹的花黃綠色,極細小;而與楸相似的梓樹,花大,黃白色,與詩中之"看吐高花萬萬層"頓相稱。因此,"楸"乃"梓"之誤。

幸自枝條能樹立,何煩蘿蔓作交加。旁人不解尋根本,卻道新花勝舊花。

幸自--本自。何煩--何須,不需要。蘿蔓--藤蘿的枝蔓。

詩中說,楸樹的枝椏本來能夠卓然自立,又何須藤蘿的枝蔓去纏繞交加。結果,楸樹開花,藤蘿也跟著湊趣,導致不懂得尋求根本的人為假象所迷惑,以為藤蘿的花勝似楸樹的花。

詩人因物寄感,譏刺了本末不分、惑於假象的世相,於感慨中寓有深刻的哲理。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貞元年間進士,唐代傑出詩人。其詩通俗清新,善於從民歌中汲取營養,在絕句創作上有很高成就。

烏衣巷--在秦淮河南岸,東晉時的開國元勛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即詩中所稱王、謝)等豪門望族都居住在這裏。朱雀橋--秦淮河上的壹座橋,鄰近烏衣巷。

詩人通過對朱雀橋邊野草閑花蔓生,烏衣巷口壹抹夕暉斜照,從前貴族堂前的燕子飛到尋常百姓家去做巢壘窩等現象的描述,寄寓了勝景不常、世事變遷的深沈感慨。本來景物十分尋常,描寫也通俗淺顯,但由於寄寓了深沈的感慨,創造出壹種蘊藉含蓄之美,使人讀來余味無窮。

竹枝詞(選二)

城西門前灩灝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恨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西來。

瞿唐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今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兩詩句法相似,前者以石作喻,後者以水作喻,都是借吟詠三峽景物來諷喻、慨嘆世道人心。命意警辟,比喻巧妙,使抽象的道理具體化,從而給人以深刻的感受。第壹首:城--指白帝城。首句說灩f預堆所處的地點;次句說,這壹奇石聳立,千百年怒浪轟摧,巍然不動;三四兩句以世道人心作比,點明主旨,慨嘆世情雲雨翻覆,人心東西搖擺,不如巨石之堅定不移。

第二首:瞿唐--指瞿塘峽,西起白帝城,東至黛溪口,全長八公裏,航程雖短,卻非常險峻。在瞿塘峽口夔門,原有壹巨大的礁石,橫臥江心,即詩中提到的灩預堆,現已炸除。嘈嘈--象聲詞,形容水聲。十二灘壹並非確數,概言險灘之多。近人俞陛雲評論:後兩句是說瞿塘以險惡著稱,因水為萬山所束,巨石所阻,激而為不平之鳴,而人心則平地可起波瀾,其險更勝過瞿塘也。

秋詞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排雲上--沖霄直上。

詩中大意是,從古以來的文士,壹到秋天就悲嘆落寞與蕭條,我卻要說秋天的景色勝過春朝。看那晴朗的秋空,壹只白鶴正排雲直上,立刻把我的詩情引上了萬丈青霄。

詩人此時雖受貶於朗州,卻不現愁苦衰颯之氣,也沒有跟著古人去唱悲秋的常調,相反地通過健鶴排雲,淩霄直上的動人景色,來詠贊晴明壯美的秋天,讀了令人振奮。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嗾(音擻)--唆使,挑動指使。

這是壹首形象化的寓有深刻哲理的詩。意思是,山明水凈的夜晚,寒霜降落,幾樹紅葉出現在淺黃色的秋林之間。登上高樓遠眺,面對那蒼涼蕭瑟的秋光,人們覺得清爽入骨,思想澄凈,心境深沈,精神振奮。而那千嬌百媚、繁華濃艷的春色,卻會挑動妳沈酣迷亂,輕浮若狂。

詩人把令人清醒的秋光和惹人迷亂的春色加以比較,形象地說明了艱難的境遇使人頭腦清醒,意誌堅強,而處於閑適逸豫的生活,如果缺乏自覺性,便很容易造成壯誌消磨,沈緬迷亂。

楊柳枝詞(選二)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洞。

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楊柳枝詞--原為漢樂府的《折楊柳》曲,劉禹錫、白居易翻曲作新聲,內容有較大突破。梅花--即《梅花落》,漢樂府橫吹曲名。羌(音槍)笛--古代羌族的壹種樂器。"淮南"句--西漢時淮南王劉安的門客小山寫過壹首《招隱士》詞,首句為"桂樹叢生兮山之幽"。這裏借指南方的歌詞。新翻--新創制的。作者說,羌笛吹奏的塞北的《梅花落》,淮南王門客小山寫過的"桂樹"詞,--請您別再演奏那些前朝的舊曲,還是聽壹聽我這改舊翻新的《楊柳枝》。詩中反映了作者對民歌的熱愛,也含有提倡創新、反對泥的深意。

金谷園中鶯亂飛,銅駝陌上好風吹。城中桃李須臾盡,爭似垂楊無限時!金谷園--晉石崇修建的著名園林,舊址在今洛陽市西北。銅駝陌--古代著名的繁華、遊樂之區,因道旁塑有壹對銅駝而得名,舊址在今洛陽的銅駝街。須臾壹壹時間很短。爭壹壹怎。垂楊壹壹古詩詞中的楊柳,壹般泛指柳樹。

詩人說,昔日著名的金谷園,已經是群鶯亂飛,草異剩有太芎瞄毛繁華熱闊的銀駝陌,如今也搴曠寥落,只剝右清風吹拂。眼前的滿城桃李花開似錦,無奈為時很短,怎比得從日常事物的對比中,體現出深刻的哲理。

浪淘沙詞(選壹)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沈。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遷客--指被貶官的人。漉(音鹿)--過濾。詩人壹生多次遭受讒言誣毀,艱苦備嘗,終於得到洗雪,現出清白正直的人格。正如金子埋在沙礫之中,經過無限艱辛的千淘萬漉,最後狂沙蕩盡,始現真容。此詩乃詩人自況,同時也含有普遍的警喻意義。

與歌者米嘉榮

唱得涼州意外聲,舊人唯數米嘉榮。

近來時世輕先輩,好染髭須事後生。

米嘉榮--唐元和、長慶年間的著名歌唱家。涼州壹壹指《涼州曲》,原是涼州民歌,由西涼府都督進獻朝廷。據記載,《涼州曲》初入宮廷時,聽者曾有爭議,可見確是有"意外聲"(弦外之音,奇特之調)的。事--侍奉。

詩人說,能夠唱出《涼州曲》意外之聲的,舊人裏恐怕只有米嘉榮了。但是,這碩果僅存者也並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因為近來世俗之見,往往只是看重新人而輕忽先輩,所以,逼得壹些老藝人也只好染黑了胡須去侍奉那些年輕的後生了。詩中有不平,有牢騷,隱含著諷刺。

竹枝詞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詩中首句寫景,楊柳青翠可人,江水緩緩平平,這是壹個令人心醉的美好環境。次句寫耳中所聞,女郎聽

到了江上傳來的唱歌聲,因為是所傾心的人唱的,聽來分外感到親切。三、四句寫聞歌之後的心理活動。由於歌聲不像對話那麽意向明確,女郎只好想象、分析對方的真實態度究竟是有情還是無情呢?這倒有些像陰晴不定的天氣,東邊太陽出來了,西邊還在下雨,說是天沒晴實際上已經晴了。

有晴、無晴是有情、無情的隱語。詩人巧妙地運用 這雙關隱語,把女郎聽到情人唱歌時既喜歡又擔憂的微 妙復雜的情懷,寫得生動、逼真。

醉中對紅葉 自居易臨風杪秋樹,對酒長年人。醉貌如霜葉,雖紅不是春。白居易--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人,後遷居陜西渭南,貞元年間進士。他是唐代的重要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思想性、藝術性都達到了很高水平。

杪(音秒)秋--秋末,晚秋。春--這裏指春色、春光。

由於韻律上的要求,詩人在首聯創作了兩個倒裝句,實際是:晚秋樹臨風,長年人對酒。意思是說,自己長年嗜酒,猶如晚秋臨風的霜葉,臉上總是紅撲撲的。這些都是鋪墊。關鍵在後面兩句:霜葉雖然也是壹色艷紅,但畢竟不是春色;人的醉貌盡管也是紅顏,但終究失去了少年心態。有人考證,作者此詩寫於江州被貶期間,寥寥二十個字,把政治上失意後借酒澆愁,情懷悒郁的心態,形象地反映出來。

苦熱題恒寂師禪室 白居易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可是禪房無熱到?但能心靜即身涼。苦熱--酷暑炎熱;也可解釋為以酷熱為苦。恒寂

--和尚,作者友人。禪室、禪房--僧人居住的房屋。禪師--對和尚的尊稱。

詩中寄寓了壹種哲理。

詩人說,時值炎夏酷熱,許多人都四出避暑,奔走如狂,唯獨恒寂禪師在屋中靜坐不動。那麽,是不是這間禪房很獨特,滔天的熱浪根本進不來呢?並不是。只是因為禪師心定如冰,所以也就有身涼似水的感覺。這和陶淵明詩中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同壹機理。

禽蟲十二章(選壹)白居易焦螟殺敵蚊巢上,蠻觸交爭蝸角中。應似諸天觀下界,壹微塵內鬥英雄。焦螟--古代傳說中最小的蟲類。蠻、觸--《莊子》中說的蝸牛角上的兩個小國。諸天--佛經中語,可以理解為無窮無盡的大宇宙。下界--指人間。微塵--佛經認為,人類所處的世界,與大宇宙相比,不過是壹粒微塵。

詩中諷喻說,人們常常為壹些極末微的事情爭鬥不已,宛如焦螟在蚊巢裏殺敵,蠻、觸在蝸角中交爭。如果站得高些,看得遠些,把這些人和事放在茫茫宇宙裏來觀察,就會發現,這無異於是在壹粒微塵裏爭雄鬥勝,實在是太沒有意思了。

林下樗

香檀文桂苦雕鐫,生理何曾得自全。

知有無材老樗否?壹枝不損盡天年。

樗(音初)--臭椿,古稱樗為無用之材。鐫(音捐)--雕刻。生理--猶言生命、生機。盡天年--盡享天年,長壽。

詩人通過名貴的檀、桂和無材的老樗這兩類樹木的不同際遇,闡釋了莊子提出的老樗以其不材得享天年的道理。

詩人說,香檀、文桂由於身價高、用途廣,備受雕鐫之苦,生理不能得以自全;而老樗以其無材可用,沒有人去註意它,因而得以逃脫刀斧的砍伐,壹枝不損地 盡享天年。

放魚

香餌見來須閉口,大江歸去好藏身。

盤渦峻激多傾險,莫學長鯨擬害人!

盤渦--漩渦。長鯨--哺乳動物,胎生,是現在 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擬--打算。

詩人給魚放生,囑咐說,要提防香餌的誘惑,見到它先就閉口;回到長江大河裏也要善自藏身,警惕那漩 渦激浪產生的傾覆之險。當然,也不可像長鯨那樣總打算害人!

說的是魚,實際上句句都在教人,語意深沈,發人深省。

點額魚

龍門點額意何如,紅尾青鰭卻返初。

見說在天行雨苦,為龍未必勝為魚。

龍門--山西河津禹門口,稱龍門。古有鯉魚躍龍門的傳說:大魚群集龍門下,躍過者化為龍;否則,點額而還。點額壹鯉魚頭額觸撞石壁。李白詩:"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後因以點額喻仕途失意或應試落第。這是壹首比體詩。構思巧妙,寄意深遠。

詩人說,沒有躍過龍門的魚,額觸石壁而回,依舊是青鰭紅尾,返本還初。(其實,也用不著懊喪,)化為龍以後,在天上要噓雲行雨,那也實在是辛苦無比,(還真不如嬉戲江中自由自在。)看來,化龍也未必就比當魚強多少。

送考功崔郎中赴闕 自居易稱意新官又少年,秋涼身健好朝天。青雲上了無多路,卻要徐驅穩著鞭。赴闕--上朝赴任。驅--前行。

詩中真情規勸,語重心長。大意是,妳現在青雲得步,再往高處攀升也不會有更多的路程了;可是,卻要行事穩重,小心謹慎。表現了作者對少年得誌的崔生的深切關懷,裏面又蘊含著深刻的哲思。

自 感

宴遊寢食漸無味,杯杓管弦徒繞身。

賓客歡娛童仆飽,始知官職為他人。

詩人感到,宴飲、出遊、吃喝、眠寢,已經漸漸地變得十分乏味了,酒肉入腸,管弦盈耳,俗務纏身,也都毫無興致,提不起來精神。只博得賓客歡顏、童仆飽腹,原來是,高官厚祿於己並無裨益,不過是為了他!

從切身經歷和實際體驗中,寫出發人深省的人生感悟,這是白詩的壹個顯著特點。

澗中魚

海水桑田欲度時,風濤翻覆沸天池。

鯨吞蛟鬥波成血,深澗遊魚樂不知。

前三句寫滄桑翻覆,實際是寫朝廷(天池)的血火 鬥爭。置身山林,遠離魏闕,像深澗遊魚那樣,不遭爭 鬥之禍,可以自得其樂。

憫農二首(選壹)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字公垂,無錫人,元和年間進士,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

這是壹首流傳極為廣遠的通俗詩,題材很普通,道 理也是盡人皆知的,但它卻具有很強的震撼力。原因在於它避免了那種概念化的說教方式,而是抓住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概括而又生動地表現了"盤中餐"乃是農民含辛茹苦創造出來的人間至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已經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意蘊深邃 l

的格言。

浪淘沙

灘頭細草接疏林,浪惡罾船半欲沈。

宿鷺眠鷗非舊浦,去年沙嘴是江心。

皇甫松壹壹字子奇,自號檀欒子,唐代浙江建德人。詩詞,絕句有民歌風味,清新可喜。

罾(音增)船--扳罾打魚的船。用竹竿作支架的

漁網,叫"罾"。浦--水濱,也就是下旬說的"沙嘴"。詩中說,河灘邊上蒙茸的細草接連著稀疏的叢林,風高浪惡,漁船被搖蕩得半浮半沈。眼前那鷗眠鷺宿之地並不是往的江濱,--去年的沙嘴現已變作江心。

詩人寫的是眼中所見,但寓意卻十分深刻,使人因小見大,由事入理,面對滄桑叠變,不勝今昔之感。

題興化園亭

破卻千家作壹池,不栽桃李種薔薇。

薔薇花落秋風起,荊棘滿亭君自知。

賈島--唐代河北涿縣人,初落拓為僧,後還俗,屢試進士不第。其詩喜寫枯寂之境,多寒苦之辭。

興化園亭--唐文宗時,裴度進位中書令,大興土 木,修建興化寺亭園。桃李--古籍《韓詩外傳》上說,春種桃李者,夏得蔭其下,秋得其實;春種蒺藜者,夏不可采其葉,秋得其刺。此詩取其意。

詩中說,達官貴人為怡悅耳目於壹時,不惜令千家 蕩產,鑿池養花,卻又不栽春華秋實的桃李,只種多刺 的薔薇,結果秋風壹起,花葉雕零,剩下了滿亭棘刺。

--這種後果,妳這個園主是應該曉得的。詩中以家常語、眼前事,提煉出諷嘲權貴、抨擊聚斂、譏刺奢靡的重大題旨,於淺淡中見深意。

菊 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後更無花。

元稹(音診)--字微之,洛陽人。唐代著名詩人,與白居易齊名。

秋叢--叢叢秋菊。陶家壹~指東晉文學家陶淵

明,以愛菊聞名。

詩人說他像陶淵明壹樣,在屋舍周圍栽種下叢叢菊花,每日裏繞籬賞菊,流連忘返,直到紅日西斜。不是在群芳之中獨對菊花有所偏愛,只因為在百花中菊花最後雕謝,此花開後更無他花。裏面蘊含著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後雕的堅貞品格的贊美,言淺情深,意蘊深邃。

離思五首(選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本詩為悼念亡妻而作。

首句的意思是,對於水來說,滄海是至廣至大,無以復加的,所以經過大海之後,壹般的水就不在話下了。語出《孟子·盡心》篇"觀於海者難為水"。次句與首句同樣,強調了事物的唯壹性。據宋玉的《高唐賦序》說,巫山的雲為神女所化,茂如松樹,美似瑤姬。因此,它是世間至美的形象,其他任何雲彩都數不上。兩句用來隱喻妻子的至美至善和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至深。第三句接下來說,正由於夫妻關系是這樣美好,因此對其他女色絕無顧盼之意。對此,詩人予以形象化的表現,說自己草草地、倉促地走過花叢,總是懶於顧盼。(依古義,"取次"可作次第地、挨個地解釋,也可作倉促、草草解釋。)第四句承上進壹步說明"懶回顧"的原因。"君"指亡妻。關於"修道",可作兩種理解:元稹本人確也尊佛奉道,但也可解釋為修身治學。無論哪種情況,都是用以解脫失去愛侶的悲痛,求得感情上的寄托,所以,它和追念亡妻是壹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