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通常從每年的9月22日持續到9月24日。
秋分的意思是“半”。中國古書《春秋露,陰陽進出》說:“秋分半陰,故寒暑。”“春分”有兩個意思:
第壹,太陽在這壹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所以壹天分為24小時,各12小時;世界上沒有極端的晝夜現象。秋分後,北極附近的極夜範圍逐漸擴大,南極附近的極日範圍逐漸擴大。
第二,按照中國古代以立春、長夏、立秋、立冬為四季的季節劃分方法,秋分在秋季生活90天,平分秋季。
在中國古代,秋分被分為三個時期:“雷聲來了,聲音就會停止;第二,等蠍子毛坯戶;等待水變幹。“古人認為打雷是因為陽氣旺盛,秋分後陰開始盛,所以不打雷了。
秋分日期的計算[Y*D+C]-L
公式解讀:Y=年數的後兩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23.042,20世紀=23.822。
比如2088年秋分的日期=[8×0.2422+23.042]-[88/4]= 44-22 = 22,9月22日就是秋分。
例外:1942加1天的計算結果。
氣候特征
氣象專家介紹,按照農歷,“立秋”是秋天的開始,“初霜”是秋天的結束。“春分”正好是從立秋到初霜的90天中的壹半。從秋分那天開始,氣候主要有三個特點: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從赤道向南半球移動,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會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夜晚逐漸變長(直到冬季至日達到夜最長晝最短);晝夜溫差會逐漸增大,幅度會高於10℃。氣溫壹天天下降,壹天比壹天冷,漸漸進入深秋時節。南半球的情況正好相反。
秋分時節,長江流域及其以北廣大地區已入秋,日平均氣溫降至22℃以下。北方的冷空氣團開始有壹定影響。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天高雲淡萬裏晴,秋高氣爽,桂花飄香,蟹肥菊黃,秋分是壹個美麗宜人的季節。也是農業生產中的壹個重要節氣。秋分後,陽光直射的位置移到了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更多,氣溫明顯下降。農業諺語說:“壹場秋雨壹場寒”,“白露分秋夜,壹夜寒”。“八月雁門開,大雁腳下霜。”東北氣溫下降早,秋分見霜,不足為奇。
秋季的快速降溫,讓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格外緊張。秋分是收獲棉花和煙葉由綠變黃的好時機。華北已經種上了冬小麥,長江流域和南方廣大地區正忙著收割晚稻,翻耕土地準備油菜播種。幹旱少雨或秋分持續降雨是影響三秋正常運行的主要不利因素,尤其是持續降雨會使即將到來的農作物倒伏、黴變或發芽,造成嚴重損失。“三秋”幫了大忙,“早”字是關鍵。秋季作物及時收割可以避免初霜凍和連陰雨的危害,冬季作物及時播種可以充分利用冬前熱量資源,培育壯苗安全越冬,為來年高產打下基礎。“秋分不出現,割了餵老牛”。南方雙季晚稻抽穗開花,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低溫陰雨天氣提前形成的“秋分”天氣是雙季晚稻開花結果的主要威脅,壹定要做好預報防禦工作。
秋分節氣的保健
南方的氣候從這個節氣開始下降。秋天,自然界太陽的陽氣轉向收斂和隱逸,起居作息也要相應調整。《論蘇文四氣調神》雲:“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同樂。”早早躺下來順應* * *,以養“閉”氣;早起適應陽氣的松弛,使肺氣得到舒展。祖國醫學認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因此,秋季要特別註意內在殷琦的保養,起居、飲食、精神、運動各方面都離不開“養”的原則。
在心理健康方面,要看到秋天的氣候越來越幹燥,日照減少,氣溫下降,讓人感到有些壓抑,所以有“秋風秋雨愁人”的說法。所以這個時候,人們要保持心態平和,減緩秋天的冷空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適應秋天平靜的空氣。同時,在精神上和情感上也要看到積極的壹面,即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正是進行各種體育鍛煉的好時機,如登山、慢跑、散步、打球、遊泳、洗冷水澡等;或者練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健美操。在做“動態鍛煉”的同時,可以配合“靜態鍛煉”,如六字訣、冥想、呼吸練習、內功、意向性鍛煉等。動靜結合的練習可以強身健體,保持身體健康,從而達到身心健康的效果。
秋季是腸道傳染病、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的多發季節,也常引發許多舊病,如胃病、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如果疏於防範,會更加危險。
飲食方面,由於秋季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所以秋季宜收不宜散。盡量少吃蔥、姜等刺激性食物,多吃酸味和甜味的水果和蔬菜。同時,秋燥易傷津液,引起咽喉、鼻唇幹燥,幹咳、聲音嘶啞、皮膚皸裂、大便幹燥等幹燥癥狀。宜選擇性味甘寒潤澤的產品,如百合、銀耳、山藥、秋梨、蓮藕、柿子、芝麻、鴨肉等。,潤肺生津,滋陰清燥。廣東民間向來是秋天最滋補的湯。這個時候,它就大有用處了。比如綠蘿陳皮鴨的湯,玉竹百合瘦肉的湯,木瓜小米花生生魚片的湯,沙田柚豬肝的湯,無花果白鯽的湯,霸王棗豬月展的湯,都是家庭保健品。
農活
白露早,寒露晚,秋分正是種小麥的時候。
適時種小麥,年年收,過早過晚都會有失誤。
先種淤泥再種沙子,七天剛好。
晚秋作物要繼續管理,成熟了就收。
中間噴棉花,四到六天摘壹次。
中噴棉質量好,留單種及時。
菠菜和蔥要種,白菜要澆水施肥,
冬天蓋大棚,種黃瓜西紅柿。
繼續搞青貯稭稈,牲畜飼養機也不會丟。
魚餌不能減,蓮藕采收上市。
農民的諺語/諺語
秋分在白天和夜晚之間平均分配。
二八月,晝夜持平。
8月15日下雨,1月15日下雪。
八月十五日,雲遮月,正月十五。
夏忙半個月,秋忙四十天。
秋忙秋忙,繡娘要出閨房。
白露早,寒露晚,秋分正是種小麥的時候。
秋分見麥苗,寒露麥針落。
不要操之過急,也不要太晚,秋分種小麥剛剛好。
秋分麥粒圓,寒露麥粒壹溝。
適時種小麥,年年收,但種晚了,碰不到新年。
早糧晚麥,十年九災。
小麥播種早,九年收獲。
早粟晚麥不回家,種麥要抓緊“早”字。
小麥八月生土,九月不生土。
老經驗早播,晚播,增產。看大地,看天空,“適時”二字要打勾。
少肥少幹地,適合早保;如果足夠肥,可以灌溉,以後酌情播種。
溫度過早、苗高過急,重病蟲難以咬苗;來不及就很難留夠穗,再好的管理也很難高產。
秋分前十天不早,秋分後十天不晚。
粉土不早於秋分前10天,沙土不晚於秋分後10天。
秋分種山,寒露種平川,霜降種河灘。
淤泥孕育秋分,沙土孕育寒冷。
在淤泥中種植優質小麥會使明年的豆子長得更壯。
秋分到了寒露,種小麥也不會耽誤。
白露分秋菜,寒露分秋麥。
前植高山,後植平川。
陽坡種小麥,陰坡種谷子。
麻黃種子小麥,小麥黃種子大麻。
種麥種泥,明年吃白饃。
種麥泥,明年吃饅頭。
吃面條,拌在泥裏。
想吃饅頭就拖泥帶水。
種了泥就不種水,種了水就不回。
耕田不如滅茬,滅茬不如耕田。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麥收時有八場、十場和三場雨。
8月份下雨利於耕作,10月份下雨利於小麥,明年3月份下雨,穗裏有足夠的谷粒保證高產。
如果在麥茬上種小麥,就吃不到饅頭了。
小麥的種子很深,谷物的種子很淺,蕎麥和芝麻蓋了半張臉。
谷淺麥深,只要芝麻把自己藏起來。
兩指淺,四指悶,種麥要小心。
兩指淺,四指深,三指準。
第二指,不要問任何人。
淺的兩三厘米,深的六七厘米,準的四五厘米。
當小麥種子被曬幹並培育後,種子會茁壯成長。
楊洋,還不如把籽粒去掉。
小麥種子可以通過用水漂白來去除。
用化學物質拌種來控制病蟲害。
發芽試驗要早做,播種的數量可以參考。
小麥精量播種機能調節深淺、寬窄,播種好,存精種,苗出來又壯又整齊。
薄豆厚麥不會壞。
薄麥厚豆,無由來。
瘦麥空手,厚麥豐收。
早麥要稀,晚麥要密。
麥田裏的七夜和山谷裏的八夜,還有山谷裏的十二夜。
麥產七,豆(春)產五,高粱十天出土。
三豆(夏)六麥菜(秋菜)壹晚。
小麥不發芽,所以很硬。
秋分見黃米,謹防大風。
晚稻莖桿松散,經不起壹陣風。
壹月稻黃,壹夜麥黃。
秋分收獲春豆。
豆子收割了,小麥收割了。
蕎麥四天後七十二天就要回國了。
綠色18,紅色18,白色18,黑色18,72天帶回家。
花生在秋分收獲,晚了葉子就沒了。
秋分的棉花是白色的。
秋分不用“噴”(摘第壹朵花),就瞎折騰。
到時候噴花,別耽誤了。
中間噴棉花籽。
中間噴花,抓很多,留著種子最好。
如果妳想種出好棉花,妳應該選擇地裏的花。
如果妳不選擇種植棉花的種子,妳就必須降低產量。
壹是質量,二是數量,不要被田間選種忽悠了。
棉種存放要分開,單個存放不能混放。
壹年純,兩年混,三年墮落。
壹年純,兩年雜,三年四年不算什麽。
把棉花摘好,不要滿地跑。
摘更多的棉花,壹個接壹個。
在大口袋上縫壹個小口袋,把好的壞的棉花分開。
妳回來的時候把它撿起來。
想讓棉花賣個好價錢,就別摘花。
早點切豆,中午摘花,鋪好布,切芝麻。
僵硬的皮瓣,睫毛,全部去除,效率高。
勤摘花,不留羊尾巴。
精收精采,絮體歸倉。
吃不完的棉花,吃不完的芝麻。
天氣會變,不要慢慢摘花。
棉花如果不投入堆裏,收成是不敢說的。
壹年辛勞盼壹秋,棉花未收先收。
看看地裏的年,棉花堆裏的收成。
如果妳把它扔在地裏,就不會有收獲。
不收,必輸無疑。
我不怕沒有收獲,我怕失去我的人。
在高速公路上曬花最不合適,有礙交通著火。
鈴聲響了,紅薯蘿蔔長了。
秋分,立冬丐,明年清明吃菠菜。
在秋分,春天的洋蔥在冬天開始時被種植和施肥。
姜是老的辣,甘蔗是老的甜。
生姜越老越辣,蓮藕越老越粉。
洋蔥是辣的,大蒜是辣的,芥末是辣的。
蔥辣鼻,蒜辣心,辣椒辣唇。
天旱瓜甜,棗圓。
澇栗幹棗叫好。
幹棗,澇栗,不旱不澇收柿子。
八月的中秋節,梨子正在被卸下。
梨卸下來,柿子紅了。
蘋果栗子是最好的水果,棗子李子更值錢。
動物們在秋分忙碌著,它們在犁地和耙草。
肥胖,強壯的身體,犁地,耙和拖運。
餓了沒意思,飽了沒意思,餓了不無聊。
與其走壹步喘口氣,不如走十步。
馬能拉不能拉窩,騾子能拉能坐。
騾子怕前沈,牛怕後沈。
牽牛掛馬推騾子。
先松後緊,更穩。
方便了人,但是牛肩朝下。
冬天沒有馬鞍,夏天沒有頭銜。
秋分到氣溫下降,魚塘餌料要減少,各種草都要餵,新老綠均勻分布。
多施肥培養水質,壹肥兩活三涼,魚病防治馬虎,綜合防治高產。
秋分節氣養生食譜
醬燜河蟹
【食材】河蟹(海蟹也可以)500克,姜、蔥、醋、醬油、糖、幹面粉、味精、黃酒、澱粉、食用油。
【做法】將螃蟹清洗幹凈,剪掉尖爪,將蟹肚從中間對半切開,挖出蟹腮,在蟹肚切開的部分沾幹面粉。鍋燒熱,放入油鍋至半熟,將蟹(面粉面朝下)放入鍋中煎,翻面煎至變黃,使蟹四面受熱均勻。當蟹殼變紅時,加入蔥姜末、黃酒、醋、醬油、白糖和清水,煮八分鐘左右,直到蟹肉完全熟透,然後收濃湯,加入味精,然後用水。
【功效】益陰填髓,清熱化瘀。
海米燜竹筍
【食材】竹筍400克,幹海苔25克,料酒、鹽、味精、高湯、植物油適量。
【做法】將竹筍洗凈,用刀背拍松,切成4厘米長的段,切成紙條,放入沸水鍋中焯壹下去掉澀味,撈出過涼水。將油加熱至四成熱,放入竹筍略炒,取出瀝幹油。鍋內留少量底油,將竹筍、高湯、鹽略煮,然後出鍋;然後炒鍋放油,燒至五成熱,用料酒將米飯煮熟,加入少許味精,將竹筍倒入炒鍋,翻炒均勻,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化痰,祛風托毒。
甘蔗粥
【食材】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克。
【做法】將甘蔗洗凈榨汁,高粱米洗凈,將甘蔗汁和高粱米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煮成稀粥。
【功效】健脾消食,清熱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