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雕。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收藏下載復制完善
古詩文網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青山隱隱起伏,江水遙遠悠長,秋時已盡江南的草木還未雕落。
二十四橋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妳在何處,聽取美人吹簫?
註釋
韓綽:事不詳,杜牧另有《哭韓綽》詩。判官:觀察使、節度使的屬官。時韓綽似任淮南節度使判官。
迢迢:指江水悠長遙遠。壹作“遙遙”。
草未雕(diāo):壹作“草木雕”。雕:雕謝。
二十四橋:壹說為二十四座橋。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三中對每座橋的方位和名稱壹壹做了記載。壹說有壹座橋名叫二十四橋,清李鬥《揚州畫舫錄》卷十五:“廿四橋即吳家磚橋,壹名紅藥橋,在熙春臺後,……揚州鼓吹詞序雲,是橋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
玉人:貌美之人。這裏是杜牧對韓綽的戲稱。壹說指揚州歌妓。
教:使,令。▲
有用沒用完善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272、吳鷗.杜牧詩文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133-1343、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874、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682-683
鑒賞
這是壹首調笑詩。詩的首聯是寫江南秋景,說明懷念故人的背景,末聯是借揚州 二十四橋的典故,與友人韓綽調侃。意思是說妳在江北揚州,當此深秋之際,在何處教美人吹簫取樂呢?頹廢喧嘩的地方更讓詩人懷念對面江南的青山綠水。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節度使(使府在揚州)牛僧孺幕中作過推官和掌書記,和當時在幕任節度判官的韓綽相識。這首詩當是杜牧離揚州幕府後不久寄贈韓綽之作,具體寫作時間約在大和九年秋或開成元年秋。杜牧在韓死後作過《哭韓綽》詩,可見他與韓綽有深厚的交誼。
前兩句“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雕”。回憶想像中江南的秋日風光:青山壹帶,隱現天際,綠水悠長,迢迢不斷。眼下雖然已到深秋,但想必溫暖的江南草木尚未雕零,仍然充滿生機吧。揚州地處長江北岸,但整個氣候風物,實與江南無異;不少詩人有“煙花三月下揚州”、“春風十裏揚州路”的詩句,說明揚州在當時人的心目中,簡直是花團錦簇,四季如春;而詩人此刻正在北方中原地區遙念揚州,因而他自然而然地將揚州視為風光綺麗的“江南”了。“草未雕”與“青山”、綠水組合在壹起,正突現了江南之秋明麗高遠,生機勃勃的特征。詩人非常懷念繁華的舊遊之地,在回憶想像中便賦予揚州以完美。這兩句特意渲染山青水秀、草木常綠的江南清秋景色,正是要為下兩句想像中的生活圖景提供美好的背景。而首句山、水相對,“隱隱”、“迢迢”叠用,次句“秋盡江南”與“草未雕”之間的轉折,更構成了壹種抑揚頓挫,悠揚有致的格調,詩人翹首遙思、懷戀繁華舊遊的感情也隱約表達出來了。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詩的三四兩句美景落到舊日同遊好友韓綽身上,點醒寄贈之意,趁此表現出揚州特有的美景佳勝,和自己對它的懷念遙想,詩人將回憶之地集中到“二十四橋明月夜”,因為此景最能集中體現揚州風光繁華獨絕、浪漫美麗。二十四橋,是唐代揚州城內橋梁的總稱,所謂“二十四橋明月夜”將活動場所集中在小橋明月,實際上等於說揚州明月夜,更加突出揚州的“江南”水鄉特點,杜牧在揚州作幕的兩年中,經常於夜間到十裏長街壹帶征歌逐舞,過著詩酒流連風流放縱的生活。當時韓綽想必也常與詩人壹起遊賞。詩人設問:
此時此刻,妳在二十四橋中的哪壹橋上教歌女伎倡們吹簫作樂、流連忘返呢?“何處”應上“二十四橋”,表現了想像中地點不確定的特點,且以問語隱隱傳出悠然神往的意境。這幅用回憶想像織成的月明橋上教吹簫的生活圖景,不僅透露了詩人對揚州繁華景象,令風流才子們醉心不已的生活的懷戀,而且借此寄托了對往日舊遊之地的思念,重溫了彼此同遊的情誼;既含蓄地表現了對友人的善意調侃,又對友人現在的處境表示了無限欣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