徑5~10cm,表面平滑,初暗紅褐色,後變為褐色,進而呈淺土黃褐色,菌肉白色;菌褶成熟後變為咖啡色,孢子印銹褐色;菌柄長3~8cm,直徑3~15mm,中實,脆嫩;內菌幕膜質,開傘後菌環留在菌柄上部或沾附於菌蓋邊緣或自動脫落。茶薪菇是味道鮮美蓋肥柄脆,氣味清香的食用菌,同時茶薪菇也是藥用菌。其食味獨特,營養豐富,據陳士瑜《蕈菌醫方集成》(2000)記載茶薪菇能利尿滲濕、健脾止瀉、清熱平肝等功效其滲利功效不亞於茯苓。閩西民間多用於小兒發冷、嘔吐、腰痛、腎虛尿頻、水腫氣喘的防治,因而有“中華神菇”之稱。
經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測定:茶薪菇含有人體必需的17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每百克幹品中含氨基酸860.9mg,蛋氨酸295.9mg,亮氨酸1844.5mg,每千克幹品中含鈣262mg,鎂1948mg,鐵423mg等。
茶新菇,又名茶樹菇,屬擔子菌綱,傘菌目,口蘑屬。該
菇與楊樹菇為相似種,本種色澤較深,且柄實。茶新菇的培養以雜
木屑為主,棉籽殼等,適當增加麩皮、花生餅、油菜籽等,可以進
壹步提高產量。菌絲溫度控制在23-26℃,出菇溫度15-26攝氏
度均可,轉化率130%。
茶新菇是壹種稀有珍貴美味食用菌。 1.栽培季節 滿足茶新菇菌絲生長溫度10—35℃,最適溫度22—27℃;子實體形成及生長溫度16—32℃,最適溫度20—28℃的生物學特性要求。 2.原料配方 配方1:木屑72%,麥麩25%,石膏1%,糖1%,過磷酸鈣0.5%,石灰0.5%;配方2:棉籽殼78%,麥麩20%,石膏1%,糖 0.5%,石灰0.5%;配方3:木屑38%,稻草粉(玉米芯)37%,麥麩23%,石膏1%,過磷酸鈣0.5%,石灰0.5%。 3.菌袋制作 采用規格17厘米×33厘米×0.05厘米的聚丙烯袋裝料。原料混合拌勻,含水量60%—62%,PH值6—6.5。培養料填入袋高18厘米(每袋約裝幹料450克),套上頸圈,塞上棉塞。常壓滅菌結束冷卻到30℃以下,在接種箱操作接種,每瓶原種擴接25—30袋,然後置於陰涼、幹燥、清潔通風的培養室養菌,菌絲長滿袋通常需要40—50天。 4.出菇管理 當菌絲長滿料,從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料面分泌黃水,呈現褐色斑塊,接著長出小菇蕾。經過10—15天管理,子實體生長八分成熟時即可采收。 5.采收 從菇蕾到采收,壹般需要5—7天。當菌蓋呈半球形,菌環尚未脫離菌蓋時就要采收。采收二潮菇後料已偏幹,每袋註水40毫升左右,使基料水分滿足出菇要求,壹般可采收3—4次,每袋可收幹菇40—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