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二:柳宗元字什麽因為他的家鄉他又被成為什麽因其官職使人也稱他什麽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漢族,河東人,唐宋八大家之壹,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
問題三:劉禹錫柳宗元白居易並稱什麽和什麽 劉禹錫與柳宗元交好,人稱“劉柳”
劉禹錫又與白居易常相唱和,又並稱“劉白”
問題四:劉禹錫柳宗元,白居易並稱為什麽與什麽 劉禹錫與柳宗元交好,人稱“劉柳”
劉禹錫又與白居易常相唱和,又並稱“劉白
問題五:柳宗元與韓愈、王安石蘇軾等同被稱為什麽 柳宗元與韓愈、王安石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四;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壹新;
八大家中蘇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稱三蘇,分別為蘇洵、蘇軾、蘇轍,又有壹門三學士之譽,故可用唐有韓柳,宋為歐陽、三蘇和曾王概括;
起源:
明初朱右將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編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於此,明中葉唐順之所纂的《文編》,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他作家的文章壹律不收,這為唐宋八大家名稱的定型和流傳起了壹定的作用。以後不久,推崇唐順之的茅坤根據朱、唐的編法選了八家的文章,輯為《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八大家之稱遂固定下來,除了八大家之說以外,另有歐陽修、蘇軾、曾鞏、王安石四人,稱為宋四家,或宋朝古文四家;
基本信息:
1:韓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奪三軍之帥,明人推崇他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韓愈還是壹個語言巨匠,善於使用前人詞語,又註重當代口語的提煉,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裏程碑式人物;
2: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漢族,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祖籍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壹帶),世稱柳河、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生於長安,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官監察禦史。壹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享年不到50歲,著有《柳河東集》等;
3: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贈太師,追謚號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詞人、詩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蘇軾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壹,其散文與韓愈並稱韓潮蘇海,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被稱為中國古代第壹全才,蘇軾與其父蘇洵(1009~1066)、其弟蘇轍(1039~1112)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嘉佑二年(1057)與弟轍同登進士,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東坡誌林》等;
4: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號老泉,四川眉山人,年五十八歲,年二十七,始發憤為學,歲余舉進士,又舉茂才異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寫文章,閉戶益讀書,遂通六經、百家之說,下筆頃刻數千言,至和、嘉v間,與二子軾、轍同至京師。歐陽修上其所著《衡論》《權書》等二十二篇,士大夫爭傳之,宰相韓琦奏於朝,除秘書省校書郎。與陳州項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來禮書,為《太常因革禮》壹百卷,書成而卒,洵著有二十卷,及三卷,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蘇洵即《三字經》裏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憤雖晚,但用功甚勤,在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
問題六:柳宗元人稱什麽?因47歲官終柳州刺史又稱什麽? 柳宗元 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壹帶)人,[1] 唐宋八大家之壹,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
問題七:蘇軾,柳宗元,歐陽修。。。。。。等8個人被稱為什麽 唐宋八大家
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 (蘇軾,蘇洵,蘇轍父子三人稱為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曾經拜過歐陽修為師)。(分為唐二家,宋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