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秦時明月是刺客列傳的人物是誰

秦時明月是刺客列傳的人物是誰

蓋(gě)聶 戰國末年著名劍術家,現榆次人,因慕戰國初著名刺客聶政而得名。當時衛國人荊軻也頗喜歡讀書和擊劍,聞蓋聶以劍術著稱,來榆次拜訪。在榆次,荊軻與蓋聶討論劍法(有比試之意),話不投機,蓋聶怒目而視,荊軻遂離開榆次(《史記·刺客列傳》》。

高漸離,戰國末燕(今河北省定興縣高裏村)人,荊軻的好友 ,擅長擊築(古代的壹種樂器,是古代的壹種擊弦樂器,頸細肩圓,中空,十三弦),高漸離與荊軻的關系很好。荊軻刺秦王時,高漸離與太子丹送之於易水河畔,高漸離擊築,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 盜跖(zhí)原名展雄,又名柳下跖、柳展雄,相傳是當時賢臣柳下惠的弟弟,為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後裔,因以展為姓。系戰國、春秋之際奴隸起義領袖。“跖”壹作“蹠”。在先秦古籍中被誣為“盜跖”和“桀跖”。據史書記載,柳下跖領導的奴隸起義聲勢浩大,在短短的時間內就發展到近萬人,史稱柳下跖起義。他追求“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的平等社會。孔子勸他效法“聖人之行”,罷兵休卒,柳痛斥曰:“丘之所言,皆吾之所棄也,亟走歸,無復言之!”柳下跖的事跡,《孟子》《史記》《漢書》多次提及,他率領起義軍轉戰黃河流域,懲惡揚善,殺貴族,救奴隸,攻城池,沒收奴隸主的財物,所到之處,“大國守城,小國入保”,各諸侯國望風披靡。活動範圍由泰山以南的魯國,到達了晉國、齊國的局部地區,沈重打擊了奴隸主的統治,推動了我國歷史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變。由於奴隸主統治階級的鎮壓,起義失敗,柳下跖也在作戰中犧牲。”起義規模之大,時間之長,範圍之廣,影響之深,是空前的。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秦莊襄王之子,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戰國末期秦國君主、首位完成中國統壹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又稱秦始皇帝。嬴姓,趙氏,名政(正),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故稱之趙政(趙正)、秦王政為妥,但後世多稱之嬴政。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壹帝”。李 斯 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協助秦始皇統壹天下。後為秦朝丞相,參與制定了法律,統壹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後與趙高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為趙高所忌,腰斬於市。

荊軻(?~公元前227年):姜姓,慶氏。中國戰國時期著名刺客,戰國末期衛國人也稱慶卿、荊卿、慶軻,秦時涿縣人,是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慶封的後代。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王,因種種原因,行刺失敗被殺。另外也有同名動漫人物名荊軻。

張良(?-前186),字子房,傳為漢初城父(今安徽亳州。《後漢書註》雲“張良出於城父”,城父縣屬潁川也。《史記正義》:“括地誌雲:‘城父在汝州郟城縣東三十裏,韓也。’”)人。漢高祖劉邦的謀臣,秦末漢初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漢王朝的開國元勛之壹,“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之壹。楚南公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其語解者不壹。韋昭以為「三戶,楚三大姓屈景昭也,」此最得之。春秋列國宗族,見於《左氏內外傳》者,如魯有三桓,鄭有七穆,宋有戴桓之八族,晉有八姓,(見左昭三年傳)十壹族,(見晉語)及殷民六族,七族,懷姓九宗,(見左定四年傳)祝融八姓,(見鄭語)之類,以數字計宗姓者,不勝縷舉。楚之三戶,亦其例也。蘇林曰:「但令有三戶在,其怨深,足以亡秦。」臣瓚曰:「楚人怨秦,雖三戶足以亡秦也。」皆望文生解,非其義矣。蓋南公意謂楚之公族雖祇三家,足以亡秦,不泛指民戶言也。其後陳吳發難,亂者四起,皆重立六國後。楚懷以外,如魏豹趙歇韓成田市,皆以故國舊族。其它壹時將率,亦多往時大家名族之裔。雖雲將相無種,而平民崛起以亡人國者,究是當時創局。雖陳嬰之母,亦知驟貴不祥,欲倚名族。況南公遠在亂前,其不以興滅繼絕,復國報仇之大任,期之誰何三家之小民,亦已明矣。而司馬貞《索隱》獨謂諸說皆非,按左氏以畀楚師於三戶之文,因謂三戶是地名。孟康遂稱後項羽果渡三戶津破章邯,是南公之善讖。不悟三戶之為地名,本由楚起丹陽,以其三族而名發跡之地。而南公之言,初不當以地名釋也。故三戶之解,蘇林臣瓚《索隱》各得其壹偏,孟康之失最遠,而韋昭為獨得也。

顏路,即顏無繇(yáo),字路,因此又被稱作顏路。他是顏回(顏淵)的父親,父子倆曾先後在孔子門下求學。顏回早逝,顏無繇因家裏窮,就請求孔子把車子賣了來幫他安葬。孔子認為不妥,說:“顏回 歷史上的顏路 和孔鯉雖有才與不才的分別,但對我們來說,也都是自己的兒子呀!孔鯉死的時候,也只有壹層棺而沒有外槨。我總不能徒步走路而把車子賣了替他買槨,因為我曾經位居人大的行列,照禮是不可以步行的。” (顏無繇字路。路者,顏回父,父子嘗各異時事孔子。顏回死,顏路貧,請孔子車以葬。孔子曰:“材不材,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以徒行。”——《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顏路為“杞伯”。

王翦戰國末期秦國著名戰將,與其子王賁壹並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使其與白起、李牧、廉頗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 蒙恬(?—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將領,被譽為“中華第壹勇士”。漢族,祖籍齊國,山東人。傳說他曾改良過毛筆,是祖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也是古代開發寧夏第壹人。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因避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漢族,周朝戰國末期趙國猗氏(今山西安澤)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壹,時人尊稱“荀卿”。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對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當的貢獻。

扶蘇秦始皇長子(?—前210),嬴姓,名扶蘇。 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雖為嬴姓,卻不叫嬴扶蘇。 是秦朝統治者中具有政治遠見的人物。但也是位無政治經驗的人物,在面對復雜的政治背景下,無法應對選擇自殺,是因為皇帝制度的難違。他認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對實行「焚書坑儒」、「重法繩之臣」等政策,因而被始皇帝貶到上郡監蒙恬軍。秦始皇死後,趙高等人害怕扶蘇即位執政,便偽造詔書,指責扶蘇在邊疆和蒙恬屯兵期間,「為人不孝」、「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上書直言誹謗」,逼其自殺。 鬼谷子,姓王名詡,壹說為春秋時代衛國(今河南鶴壁市淇縣)人;壹說為戰國時代衛國(今江西省貴溪市)人;但具體生卒日不詳,是“諸子百家”之壹縱橫家的鼻祖,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經陰符七術》。同時也有同名著作《鬼谷子》,壹部研究社會政治鬥爭謀略權術的書。 逍遙子(-1009年),原名潘閬,字逍遙,是宋朝時的人物。大名(今屬河北)人,壹說廣陵(江蘇揚州)人。經宣政使王繼恩推薦,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賜進士,授四門國子博士。 逍遙子為人“狂逸不羈”, 常倒騎著驢閑逛(後成為張果老故事),有詩“散拽禪師來蹴踘,亂拖遊女上秋千。”,後以“狂妄”罪名被斥,流落杭州,賣藥為生。王繼恩因事下獄,連坐甚廣,潘閬扮僧人逃匿中條山(今山西省南部黃河北岸),真宗時獲釋,寓居皖南壹帶,出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參軍。與寇準、錢易、王禹偁、林逋、許洞等交遊唱和,著《逍遙詞》。今杭州城有“潘閬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