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幹,浙江寧波慈城鎮黃山村人,出身書香門第。晚獨臂翁,的曾孫,出生在慈城黃山的“大福地”。1
中文名:王仁幹
別名:獨臂翁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浙江省寧波市慈城鎮
出生日期:1839
死亡日期:1911年。
職業:出版商
主要成就:愛國、想家、創新、受人尊敬的旅日老華僑。
代表作:《無師自通語錄》、《獨臂翁的經歷》。
傳記
在日本建立“淩雲館”
1870年,王仁幹去日本做生意。當時,他是唯壹被日本政府允許住在外國人住宅的13中國人之壹。後來在日本創辦淩雲閣,主要經營中國書籍、文房四寶、古玩、字畫、絲綢等中國產品。王仁幹先生雖是老派知識分子,但在日本時能及時接受新思想,認真學習勞動技能。如果印刷機械的操作,從平版印刷機到銅版印刷都是逐步更新的,他可以操作。從寫書,編輯書籍,排版,印刷書籍,校對書籍,出版等。,他可以自己承擔。目前,淩雲館出版的書籍中,找到了日軍的兵制概要、日本語言文字指南、疾病怪診、東方無師語錄等。
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
留日期間,王仁幹及其族兄王宗棣(1836—1908)開創了與日本近代文人的詩歌交流,慈城王氏兄弟在中日民間文化交流史上做出了重要貢獻。王仁幹在1877至1881期間,與高崎的前封臣、詩文愛好者岡內關系密切,曾將壹本書送給岡內掛在書房。他還與宮島誠壹郎、神齋植村、胡軍曾根和翟紅石川有過接觸。1884年5月29日隨日本歷史學家、漢學家岡謙(1833-1914)從橫濱起航,6月6日抵達上海。王仁幹陪同岡前啟遊覽了江浙壹帶,遊覽了蘇杭名勝,遊覽了紹興蘭亭和大禹墓,遊覽了朱舜水先生的故鄉余姚。在王體齋的邀請下,岡前啟在慈城黃山老家住了近半個月,受到熱情款待。日本著名學者、改革家曾在其遊記《觀光之旅》中概述原因:“我與提齋以橫濱、瀛海灣為例,我們有吃飯、休息、睡覺的地方,故訪其家,迎其為兄弟。這也是壹個字因緣,不是偶然。”
向中國人民介紹明治維新
1892年,王仁幹先生在日本不幸被馬車撞倒,左臂粉碎。因為長期治療,他失去了壹只胳膊,成了重度殘疾人。故已故獨臂翁,著有《獨臂翁的經歷》等。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和洋務運動的開創者和奠基人盛宣懷曾為王仁幹題寫對聯:“君子故人遊變政,左手寫新書。”聯眾的“政權更叠”指的是19年底的日本明治維新。“新書”指的是日語學習小冊子和獨臂人筆記。中日甲午戰爭後,王仁幹熱情介紹日本改革情況,向有關方面提出革新建議,並陪同訪日遊客參觀日本近代工業生產。王仁幹先生壹生豪爽,交遊廣泛。他是壹位愛國、想家、受人尊敬的旅居日本的老華僑。1910年,王仁幹先生回國定居。1911 3月24日,這位積極推動中日友好活動的民間外交家在上海客家去世,享年73歲。
中國第壹本日語參考書
書籍介紹
《無師自通語錄》是王仁幹創作的日語學習工具書。浙江工商大學日語語言文化學院院長王保平教授評價這本書說:“這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最早的日語學習參考書,也是我見過的唯壹壹本這樣的書。”
引自《東方無師》**78頁,未註明出版年份。據王仁幹的孫子王說,他的祖父王仁幹經常回國。《無師自通》語錄主要用於與日本儒雅人士交談。出版時間約為甲午戰爭前的1886。
書中還介紹了國家和城市的名稱,以及天文、地理、季節和稱謂中的常用詞語和句子。日常表達781,日常句子479。書中對常見的日語單詞和句子逐壹用普通話和寧波話進行了註釋,註釋還挺有意思的,都可以用日語讀音編號。
比如對於美、英、法、俄、德、緬,王仁幹的標簽分別是愛美麗格、英屬Ku、芙辣子,以及羅泡、段宜芝、八路美路。東京、橫濱、神戶、長崎、上海和寧波這六個城市被標記為拓教、姚佳橫脈、可北、乃峨山、開居和南哈。
在日語中,從1到12的稱謂有孝、泥、三額、喜額、老額、鹿額、喜額、哈額、財額、乞額、乞額、乞額。
母親、兄弟、姐妹、兒子、商人、醫生分別稱為哈雲(喀山)、窩朵朵、伊木都、莫西習俗、矮金堂、裁衣。
有趣又好記的音標
1.(日語)押中州韻(中州韻是中國現代漢族戲曲韻所依據的韻部。“中州”是指現在的河南壹帶,“中州韻”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各地的分韻方法也不完全壹樣,和皮黃戲曲的“十三分”很像。有後記說“地方音”是慈溪音。例如,在日語中,“橋”壹詞被翻譯成“哈希”,“日本橋”被翻譯成“韓妮品牌”。再比如日語中壹個詞有幾種不同的讀音,取決於這個詞使用的語境,書裏也有例子。
2.首頁有48個日文字母,還有中州之韻,方便學習者。
3.這本書指出,任何學習日語的人都應該經常仔細聽當地優雅的人講話。日語有很多助詞,就像古代漢語用的“連人”這個詞。如果用詞不當,聽者(日本人)會“不解而厭煩”。
4.提醒初學日語的人,學日語,比如同學的昆曲,是必須的。這本書有音譯和詳細的註釋。有了這本書,遇到問題可以用它去問日本人,這樣更容易得到他們的聽寫,也方便學習和記憶。
初學者可以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學習日語。
1894年夏,甲午中日甲午戰爭慘敗;次年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震驚中國朝野。“日本為什麽變得如此強大”成為當時中國知識界、商界、官僚界急於探索的問題。理性的覺醒和反應是向日本學習,發狠振興中華。
基於漢字在日語中的廣泛使用,很多人認為日語相對好學,中日壹衣帶水,留學成本低。所以,在那個年代,人們把留學日本當成壹種熱愛祖國、尋求新知的時尚。《清代留學史》壹書曾經提到,1901年,1902年9月,1903年,165438年10月,在中國留學的日本留學生有280人。據《清代留學生會館第三次報告》等浙江留日學生調查記錄,從癸卯三月(1903)到陳佳十月(1904),在寧的留日學生有50人。
在此背景下,王仁幹自編自印的《東方無師語錄》簡潔實用,如書名如雲。初學者通過認真閱讀和反復練習,可以真正做到無師自通。因此極大地方便了剛到日本的日本留學生和商人自學日語,同時也為促進中日兩國人民的文化交流和經貿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
王仁幹的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