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如果扶蘇成為秦二世,秦朝會不會長治久安?

如果扶蘇成為秦二世,秦朝會不會長治久安?

公子扶蘇繼位之後秦朝會不會長治久安不敢保證,但總不至於大秦三年覆滅,也不會使大秦王朝落到如此淒慘的地步。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是自古以來王朝更替不叠而得出的至高真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是所以人都明白的道理。公子扶蘇他秉持的正是這樣壹份情懷,這也正是治國安邦的關鍵所在。

藹然仁者、心懷天下而更得民心!

縱觀公子扶蘇與昌平君的血脈關系以及來自異國他鄉的母親,這種種因素使得他自小便心思縝密、善良仁義、待人寬厚、文質彬彬。

面對驕橫頑皮的胡亥,扶蘇處處忍讓包容。對於十八世子的惡作劇他也早已經見怪不怪,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生活環境造就了公子扶蘇的寬仁善良以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品質。再加上公子扶蘇從小接受儒家思想的洗禮,時刻秉持著仁、義、禮、智、信、恕、忠、孝的觀點,對於秦朝的大壹統天下,他比任何人都想讓這壹盛世繼續繁榮下去,更比任何人都珍惜眼前的壹切。天生麗質,聰慧過人的扶蘇看到了民間疾苦,並希望能使那眾多隱患得以消除的他,多次向秦王嬴政提議。公元前213年,秦王下令焚毀書籍、坑殺?犯禁者?460余人。扶蘇得知這壹消息之後,不顧壹切向父親進諫:

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正是因為他不想讓秦朝再回到六國紛戰的局面,不願父親成為壹個慘無人道的暴君,更不願讓天下百姓再受苦難,他才會義無反顧,奮身而出。

扶蘇劇照

正是因為這件事,扶蘇徹底的激怒了父親,被秦王嬴政遣送到北疆蒙恬軍中與其公事。但他沒有後悔過,他深知自己這樣做會激怒父親,卻仍然為了天下,為了百姓奮身而出。我想即便是再給他壹次機會,他還是會這麽做,因為他的性情不允許他袖手旁觀,他自小就下定決心要為天下百姓謀安定,縱使前方是萬丈深淵,會萬劫不復,他都義無反顧。

被稱為?漢初三傑?的張良說:

若公子扶蘇繼位我不會反秦?。

陳勝與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時也曾說:

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原因何在?也正是說當下的局勢唯有公子扶蘇繼位,大秦才有轉機。至少扶蘇不死,秦朝不亡!公子扶蘇的仁愛禮義天下皆知。如果扶蘇繼位,壹改前朝父皇治國理政的弊端,講究休養生息,減少民眾負擔,從而使六國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得以保障,勢必受六國敬仰,天下安定。那麽不管是楚國最強項氏壹族的項羽,還是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劉邦,也不會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而發兵起義。如果說秦王嬴政適合打天下,那麽最適合治天下的人就是公子扶蘇,我想以扶蘇的治國之理,給予天下百姓更多優待,使大秦再上壹個高度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秦王栽培、蒙恬輔佐且才華出眾!

當然只做到心懷天下、普惠蒼生,要想大秦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是不可能的。要想繼續保持這壹空前盛世不衰,則必然要具備壹定的能力。有人說運氣也是實力的壹部分,這前提是妳要擁有壹份足夠的能力,只憑運氣是遠遠不夠的。公子扶蘇其實在歷史上的評價是很高的,也不難看出他確實是有著很大的才能。這與其自身的聰明才智,後天的學習與努力,良將的幫助與扶持等都有著重要的關系。幸運的是秦王嬴政壹直都在默默鍛煉著扶蘇,然而公子扶蘇也沒有讓其父親嬴政而失望。

縱觀嬴政壹生自始至終都沒有立太子,但是在他的心中確早已經有了打算。盡管秦王對於自己的小兒子胡亥十分的寵溺,也不代表秦王嬴政會將自己的千秋霸業交給胡亥。

胡亥劇照

胡亥出生之時,大秦已經實現了大壹統的局面,再加上胡亥又是秦王嬴政最小的兒子,則使得嬴政更加的寵愛十八世子胡亥。因此使得十八世子從小任性頑皮、天真童稚。在古籍《新序》中有著對十八世子的簡短記述,此子放蕩不羈,循規蹈矩,將其自身是壹位執跨公子哥的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倘若在胡亥繼位之後不會出現奸臣當道、六國起義的情況,那十八世子也就僅是壹個昏庸無能、不思朝政、胸無大誌的行屍走肉罷了。

因此,秦王嬴政絕對不可能把秦朝交給胡亥治理。在秦王多達十八個孩子當中,他認為扶蘇無疑是最合適的皇權繼承人。

其實在扶蘇進諫焚書坑儒壹事而被貶到北疆之前,秦王就有意要將以後的大秦帝國交給公子扶蘇打理。只是那時的嬴政還覺得公子扶蘇做事還不夠果斷,欠缺治國理政的經驗,因此嬴政還在慢慢的鍛煉著扶蘇。公子扶蘇自小聰慧過人,做事周到能顧全大局,視民如子且深得民心的他,在朝堂之上也慢慢地受到眾多將軍的欽佩與擁護。這些秦王嬴政都是看在眼裏的,縱使公子扶蘇與自己的執政理念時常相駁,但在嬴政執政的過程中他也意識到自己常年征戰、大興土木而使得天下民不聊生的狀況,他也希望扶蘇能在以後的治國理政之中擺脫自己壹貫的治國方法,另辟蹊徑、修補治國漏洞。

焚書坑儒局部油畫

自公子扶蘇反對鹹陽焚書坑儒,執意進諫而被貶北疆壹事後,也引起了後人無數的猜疑。秦王為什麽偏偏要把公子扶蘇貶到北疆,並且也是蒙恬軍中,這是偶然嗎?答案顯而易見,這並非偶然。在這件事上面,秦王則是用心良苦,有意栽培扶蘇。其壹,這樣做的目的則是為了保護公子扶蘇的安全,蒙家三代為秦馳騁沙場、戰功累累,蒙恬則更是深受秦王信任,因此對於當時內憂外患的秦朝來說,沒有什麽地方是比去北疆更為安全的。其二,則是秦王嬴政想讓扶蘇跟著將軍蒙恬鎮守北疆磨練心智,學些本領。其三,則是嬴政考慮到扶蘇若是在繼位之前能夠取得長城軍團的擁護和愛戴,那麽就相當於掌握了大秦三分之壹的兵馬,再加上身邊還有大將軍蒙恬的輔佐,完全可以從容應對帝國各種不安全的隱患。還能有誰能夠比公子扶蘇有著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從這點來考慮扶蘇完全是如虎添翼,為之後繼位皇權夯實了堅實的基礎。

在歷史上秦王嬴政功不可沒,盡管他給後人留下了壹個暴君的形象,但他的確是壹位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和改革家,其確立的壹系列制度沿用了兩千余年,極大的推動了當時社會的繁榮發展。

在中國和世界的歷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壹D?。用最通俗的壹句話來說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是歷史中唯壹能做到六國統壹的人。而得到這樣壹個人認可的是扶蘇而不是胡亥,就足以證明扶蘇的能力。

總結:

因此,大秦王朝若是公子扶蘇繼位,那麽歷史想必也不壹定會是現在這般模樣。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盡管大秦危機還是無處不在,要想使之長治久安實非是壹件易事,但也總不至於秦王朝會落壹個二世而亡的悲慘結局。

收筆:

史墨千秋,不容更改。畢竟歷史已經成為過去,然而留下的只有人們對他的深思,是非對錯現在已經不重要了,秦朝能否長治久安,千秋萬世現在也已經不重要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重要的唯有歷史使人們所能吸取的經驗與教訓才是致高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