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風箏最早是用來做什麽的?是由誰發明的?

風箏最早是用來做什麽的?是由誰發明的?

風箏最早是基於軍事需求發明出來的,有關於它的發明人有多種說法,其壹是墨子,其二是張良,其三則是尋常百姓。認為風箏是墨子發明的第壹種說法,它下此結論的依據是《墨子?魯班篇》中的相關記載。這本古籍中提及魯班師承墨子,根據墨子制作木鳶的方法加以改進,繼而利用更為輕便的竹子制作出風箏。這墨子所造的木鳶就是最早的風箏,相傳墨子當時花費了三年時間才將其制作出來。

認為風箏是張良所創的第二種說法則是源自於民間傳說。楚漢爭霸時期,漢將張良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乘坐大鷂子飛往楚軍陣營。當大鷂子飛到楚軍上空時,張良便開始吟唱楚地的民歌。底下的楚軍聽到熟悉的歌聲紛紛開始思鄉,從而無心戰爭。張良見他們喪失鬥誌,於是便趁機下令進攻,最後漢軍大勝。

認為風箏是尋常百姓發明出來的第三種說法中關於風箏的來源其實也並不統壹。其中有壹個傳說認為風箏是壹農夫在種田時突遇大風將他的鬥笠刮走,該農夫在抓住鬥笠的系繩之後發現鬥笠會隨風上下飄動,於是他後來就經常這樣玩鬥笠。久而久之,人們就根據這種玩法發明出了風箏。除此之外,還有壹個傳說覺得風箏是百姓根據被風吹得滿天飛的樹葉發明出來的。另外還有壹個民間傳說則說風箏是源自於帳篷。

由此可見,風箏的起源並沒有壹個定論。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風箏在被發明出來之後,大多時候都被用於軍事。像楚漢爭霸時期,韓信就曾利用風箏來測量地下通道的長度。再有就是梁武帝被侯景圍困於臺城時也曾利用風箏對外求救。明朝時也有士兵在作戰時將炸彈綁在風箏上,然後再將風箏放至敵方陣營,借此達到殺敵目的。由此可見,在古代風箏的軍事作用是較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