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
黃河簡介:
黃河,是位於中國北方地區的大河,屬世界長河之壹,中國第二長河(也有稱第二大河流)。黃河之黃,實為泥沙。古籍有載:“黃河鬥水,泥居其七”。黃河泥沙九成來自黃土高原,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易蝕易散,每逢暴雨沖刷,則流失大量水土,奔入黃河。
流域冬長夏短,冬夏溫差懸殊,季節氣溫變化分明。流域降水量小,以旱地農業為主,冬幹春旱,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最後流入渤海。
歷史變遷:
黃河的孕育、誕生、發展受制於地史期內的地質作用,地殼變動產生的構造運動為外營力,以水文地理條件下本身產生侵蝕、搬運、堆積為內營力。在成河歷史過程中,與時俱進。黃土高原水土流失與黃河下遊的泥沙堆積在史前地質時期就在進行,史後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與日俱增。
支流水系:
黃河的左、右岸支流呈不對稱分布,而且沿程匯入疏密不均,流域面積沿河長的增長速率差別很大。黃河左岸流域面積為29.3萬平方公裏,右岸流域面積為45.9萬平方公裏,分別占全河集流面積39%和61%。
黃河水系,按地貌特征,可分為山地、山前和平原三個類型。這些不同類型的河流,分布於流域各地,由於復雜的地質構造、基巖性質與地表形態的影響,使水系的平面結構呈現出多種不同的形式,河網密度各地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