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記載
《莊子·應帝王》:“人皆有七竅,以食、聽、視、息。”
《靈樞·脈度》:“五臟常內閱於上七竅也。故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谷矣;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五臟不和,則七竅不通。”
1、目
目在面上部眼眶窩內,左右各壹,為視覺器官,它包括眼球和眼副器兩個部分。眼目有病可以影響其它臟腑,其它臟腑有病也能影響到眼目。如:青光眼可引起頭疼,肝火盛可引起目赤腫痛。所以眼目也是臟腑病變的反應部位。因此,有人說目是肝之苗。
2、鼻
鼻在面部中央,分外鼻、鼻腔、鼻旁竇三部分。鼻為嗅覺器官。主嗅覺。它又是呼吸的門戶,還能對吸入的空氣起凈化,濕潤和加溫作用。也可輔助發音。鼻有病可影響肺和其它器官,肺有病也能影響到鼻。所以說,鼻是肺之苗。
3、口
口是消化管道的開口。它有咀嚼和吞咽的功能。口唇內含豐富的微細血管,壹般呈紅色。當機體缺氧時口唇發紫稱為發紺。脾虛口唇發白,唇焦而幹為脾有熱積。口為脾之苗。
4、耳
耳在頭顱兩側,耳是聽覺器官,主聽。腦病反應在耳上,所以,耳為腦之苗,或謂腦開竅於耳。如:腦萎縮可見耳背,耳聾。頭火盛可見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