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哀公獲麟就是著名的西狩獲麟,漢武帝是元狩元年捕獲白麟事。
1、“西狩獲麟”:發生在春秋末期魯國西境大野澤。其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首先見於戰國成書的我國最早的壹部編年史《春秋》。戰國史學家公羊高撰寫的《公羊傳》和谷梁赤撰寫的《谷梁傳》,也都記載了這方面的內容。
2、《史記·孔子世家》載: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西狩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鑰商獲,以為不祥,仲尼視之曰:“麟也”,取之。
譯文:(公元前481年)春,魯哀公帶著他的大臣們圍獵,給孫叔氏駕車的鉏商捕獲了壹只怪獸,大家都認為並不是祥兆,孔子看了以後說是麒麟,建議魯哀公將麒麟帶回去療傷。不想麒麟最後還是死了。
3、據考證“西狩獲麟”發生在周敬王九年(春秋魯哀公十四年),而孔子的《春秋》壹書,也恰恰在這壹年脫稿,這時孔子已71歲,從此不再著書。
這就充分證明了至今仍在巨野流傳的“孔子獲麟絕筆”的故事是真實的。孔子獲麟絕筆,從客觀上講,是年紀大了精力不佳。但從主觀上講,感麟而憂也是個重要原因。
4、在公元前122年,漢武帝到雍地打獵,捕獲了壹只長著獨角的,像“麃”(即麅子)壹樣的野獸。經過壹番爭議,“有司”最後確認為麒麟,認為這是上天的賞賜。漢武帝為了圖吉利,就改年號為“元狩”,並作“白麟之歌”來記述這件事情。
擴展資料:
1、麒麟是指中國傳統瑞獸。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有時用來比喻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禮記·禮運第九》:“麟、鳳、龜、龍,謂之四靈”,可見麒麟地位起碼與龍同等,並不低於龍。
2、麒麟也有中土之獸的說法但與被《淮南子》、《靈憲》等諸多古籍認為居中主土的黃龍相比,麒麟只有 《易冒》壹書將其與青龍等四靈相提並論。
3、古人把雄性稱麒,雌性稱麟,麒麟是吉祥神寵,主太平、長壽;麒麟因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傳統民俗禮儀中,被制成各種飾物和擺件用於佩戴和安置家中,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
4、麒麟每次出現都將是壹個非常特別的時期。據記載,孔子與麒麟密切相關,相傳孔子出生之前和去世之前都出現了麒麟,據傳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裏“口吐玉書”。
5、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集獅頭、鹿角,虎眼、麋身、龍鱗、牛尾就於壹體;尾巴毛狀像龍尾,有壹角帶肉。但據說麒麟的身體像麝鹿,它被古人視為神靈。
麒麟是中國古人相信存在的神靈。在中國眾多民間傳說中,關於麒麟的故事雖然並不是很多,但其在民眾生活中都實實在在地無處不體現出它特有的珍貴和靈異。
6、中國民間有麒麟送子之說,另壹種麒麟形象是龍頭,馬身,龍鱗。尾毛似龍尾狀舒展。它的綜合面不及龍、鳳那麽廣泛,不過名氣也不算小。
百度百科-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