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最偉大的貢獻當推新文化運動,胡適是新文化運動旗手。也有人說,因經濟的發展變化,時代造就出不同的時代文學,漢文章、六朝駢體、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等,到了民國,識字的人的比例上升,有產生白話文學的需求,胡適只是站在風口上了。但是就像沒有牛頓,經典力學最終肯定會被人類發現出來壹樣,沒有胡適,白話文肯定會成為文學的主流,但什麽時候發現或者什麽時候成為文學的主流卻很難說。胡適在這場新文化運動中首先是發動者,其次是提供了理論支持,最後是實踐者和發展者。在《文學改良芻議》中胡適指出:文言是半死的語言,時代發展中,口頭交流的語言在發展變化,而文言變化較小,導致文言和口語、日常社交語言脫節,所以不能發展出新的文學來。這是從理論上來說明文學改良的必要性。在和上文發表之後引起爭議者交流的時候,提出“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觀點,指出國語不應該是幾個語言專家開個會或者修訂詞典確定的,而是要發動文人全面的根據已有的白話經典,如《紅樓》、《儒林外史》等,結合俗話,用白話去創作,用新創作的文學作品去規範國語的標準。同時胡適發文指出白話文寫小說已經證明了是行得通的,但是寫韻文比如詩歌行不行還有待研究,並且自己身體力行去創作白話詩,比如很多知乎網友嘲笑的兩只蝴蝶飛啊飛,實際上這種嘲笑很沒道理,胡適能寫古體詩也寫得還可以,如果怕寫得不好讓人嘲笑,就完全可以不寫白話詩,胡適不僅寫而且還公開發表,正是對新文化運動推動的表率。後來胡適又發表了《文學革命》如程序、建設、歷史觀等系列文章,首先對新文學的內容作出偉大的引導,指出當代白話文學的內容集中於三個方面:官、妓、社會齷齪。新文學的內容應該排除這三個方面,應該和社會改革聯系起來,集中到解放婦女和爭取個人權利上去,集中到平民社會的方方面面,如工廠工人、人力車夫、農民、商販,壹切痛苦之情形和壹切家庭之慘變、婚姻痛苦、女子的地位、教育等種種問題才是新文學的材料。其次對材料的研究梳理做出明確的要求:註重實際考察和個人的經驗,忌閉門造車編造材料。最後對新文學的寫作技法指出現存的白話小說的問題,比如《儒林外史》人物刻畫強而整篇結構松散等,普遍存在心理刻畫缺失的問題,建議向西方文學學習。沒有讀過胡適的知乎網友往往只是知道《文學改良芻議》,後面的壹系列工作都不是很了解,胡適是完整的參與了新文化運動的整個過程,他不僅開始是旗手,他壹直是旗手。
胡適的第二個主要的貢獻在於《中國哲學史大綱》,壹本未寫完的書為什麽這麽重要呢?首先是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孔子的地位不斷被擡高,其他諸子是不能相提並論的。胡適可以說是自漢以來第壹人,他不分經學、子學,將孔子、墨子等並列討論。在王朝時期,由於孔子地位超然,把其他諸子和孔子並列可能會吃官司,長期以往,人們就形成了習慣,要突然改變這種習慣既要有魄力還要有能力,讓人要覺得妳講的對。比如說日常生活中,我們受儒家傳統文化的影響,父親對子女的大情小事擁有幾乎絕對的發言權,突然改變,誰能接受得了?就胡適本人也在母親的決定下娶了包辦的妻子,所以孫中山慨嘆“破壞難於建設!”其次這本書是使用西方的方法去研究中國的歷史,這也是開先河的。原來的國故研究是不斷研讀古籍,超不出先賢的範疇,事實上人類的不同文明的歷史還是大有相似之處的,應用西方研究歷史的壹些已經證明有效的方法去研究中國歷史應該是有效的,後來出現的歷史大家大都要受到胡適的這方面的影響。
第三個貢獻是對歷史進行考據,主要有禪宗神會和尚的考證和紅樓夢的考證,我們現在所了解的常識就是胡適考據的結果。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