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古人謙稱自己的妻子叫“拙荊”?
據古籍記載,古人對外人提及或介紹自己的妻子時,總會謙稱為內子、內人、拙荊等。如唐朝權德輿《七夕見與孫題乞巧文詩》:“外孫爭乞巧,內子***題文。”又《西遊記。第十九回》上載:“賢弟,妳既入了沙門,做了和尚,從今後,再莫題起那'拙荊'的話說!”及《水滸傳。第七回》:“恰才與拙荊壹同來間壁嶽廟裏還香願。”
那麽,為什麽古人謙稱自己的妻子叫“拙荊”呢?
荊,原為植物名,枝條柔韌,可用來編織籃筐,有牡荊、黃荊、紫荊等種類。荊木制成的荊條,古代用來作為刑杖。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傳》記載︰“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是說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藺相如為了社稷著想,每每退讓。後來,廉頗知道了,深感自己無知,就袒衣露肉,背負荊條,跟隨賓客到藺相如居所謝罪。這就是成語“負荊請罪”的由來。
在古代婦女還會將荊枝制成髻釵,稱為“荊釵”,是貧家婦女常用的發釵。如唐朝李山甫《貧女》詩:“平生不識繡衣裳,閑把荊釵亦自傷。”而拙荊的由來和“荊釵”就有關聯了。
“拙荊”壹詞的由來,出自《太平郁覽。卷七壹八。釵》引《列女傳》︰“梁鴻妻孟光,荊釵布裙。”意思是說,梁鴻的妻子孟光,以荊枝作釵,粗布為裙,生活儉樸之意。而“拙”原意是愚笨,此指謙稱“自己的”。因此,“拙荊”就被用來謙稱自己的妻子,又可稱為“拙妻”、“拙內”。
另據《後漢書。逸民傳。梁鴻傳》上記載,梁鴻是東漢隱士,自小家貧,卻十分好學,個性耿介有節操。由於世道混亂,梁鴻不肯趨炎附勢,因此不願做官。孟光是梁鴻同縣的孟姓人家的女兒,身材肥壯,容貌醜陋,皮膚黝黑,力氣很大,能舉起石臼,到三十歲都不想婚嫁。父母問她原因,她說想嫁梁鴻那樣賢能之人。
梁鴻得知後,因看中孟光的品性,於是下聘娶她為妻。婚後,孟光就脫去新嫁娘的綺羅服飾,換上粗布衣服,操持家務。不久,他們夫妻就隱居到霸陵山中,以耕織為業,吟詠詩書,彈琴自娛。
有壹次,梁鴻路過京都洛陽,見宮殿富麗堂皇,慨嘆耗費巨大民力,因而作了五噫之歌。當時肅宗皇帝聽到這首詩後非常生氣,要抓作詩者。梁鴻夫婦因此逃亡到吳地。
在吳地,他們依托在大戶人家臯伯通家,受雇為人舂米。每當梁鴻工作完回到家,孟光已準備好食物,將飯菜裝在木盤上端到他面前,並高舉與眉齊,不敢平視丈夫,充分表現出對丈夫的敬重。這就是成語“舉案齊眉”的由來。
梁鴻與孟光互敬互愛,舉案齊眉,蘊含夫妻恩義之情,被後世傳為佳話。孟光成為古代賢妻的典範,梁鴻則被喻指為賢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