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的臨床數據
1.1壹般資料本組男性1人,女性4人,年齡19 ~ 56歲。1病例中2例為2個腫瘤,2例為3個腫瘤,4個腫瘤。除1例中有2例腫瘤分布於肝臟第二、三段外,其余均散在於左右肝段,腫瘤直徑2.5 ~ 5.5 cm。
1.2的治療方法是經右肋緣下切口進入腹部,遊離肝周韌帶,暴露腫瘤病竈。將電極針置於針距2.0 ~ 2.5 cm處,腫瘤病竈中心為陽極,周圍放置陰極,連接SDZLY-3生物電場治療儀進行電化學治療。通電前進行常規活檢以確定診斷。治療劑量:電壓6.0~8.0v,電流40 ~ 100 Ma,耗電量100庫侖cm2腫瘤,治療時間60 ~ 150 min。
1.3結果治療期間生命體征平穩,心電監護顯示心電活動正常,每例肝出血量小於20ml。在治療過程中,氣體不斷從電極針和腫瘤組織之間的間隙溢出。治療後腫瘤顏色變黑,標本送病理檢查變性壞死。2例術後出現壹過性高熱,認為吸收熱量,對癥治療後好轉。無氣體栓塞、腹腔內出血、膽漏、黃疸、心悸、膿腫形成等並發癥發生。術前右上腹不適等癥狀有所改善。影像學檢查隨訪5 ~ 7年,無腫瘤復發。
2討論
隨著影像學檢查技術的發展,肝臟海綿狀血管瘤越來越多,其中9% ~ 33%為多發性腫瘤病竈[1]。如果多發性血管瘤局限於相鄰的肝段或肝葉,可以通過肝段或肝葉切除(如肝切除術治療簇狀肝內膽管結石)或經導管肝動脈栓塞(THAE)來治療,但這兩種方法都導致更大的肝臟損傷,損害了帶有腫瘤的肝段或肝葉的更多正常肝臟組織。而且很多情況下,血管瘤散在左右肝臟,很難用以上兩種方法治療。因此,肝臟外科醫生迫切需要壹種既能減少正常肝組織損傷,又能同時徹底治療多發性血管瘤腫瘤的方法。
EChT作為衛生部“十年百項推廣計劃”的腫瘤治療新技術,主要用於惡性腫瘤的治療。它使血管-間質閉合回路被單向直流電非生理性強化和激活,在局部組織中形成壹定強度的生物電場。通過電解、電滲和電泳,引起壹系列電生化變化,強行擾亂組織的代謝,劇烈改變腫瘤組織的內外環境,導致癌細胞的破壞和死亡[2,3]。基於這壹治療機制,我們認為癌細胞的破壞和死亡是電場非特異性作用的結果,電場中其他組織和細胞也可發生同樣的變化。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采用EChT治療了5例多發性肝海綿狀血管瘤。術後病理檢查證實血管瘤組織變性壞死。經5 ~ 7年隨訪,未見血管瘤復發,證實了治療效果。
我們認識到EChT治療多發性肝海綿狀血管瘤有以下優勢:(1)壹次治療可同時治療多個血管瘤瘤竈,可最大限度保護正常肝組織,創傷小,出血少。(2)無明顯並發癥發生,療效確切。(2)技術操作簡單易掌握,可在基層醫院使用,有利於患者就地治療,減輕醫療負擔。這些優點表明EChT是治療多發性肝海綿狀血管瘤的壹種有效、簡便、安全的新方法。
參考
1劉,潘。肝臟海綿狀血管瘤的治療探討。肝膽外科雜誌,1996,4 ∶ 11 ~ 13。
2李。電化學治療惡性腫瘤的機理探討。陜西醫學雜誌,1990,12: 38 ~ 41。
3李凱,辛勇,顧勇,等。直流電對狗肝臟的作用:腫瘤電化學治療的可能機制。生物電磁學,1997,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