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寫君子的文言文

寫君子的文言文

1. 關於君子的 古文詩句

1.“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君子胸懷坦蕩、心底寬廣,而小人卻經常憂心忡忡。

2.“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論語》孔子說:“君子對什麽事情都不爭。如果說有所爭,那壹定是射箭比賽吧!雙方互相作揖,謙讓,然後登場;射完箭走下來飲酒。這種爭是君子之爭。”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乾卦·象》天的運動剛強勁健,君子處世,也應像天壹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

4.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坤卦·象》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天道運行剛勁雄健,君子應自覺奮發向上,永不松懈。

5.“無度不丈夫,量小非君子”——古諺。意思是心胸狹窄、缺乏度量的人,就不配作丈夫和君子。

2. 有哪些形容品德高尚的君子的文言文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德不孤,必有鄰。——《論語?裏仁》

丹可磨而不可奪其色,蘭可燔而不可滅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銷而不可易其剛。——北齊?劉晝《劉子?大質》

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呂氏春秋?季冬紀》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誌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孟子?滕文公下》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人不可以 *** 。——《孟子?盡心上》

有德不可敵。——《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從善如流。——《左傳?成公八年》

私仇不及公。——《左傳?哀公五年》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周語》

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禮記?坊記》

不食嗟來之食。——《禮記?檀弓下》

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至誠則金石為開。——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五

疾風知勁草。——南朝宋?範曄《後漢書?王霸傳》

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晉?陳壽《三國誌?魏書?王昶傳》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諸葛亮《後出師表》

希望能幫到妳,如有疑問請追問,若滿意請采納哦!

3. 君子作為文言文常用實詞的翻譯

君子 jūn zǐ

1. 對國君和貴族男子的通稱。常與「小人」或「野人」對舉。

例:《詩·魏風·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2. 泛指才德出眾的人。

例:《易·幹》:「九三,君子終日幹幹。」

3. 舊時妻對夫之稱。

例:《詩·召南·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4. 指春秋越國的君子軍。

例:《國語?吳語》:「﹝越王﹞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為中軍。」

5. 對人的尊稱。猶言先生。

例:《武王伐紂平話》卷中:「姜尚問曰:‘君子,爾何姓?’」

6. 美酒。

例:《類說》卷四三引唐皇甫松《醉鄉日月》:「凡酒……以家醪糯觴醉人者為君子。」

7. 竹之雅號。

例:宋蘇轍《林筍復生》詩:「偶然雷雨壹尺深,知為南園眾君子。」

4. 表現出君子之風的古文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fán)。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有的版本為盛)愛牡丹。

予(yú)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 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xiè)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yī)!菊之愛,陶後鮮(xiaˇn)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 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出師表 什麽是君子之風? 君子之風 )系指正直的人,令人尊敬的人;生活上可以深交往的人;生意上可以放心的人;語言方面和做事方面正派。

在古代 不為五鬥米折腰是君子之風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君子之風 禮賢下士是君子之風 甚至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也是君子之風 這個定義其實很廣泛 符合以下幾點的就是君子 表現以下幾點的 就是表現君子之風的古文 子曰: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根據原文“誌於道”,可以解釋為形而上道,就是立誌要高遠,要希望達到的境界。

這個“道”就包括了天道與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這是教我們立誌,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

至於是否做得到,是另壹回事。正如大家年輕時剛出社會做事,都立誌取得功名富貴,。

就以賺錢為目的來說,起碼也希望賺到幾千萬元。但立誌盡管立誌,事實上如今壹個月只賺幾千塊。

如果因立誌幾千萬,只拿幾千元,“不為也!”不願幹回去好了!這說明立的誌能不能實現,是另外壹回事。所以孔子說,作學問要把目標放得高遠,這是第壹個“誌於道”的意思。

“據於德”,立誌雖要高遠,但必須從人道起步。所謂天人合壹的天道和人道是要從道德的行為開始。

換句話來說,“誌於道”是搞哲學思想,“據於德”是為人處世的行為,古人解說德就是得,有成果即是德,所以很明顯的,孔子告訴我們,思想是誌於道,行為是依據德行。 “依於仁”,已經說過,仁有體有用。

仁的體是內心的修養,所謂性命之學、心性之學,這是內在的。表現於外用的則是愛人愛物,譬如墨子思想的兼愛,西方文化的博愛。

“依於仁”,是依傍於仁,也就是說道與德如何發揮,在於對人對物有沒有愛心。有了這個愛心,愛人、愛物、愛社會、愛國家、愛世界,擴而充之愛全天下。

這是仁的發揮。 “依於仁”然後才能“遊於藝”。

遊是遊泳的遊,不是遊戲的遊,“遊於藝”的藝包括禮、樂、射、禦、書、數等六藝。孔子當年的教育以六藝為主。

其中的“禮”,以現代而言,包括了哲學的、政治的、教育的、社會的所有文化。至於現代藝術的舞蹈、影劇、音樂、美術等等則屬於樂。

“射”,軍事、武功方面。過去是說拉弓射箭,等於現代的射擊、擊技、體育等等。

“禦”,駕車,以現代來說,當然也包括駕飛機、太空船。“書”,文學方面及歷史方面。

“數”則指科學方面的。凡是人才的培養,生活的充實,都要依六藝修養,藝絕不是狹義的藝術。

中國古代不這樣細分,凡屬六藝範圍的都是藝。人生對於道、德、仁、藝這四種文化思想上修養的要點都要懂。

這四個重點的前壹半“誌於道,據於德”包括了精神思想,加上“依於仁,遊於藝”作為生活處世的準繩,是他全部的原則,同時告訴每個人,具備這些要點,才叫學問。如無高遠思想就未免太俗氣,太現實的人生只有令自己厭煩。

沒有相當的德行為根據,人生是無根的,最後不能成熟。如果沒有仁的內在修養,在心理上就沒得安頓的地方。

沒有“遊於藝”,知識學問不淵博,人生就枯燥了。所以這四點統統要,後人對這四個重點都有所偏重,其實講孔子思想,要從這裏均衡發展。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孔子說,壹個真正的知識分子,要重視自己人生的責任,註意義、禮、孫、信四個字。本質上要有義。

這裏的義,壹是孟子的觀念——義者宜也,也就是適宜,合宜。二是傳統的仁義——人格標準。

三是指“詞章之學”、“記聞之學”之外的“義理之學”。——現代所謂哲學的、科學的也是義理之學,都是探討人生最高道理——真理。

“君子義以為質”的“義”,同時也就是義理的義,用它作為本質。表達在外面的行為是禮,有高度文化修養的行為。

孫就是遜,態度上非常謙虛,不自滿,不驕傲。對人對事,處處有信,言而有信,自信而信人。

具備了這四個條件,就是君子之行,也就是壹個知識分子、合於壹個模範人格的標準,絕不是“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可比。如果做不到這樣,專在小聰明上玩弄,那就完了。

子曰: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我們慣用“殺身成仁”這句話,就是出在《論語》這壹篇,是孔子說的。

這個 仁在這裏我們不作解釋了,從上論壹直講下來,都是說“仁”是孔門學問的中心。 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中心思想,所謂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譬如有許多宗教家, 有時碰到與他的信仰抵觸的事,他寧可舍掉性命,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