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兩小兒辯日》講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子在爭論,雙方各執壹詞,爭執不下,用妳所掌握的科學知識來解答吧

《兩小兒辯日》講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子在爭論,雙方各執壹詞,爭執不下,用妳所掌握的科學知識來解答吧

從純科學意義上講,無論早晨、中午還是傍晚,人眼看到的太陽都是1分視角,所以它既沒有變大也沒有變小。所謂大如車蓋或小如盤盂都只是相對地面物體產生的錯覺。至於冷與熱,還涉及熱量積累過程,這也與太陽離地球遠近的變化無直接關系。

原文: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壹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壹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壹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壹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白話譯文:

孔子到東方遊歷,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便問是什麽原因。壹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壹些,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遠。”另壹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近。

壹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壹樣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壹個盤子,這不是遠處的看著小而近處 的看著大嗎?”另壹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

等到中午的時候像手伸進熱水裏壹樣熱,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嗎?”孔子不能判決(誰對誰錯)。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您的知識淵博呢?”

此文出自先秦·列禦寇《兩小兒辯日》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兩小兒辯日》是戰國時期思想家列子創作的壹篇散文。此文亦是壹則極具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其記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孩子在爭辯太陽遠近的問題,而孔子不能作決斷之事。說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

同時也贊揚了孔子實事求是、敢於承認自己學識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於探求客觀真理,並能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全文通過對話描寫來表現人物、展開故事情節,人物語言極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則清晰可見、栩栩如生。

戰國時期是壹個社會大變革的時期,同時也是學術思想百家爭鳴的時期。寓言作為諸子散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了戰國諸子闡明各自的政治觀點、學術思想以及進行論辯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這樣壹個時代背景下,列子及其弟子所編著的寓言和神話故事集。此文即節選自《列子·湯問》第七章,文題是後人所加。此文記錄的是春秋時期,兩小孩與當時的大學問家孔子的故事。

作者簡介:

列子,原名列禦寇,中國戰國時期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壹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著有《列子》。全書***載民間故事、寓言、神話傳說等134則,對後世哲學、文學、科技、宗教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