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解縉的名句

解縉的名句

主要成就

[缺點/完美]

文學

詩:去路,桂侄女,偶遇七星巖,廬山之歌,藤縣是事,竇家寨,桑等。

作品:《白雲稿》、《東山集》、《太平舒舒》、《丁醜印》、《文怡集》、《春雨雜記》、《田黃玉殞》、《後人編解文藝公基》。

主席:《毛實錄》《古今婦女傳》。

主持編纂:永樂大典。

解縉才華橫溢,所以他不能停止寫作,尤其是五言詩方面的作品,現存五百多首。他的古典歌曲奔放,想象力豐富,幾乎像李白,而他的格律詩幾乎和唐朝的壹樣。解縉的文章典雅古雅,獨具特色。他的政論文章直截了當,氣勢磅礴,傳記簡潔生動。鄒元標稱贊他:“義節強千年,文章尊百代。”解縉壹生最大的成就是親自主持編纂了《永樂大典》,這是中國最大的壹類書,被學術界稱為“編纂古籍之源”,而《大英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項中被稱為“世界歷史上最大的百科全書”。

書法

解縉擅長書法,精於小楷,擅草書,筆法巧妙,令人意想不到。他的草書是明末的第壹筆。吳明寬的《壹翁家集》說:“在永樂,許多人都會寫字,學士第壹個解題時,文筆流暢,技巧嫻熟。”他的草書開了明代的狂草,他的《名山集》說:“學書為,周好。他的書裝飾得驕傲自大。”墨跡包括書中的詩、唐代的詩、七星巖上的詩、宋趙恒的科舉失傳故事等。

這本詩集是解縉在廣西做官時留下地址寫的。作品創作於永樂八年(1410)。42歲時,解縉從遙遠的邊境進入北京遊玩,不久後被投入監獄。五年後,他悲慘地死去了。曾被清安琪、乾隆、嘉慶、宣彤故宮收藏。本卷書法灑脫灑脫,點明章法,無草率牽強之處。規章制度的管理特別巧妙。全篇壹氣呵成,自成體系,顯示了解縉駕馭長卷的非凡功力。從卷末的自知之明來看,解縉本人對這壹卷相當自豪。

七星巖詩長22.8厘米,寬61.2厘米。它現在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其作品被朱之熾、安琪、於復、古松、潘厚、吳立夫、張衡等人收藏,並加蓋65,438+06。詩見於解縉《文怡集》卷五《臨桂七星巖》,作於永樂六年(1408),時解縉四十歲。他的書法成熟而自成壹家,筆墨豪放,相傲而意慎。

解縉的《宋釗恒宮考奇聞》現藏於上海博物館。本卷前三行略顯生硬,從第四行開始,逐漸流暢奔放。用筆蒼勁有力,鋒勢多變,起伏圓潤流暢。其墨厚而幹,墨暗如漆,墨雲飛揚,更添儒雅。解縉的草書在書法史上與宋克、宋廣、明初三宋玉齊名。

角色的生活

【請記住我們的國學夢】

明洪武二年(1369),解縉出生於吉水鑒湖。傳說他從小就極其聰明,被譽為“神童”。5歲,父親教的書要口背;7歲就能描述課文,用老成語作詩;10歲每天背幾千字,終身不忘;12歲讀四書五經,貫穿其意。

洪武二十年(1387),解縉在江西參加鄉試,名列第壹(謝園)。

洪武二十壹年(1388),解縉忠武臣在前三名進士中排名第十,石婷與其弟傑倫、妹夫黃金花同為進士,中學時被授予庶吉士為秘書。同年,官至翰林學士。朱元璋很看重他,命他在身邊。有壹天,朱元璋在大東西室對解縉說:“妳我在道義上都是君臣,但在恩情上卻是父子,妳應該什麽都懂。”第二天,解縉呈上數萬本書,主張法律應該簡明扼要,善政應該受到贊揚。朱元璋看了之後,稱贊他的才華。不久,解縉再次提出和平十大戰略。當解縉第壹次成為官員時,他指責兵部的家人玩忽職守。大臣沈倩非常生氣,誣告解縉。明太祖朱元璋也指責解縉“撒氣”,將他降職為江西道刺史。李善長,韓國男,因罪被朱元璋處死。代表大夫國為李善長辯護,還代表夏上書陳建議,稱袁泰藐視朝綱,貪贓枉法,陷害忠良。袁泰對被罰懷恨在心。朱元璋認為解縉還是缺乏涵養,所以要修身養性,關起門來思考,否則會成為大臣們攻擊的對象。

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把解縉的父親叫到京裏,告訴他:“再想有大作為,也不遲。如果妳回到妳的兒子身邊,妳會從中受益。未來十年,大有用武之地。”解縉只好隨父親返回吉水。在家鄉8年,閉門寫作,校正元史,補宋書,刪禮記。

洪武三十壹年(1398),朱元璋病逝,解縉進京吊唁。當時明惠帝朱允炆在朝,袁泰趁機對解縉做了簡要介紹,抨擊解縉“聖旨,且其母下葬,其父九十歲,不可輕言放棄。”朱允炆聽從指示,降解縉為河州(今甘肅蘭州附近)太守。

在位第四年(1402),當時的禮部侍郎董倫深受朱允炆信任,在朱允炆面前為解縉說了不少好話。就這樣,解縉被召回京城,復職為翰林。11月,他被任命為內閣記錄。

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明太祖朱迪登基,解縉升任翰林。後來成祖建立了文遠館,解縉和黃淮、楊士奇、胡光、金佑子、楊蓉、胡琰加入文遠館參與維護,明朝的內閣制度由此開始。不久,他轉到翰林攻讀學士學位,並受命擔任《毛錄》、《女傳》社長,賞賜銀幣。後來編輯了《永樂大典》。

永樂二年(1404),解縉升任翰林學士、遊春坊學士,為內閣首輔,這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得意的壹次。有壹次,朱迪召見解縉等人,說:“妳們七個人朝夕相處,我常在宮裏稱贊妳們的勤奮和謹慎。往往壹開始很容易謹慎,但最後很難維持。希望妳能* * *鼓勵。”於是各自給了五套官服等等。恰逢立春之際,朱迪送給他們與《尚書》同等地位的金衣服。此後,內閣提出建議,朱迪謙恭地采納了這壹建議。

永樂三年(1405),朱迪召解縉入宮商議立太子之事。當時明太祖欲立次子朱為太子,但仍直言:“自古以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歸附。如果他放棄了,就會有爭議。先例壹開,恐怕就難有太平之日了。前代可以為鑒。”朱迪聽後很不高興,所以他猶豫不決。為了說服朱迪,解縉只說了壹句話:“好聖孫(朱瞻基)!”兩個人相視壹笑。終於,同意立長子為太子,次子朱為漢王,並讓寫了壹封儲書,讓世人知道的事。從那以後,朱就深深地恨上了。當時恰逢朱高熾帶領明軍討伐安南,解縉勸阻,朱迪不聽。隨後,討伐成功,設立郡縣。盡管王子在那個時候被確立,朱高熾的表現並沒有讓朱迪滿意。此時的朱更受龍的寵愛,等級禮遇超過了嫡親標準。解縉尚書勸阻朱迪說:“要打起來是不可能的。”朱迪立即暴怒,說解縉在疏遠自己的骨肉,對解縉有很多抱怨。

永樂四年(1406),朱迪送給黃淮等人兩種紗衣,唯獨沒有送給解縉。齊桓公在國外“傳播朝廷機密”,朱卻誣陷“禁漢五年”,被誣為“審判不公”,降職為桂系布政司。臨行前,禮部大夫李誌剛因與解縉不和,誣告陷害,被貶至交趾(今越國),命付化州。

永樂八年(1410),解縉進京奏事,正趕上朱迪北伐,要去拜見朱高熾太子,還要回來。於是朱趁機進去傳道:“我等太子私下出去,我就回家了。沒人客氣!”朱迪非常生氣,以“無臣子”的罪名下詔入獄。當時,解縉已經隨評王去了廣東。壹路上,他們看到贛江兩岸旱情嚴重,就要求疏通贛江連接南北,引水灌溉田地。這本書剛壹上演,朱迪就變得更加憤怒,他命令皇家衛隊逮捕解縉並把他關進監獄。大理寺丞、宗仁福、關、贊善王如玉、、蔣濟、潘濟、高鶚、國子監等,都坐了牢。其中,高德義、王如玉、、、小死於獄中。

永樂十三年(1415),正月十三,金逸瑋下令將紀綱下獄。當朱迪看到解縉的名字時,他問道:“妳還在嗎?”冀剛把解縉灌醉,然後把他拖到雪地裏埋了。解縉立即去世,而解縉此時只有47歲。解縉死後,他的家產被沒收,他的妻子、孩子和宗族都被流放到遼東。

正統元年(1436)八月,明英宗朱祁鎮下詔赦免其抄家。成化元年(1465),明憲宗朱見深上書解縉* * *為其報仇,恢復官職,並贈送朝儀禮物。解縉死後,朱的叛亂被消滅了;安南多次造反,明朝建立的郡縣最終被取消,這壹切都如解縉生前所說的那樣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