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科舉考試在考試內容上也做了很大的改革。宋代科舉基本沿襲唐制,士子學經、墨義、詩詞,弊端甚大。士以音韻為役,孤陋寡聞古今。王安石參政以後,開始改革科舉考試的內容,廢除詩賦,附加經典和墨意,註重經典的意義、理論和謀略。所謂經義,類似於理論,是壹篇短文,限於利用經中的句子作為題目,利用經中的意義起到考查內容的作用。
《論語》《孟子》被稱為兼經,是讀書人的必讀之作。
進士四考:大經壹考,經二考,理三考,策最後壹考。宮考只考了攻略,而且限定在壹千多字。王安石變法遭到蘇軾等人的反對。後來隨著政治鬥爭的變化,取消了三經的新義,有時考詩文,有時考經義,有時兩者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