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絕書的三絕是:《招隱篇》、《絕句篇》和《再別篇》。
《越絕書》是壹部奇書,內容“縱橫曼衍,博奧偉麗”,後人稱之為地方誌“鼻祖”。雖然如此耀眼,但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此書幾乎已被當代人遺忘。近期,央視《典籍裏的中國》第二季第五期推出《越絕書》。節目中,“當代讀書人”撒貝寧與明代史學家、方誌學家楊慎***同品讀中華最早的地方史誌之壹《越絕書》,帶領大家領略中華方誌的魅力。
《越絕書》原有三十五篇,現存有十五卷、十九篇,不計亡佚的篇章,已經為後人留下內容豐富、獨具特色的珍貴史料。《越絕書》主要記載了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的歷史,同時也記載了楚國的部分歷史,這部千古奇書以春秋末年至戰國初期吳越爭霸的歷史事實為主線,撰述了政治、經濟、軍事、天文、地理、歷史、民族、人物、語言、冢墓等內容。
清代學者畢沅、洪亮吉都說:“壹方之誌,始於《越絕》。” 事實上,至清、至民國、至新中國成立後,均有學者認為《越絕書》“開方誌之先例”,將《越絕書》列為方誌的鼻祖,是目前方誌界比較壹致的觀點。方誌內容極其豐富,是壹個地方地理、歷史、人情的古今總覽,從多方面去呈現壹個地方的事物,顯然《越絕書》已經有這些豐富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