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對月食的觀測和預報是怎樣的?

古代對月食的觀測和預報是怎樣的?

中國歷史悠久,歷代都有豐富的天文編年史。大約3000年前,我們的祖先記錄了日食和月食現象。河南安陽出土的殷末代都城遺址文物甲骨文記載了公元前1000多年發生的日食和月食,比兩河流域巴比倫王國的日食和月食早得多。在中國春秋時期的242年間,至少記錄了37次日食。根據現代天文學家的計算,其中33次被證明是可靠的,成為古代最完整的日食記錄。

中國古人不僅最早記錄了日食和月食的現象,而且早在1500年前就預言了月食。敦煌文獻《北魏太平真君十壹年歷至十二年歷》是我國已知最早的預測日食的資料,計算相當準確。* * *提到了太平真君十二年的兩次月食,分別是451年4月2日和451年9月27日。根據有關科學家的研究和計算,中國古代的這兩次日食都是日食預報而不是日食記錄。由於目前出土的歷日沒有這種早期的日食預報,因此推斷太平真君十二歷日的兩次日食預報應該是我國已知最早的日食預報資料。

中國在歷代都有詳細記錄天文觀測結果的優良傳統。從漢代到元代,共記錄了596次日食,其中古代日食2000次,月全食400次。國外最早的日食記錄是在古巴巴比倫的建築廢墟中,記錄的六次日食最早是在公元前911年。然而,中國最早的日食記錄是在殷墟甲骨文中記載的。“如果妳是善良的,妳將在晚上有食物。如果是好的呢?”?嘿,妳每天都有吃的,如果沒有呢?“那是在公元前1200年。《春秋》壹書中,242年有37次日食,其中33次被證明是可靠的!中國的日食記錄特別詳細,有初虧,最大日食,最後壹次接觸。古代的天文學家也很巧妙的計算出了日食的周期,即日食周期為777個相交月(陽歷月)和716個太陰月。這正好是所謂的388.5個月的紐科姆周期的兩倍。中國天文學家預測日食的準確度令人驚嘆。每天預測日食時,他們教人們放壹盆水,以便在盆中的倒影中觀察日食的全過程。西方科學家仔細研究了中國天文學家觀測到的日食和其他天文現象,建立了壹門新的學科——歷史天文學。

古代天文學家同樣仔細地觀察日食,並詳細記錄。最早記錄月食的是古詩集《詩經》中的壹首詩:“隔月吃,則正常。”意思是月食,這是正常的天象。這首詩指的是公元前776年8月的壹次月食,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月食記錄。古埃及對日食的記錄是在公元前721年2月。中國古代天文學家也討論過月食的規律和成因。古代哲學著作《易經》說“月滿則食”,即公認農歷十五前後常發生月食。東漢時期的大科學家張衡(78 ~ 139)對月食的解釋更清楚,說月亮發光是因為太陽,月食是因為地球擋住了太陽光。

月食總是發生在視線內(滿月),但不是每次都有月食,這和不是每個新月都有月食是壹樣的。

日食被稱為月食。從日食的原理可以看出,日食的出現與日、地、月的交會運動密切相關,是周期性的,所以日食自然也應該是周期性的。交媾的周期是古巴比倫人發現的,稱為“沙羅周期”,是18年,11天。也就是6585.32天。

中國古代也有豐富的月食記錄。河南安陽出土的殷墟甲骨上已有月食的記載,如“庚申,月有食”、“旬郤詵,月有食”等。易記錄了發生在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37年+公元前10月29日的壹次月食。更可靠的日食記錄可以在《詩經·瀟雅》中找到...如果隔壹個月吃壹次,就正常了;..... "它發生在周幽王第六年的九月,也就是公元前21,776年8月,比同年中國的日食提前了半個月。有人認為世界上最早的月食記錄可能是公元前2283年在美索不達米亞記錄的壹次月食。

對日食現象的探索也促進了人類認識的發展。

張衡(公元78 ~ 139)是我國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壹生著述甚多,其中《靈憲》是其對天文學貢獻的代表作。在這本書裏,張衡對月食的成因解釋得比較準確:“月光生於太陽,靈魂生於太陽。”。同壹天,光滿,同壹天,光盡...壹天的奔波,光線往往不合適,就藏在地下,這叫黑暗。在星星裏,星星很小,遇到月亮就吃。”在這段話中,張衡不僅正確地認識到了月球是通過反射太陽光而產生光的,而且指出了月食現象出現的科學原理:在滿月時,應該可以看到滿月,但有時卻看不到,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擋住了。張衡還測量出太陽和月亮的角直徑約為29′. 5,與現代測量值31′. 5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