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Paladin在中國最早的翻譯也不是什麽“聖騎士”或“聖武士”之類,而是“遊俠”。(至於接觸奇幻較早的日本,對Paladin的翻譯就是直接用繁體漢字“聖騎士”來表述。) 是將《魔戒》、《龍槍編年史》等著名奇幻作品首次引入中國的朱學恒才把以前Paladin的翻譯從“遊俠”修改為了“聖武士”,可參考下面他本人原文中的觀點:
遊俠與聖武士 作者:朱學恒
認識筆者的人都知道這幾年來在下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從事翻譯的工作。壹些奇幻文學或是遊戲的翻譯筆者壹向照著自己和壹些朋友們所建立的名詞表來進行中文化的動作。但是,之前在連線 MUD版的有關RANGER中文譯名的討論讓筆者有了新的體悟。事由是壹群GAME齡相當久的老玩家對於RANGER目前的中文譯名感到不滿,所以引起了壹連串的討論。在這討論中各方人士旁徵博引,討論相當精彩。但真正讓筆者受到當頭棒喝的是壹封自稱為某大學相關科系畢業,目前在外商公司任職的網友私下寄給我的壹封信。'妳們這些末學後輩,難道梁實秋等碩彥所編纂的字典會是妳們可以輕易推翻的嗎?' 那麼,如果現在的翻譯者有充足的理由呢?習以為常的翻譯難道就壹定是正確的嗎?隨之引伸出來的問題是,玩者究竟明不明白許多翻譯名詞真正的源流和翻譯的動機呢?下面的內容就是筆者針對自己的疑惑所做出的回應,首先,我們就從在微軟最近風靡的即時戰略遊戲'帝王世紀'(AOK)中的'遊俠'(PALADIN)開始談起吧。 PALADIN的字源乃出自於神聖羅馬帝國的查裏曼(CHARLEMAGNE)大帝麾下威名遠播的十二名騎士。這個字暗示的是他們居住在宮殿(PALACE)中,並且是國王的友伴。在中古傳奇作家的筆下他們的名字可說是人言人殊,但最著名的是如下的幾位:查裏曼最寵愛的外甥奧蘭多或羅蘭(ORLANDO OR ROLAND ,前者是義大利文,後者則是同壹個名字的法文)、奧蘭多的表親裏納多( RINALDO)、巴伐力亞公爵那摩(NAMO)、不列塔尼(BRITTANY,法國西部的地名)國王所羅門(SALOMON) 、大主教托平(TURPIN)、出身英格蘭的阿司托佛(ASTOLPHO)、丹麥人奧基爾(OGIER) 、魔法師馬拉基基(MALAGIGI)。查裏曼大帝也算是其中的壹位,而且在許多的傳奇故事中Paladin 的人數並不只限於十二位;但唯壹的***通之處為他們皆是基督教精神的忠實捍衛者,協助查裏曼大帝面對各種各樣的危機。 由於在角色扮演遊戲中PALADIN這個職業的概念多半是來自於TSR公司的專家級龍與地下城系統(ADVANCED DUNGEONS AND DRAGONS) 之設定,就讓我們再來看看其中的記載。在玩者手冊(PLAYER'S HAND BOOK 2.0)的第三十八頁中記載:'Paladin 為高貴且勇敢的戰士,是世間壹切正義與真理的象徵。因此,他擁有崇高的德行,必須隨時隨地維持。'書中也提到了,玩者在扮演這個職業的人物時,應該以圓桌武士中的蘭斯洛特爵士(SIR LANCELOT)、加文爵士(GAWAIN)、加拉漢爵士(GALAHAD)來作為表率。在這設定中的 PALADIN由於對神明堅定的信仰而擁有了各種神聖的力量,不但可以治愈疾病、更對邪惡擁有特殊的免疫力。但相對的,只要他的德行上稍有損傷,這壹切的力量就會離他而去。若要重新找回這些力量,必須要經歷壹連串如同海克力士壹樣艱鉅的贖罪任務才行。 而,Paladin 這個名稱翻譯為'遊俠'的起源又是來自於哪裏呢?筆者並不十分確定這壹點,只知道在世面上大多數的典籍之中皆采用這個稱呼。單以筆者手上壹九八五年版的'文馨當代英漢字典'來說,其中有關Paladin 的項目記載即為:'查裏曼大帝的十二勇士之壹;遊俠;武士。'。由微系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21世紀電腦英漢字典中,PALADIN 的條目則是以音譯直接譯為'帕拉丁'(咳咳,這可不是龍槍中的那個神哪!)。而當年SSI公司所推出的AD&D系列的中文手冊在國內也是壹向將其譯為'遊俠'。 既然 PALADIN目前在國內通用的的是'遊俠'這個名稱,那麼接下來太史公的史記就是個必須查詢的典籍了,不過,古籍中用的是'遊'俠,請讀者不要搞混了。史記遊俠列傳序:'韓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兩者皆譏,而學士多稱於世雲。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阨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修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這段文字采用三民書局印行的'新譯古文觀止'中的語譯則為:'韓非子說:術士常舞文弄墨,顛倒是非,壞法亂紀;俠客們常以武力挾持人,觸犯禁令。這兩類人都受到非議。至於遊俠們,他們的行為雖然不合於正義,可是說話壹定算數,行事也很果敢,凡答應人家的,必定誠信無欺。不愛惜自己的身體,肯救人家的困難,已經有使將亡的復存,使將死的重生的功勞了,可是不誇耀自己的本領,更羞於稱揚自己的功德,這些人也有值得我們稱道的地方。' 中國只有在動亂的時代中,因為朝綱不彰、律法毀棄,才會有俠客的出現。他們跳脫了律法的束縛,成為救濟急難的壹股力量,所以自古至今才會有那麼多贊頌俠客的不朽奇文。西方的Paladin 雖然也同樣是傳奇文學作者和吟遊詩人傳頌的對象,但他們的力量卻是來自於對宗教的信仰、對自身德操的高度要求。PALADIN 們能行神跡的行為,更強調了他們的和非物質界緊密的結合。光是從這幾點就可以理解到所謂的PALADIN 和中國傳統的遊俠之間有多大的差別。如果用這樣兩個本質差異甚大的名稱來作為彼此之間的翻譯,更是筆者期期以為不可的壹項誤失。 那麼,Paladin 比較合理的中文譯名到底是什麼呢?筆者和壹些同好們認為,由於Paladin 和宗教之間的關連,以及他們自己對於德行和節操的要求,采用'聖武士'這樣的壹個譯名比較能夠讓讀者或是玩者們理解這個名詞背後所背負的包袱和意義。在孟子盡心篇中對聖的定義是'大而化之謂之聖。',也就是最偉大的境界;在筆者手上的中文字典'辭匯'中對'聖'這個字的定義其中之壹為形容詞'帝王的'之意。另外,傳統上對於基督教事物的稱呼前面均會冠上'聖'字,包括了聖經、聖像、聖餐等等。對於這群捍衛基督教精神的,直屬查裏曼大帝麾下的武士們來說,采用兼具隸屬帝王和宗教意義的'聖'字來稱呼他們為'聖武士',在筆者的邏輯中自然是再恰當也不過的。 筆者必須聲明,翻譯這種將異文化的名詞進行轉換的工作其實並沒有絕對的錯誤和正確可言,筆者所追求的不過是壹個數學上往極限再推進的壹個概念而已。而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在於說明摒棄Paladin 傳統的譯名'遊俠'不用而改采'聖武士'並非只是離經叛道的行為,而是經過仔細思量和研究的。下次,也許讓我們再來談談DRUID和RANGER的中文譯名吧。
————
我個人稍微概括了下朱學恒將Paladin中文翻譯從“遊俠”修改為“聖武士”的兩個直接原因:
1 是否遵循守序的立場以及對法律的態度,中國文化中的遊俠更接近於Ranger、Rogue、Thief、Assassin、Bard等等,而不是Paladin。中國文化中的遊俠往往是與統治階層所對立並擾亂社會秩序的勢力,但Paladin卻是類似於中國文化中士大夫那樣的統治階層與社會秩序的維護者。
2 “聖”這個漢字用以表達聖騎士們的職責所在是既守護君主的王權,亦侍奉基督的神權,喻以“帝王的”與“基督的”融合之意,並以此強調聖騎士們所擁有的超自然力量來自於他們的德行與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