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文房四寶松煙飄處墨之鄉—墨

文房四寶松煙飄處墨之鄉—墨

文房四寶—松煙飄處墨之鄉-墨

縷縷松煙飄染出雲煙滿紙,淡淡墨色氤氳成山林迷霧。它是遠山中層疊松林的饋贈,是膠漆和墨的默契協作,是案頭把玩的珍品古玩。它是王羲之少時嘗過的絕佳美味,是日日洗筆留下的滿池墨黑。它與茗茶比香,贏得東坡春顧,自有壹段淡遠的香氣留傳。

讀書人愛它敬它,恨不得將三鬥墨汁壹飲而盡,生怕落得胸無點墨的陋名;士大夫戀它珍它,哪怕親下作坊,油煙滿眼,也要自制壹錠細心珍藏。制八股、考科舉、寫奏章,廟堂之上處處離不開它;寫名帖、記遊記、繪山水,江湖之中時時有它。

墨的歷史

《說文解字》解釋道:“墨,書墨也”,揭示了墨的最初身份壹壹用於書寫的顏料。中國用墨的歷史,和毛筆壹樣久遠。仰韶文化遺址中的彩陶紋飾和符號上都有用墨的痕跡,不過這時候的墨還不是人工墨,有些是墨鬥魚的墨液,有些則是黑色的礦物顏料。

到了商代後期,甲骨、陶器上使用的顏料就已經是人工制成的炭墨了。周代的人們已經在很多領域使用了人造墨。比如占蔔的時候,用墨來書寫蔔辭;匠人們用繩子蘸上墨汁打出直線,叫“繩墨”;還有屈辱的墨刑,即在犯人的臉上刻下犯罪的標誌,再用墨染黑,叫“黥面”。

進入秦漢時期,制墨的工藝有了提高,開始用不完全燃燒松枝產生的煙末作原料,然後加漆或者膠制成塊狀或丸形,這就是著名的松煙墨了。南唐的李廷珪 (gui) 在制作松煙墨手藝的基礎上改良的桐油煙墨廣受歡迎。後來又出現了用動物油和石油等油脂調和而成的墨,但都不如桐油煙墨質量上乘。

鴉片戰爭之後,帝國主義入侵中國大量掠奪物資,連桐油也成了稀缺品,傳統的制墨業也從此壹蹶不振。我們現在使用的書法用墨大多是墨汁而不是傳統的墨錠、墨塊了。墨的制作過程也已經由手工制作轉為了機械制作。墨色依舊,卻失卻了那壹份千載飄香的淡雅。

墨的種類

傳統工藝制成的墨現在已經十分罕見了,古墨所用的煙料有松煙、桐油煙、漆煙和石油煙等。其中,松煙的歷史最為悠久,這是因為古代人照明經常用松明子。

松明子是什麽呢?松樹枯死後,老化腐蝕,松樹自身的油脂滲透於木質之中,經過長時間的地質時期,飽受水汽的侵蝕,油脂與木質相互交融,形成渾然壹體的物質結構,這就是松明子了由於松明子燒出的煙很濃,因而沈積的煙塵也很多讀書人經常自己收集煙塵制墨。

有用漆調和松煙制的墨,墨色深沈,可惜時間長了會變硬,損傷硯臺後來出現了用動物皮熬煮成的膠水來調和墨的工藝經過無數次的杵打,膠質充分滲透到墨中,最後墨被搓揉成條狀或者丸狀。

古代很多文人都喜歡自己制墨,大文豪蘇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蘇軾十分喜愛收藏墨,他寫道:“吾有嘉墨七十枚,而猶求取不已,不近愚邪?是可嗤也。”他已經有了七十塊好墨了,還是忍不住繼續四處搜集購買,根本停不下來!蘇就愛墨如癡,在他被貶海南期間,仍然不輟制墨。

經過反復試驗,蘇軾發現了“松煙取遠”“油煙取近”的窮門,將自制的墨戲稱為“海南松煙東坡法墨”。據說有壹年臘月,蘇軾為了制墨,差點焚毀了整間屋子。

明清時期,在制墨工藝方面,不但做工和用料都愈發精細,人們還在墨的形制上大做文章。富貴些的墨盒描金嵌銀,雕鏤繪飾,華美至極;文雅些的墨表面雕飾著詩、書、畫等圖案,意境悠遠,立意古雅;更講究些的還要在制墨時加入牛黃、麝香、犀角等名貴藥材,再請知名墨工制作並署名,以彰顯不凡的出身。

這些堅而有光、質溫如玉的墨有些作為貢品,成為禦墨;有些被拿來收藏賞玩,成為珍品墨;有些還能用來入藥治病,是謂藥墨;更多的還是被置於文人墨客的案頭,成為日常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