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茯苓澤瀉湯簡介

茯苓澤瀉湯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金匱要略》卷中:茯苓澤瀉湯 2.1 處方 2.2 功能主治 2.3 茯苓澤瀉湯的用法用量 2.4 摘錄 3 《金匱》卷中 3.1 方名 3.2 茯苓澤瀉湯的別名 3.3 組成 3.4 主治 3.5 茯苓澤瀉湯的用法用量 3.6 茯苓澤瀉湯的臨床應用 3.7 各家論述 3.8 附註 附: 1 古籍中的茯苓澤瀉湯 1 拼音

fú líng zé xiè tāng

2 《金匱要略》卷中:茯苓澤瀉湯 2.1 處方

茯苓25克 澤瀉12克 桂枝6克 白術9克 生姜12克

2.2 功能主治

治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

2.3 茯苓澤瀉湯的用法用量

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納澤瀉,再煮取300毫升,溫服100毫升,壹日三次。

2.4 摘錄

《金匱要略》卷中

3 《金匱》卷中 3.1 方名

茯苓澤瀉湯

3.2 茯苓澤瀉湯的別名

茯苓湯

3.3 組成

茯苓半斤,澤瀉4兩,甘草2兩,桂枝2兩,白術2兩,生姜4兩。

3.4 主治

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霍亂,吐利後,煩渴欲飲水。

3.5 茯苓澤瀉湯的用法用量

以水1鬥,煮取3升,納澤瀉,再煮取2升半,溫服8合,日3次。

3.6 茯苓澤瀉湯的臨床應用

胃反:成績錄雲,安部候臣菊池大夫,從候在浪華,久患胃反,請治於先生曰:不佞曩在江戶得此病,其初頗吐水,間交以食,吐已乃渴,諸醫交療,百端不愈,壹醫叫我斷食,諸證果已。七日始飲,復吐如初,至今5年,未嘗有寧居之日,願先生救之。先生乃診其腹,自胸下至臍旁硬滿,乃與茯苓澤瀉湯,數日而痊愈。

3.7 各家論述

①《金匱玉函經二註》:胃反吐,津液竭而渴矣,斯欲飲水以潤之,更無小便不利,而用此湯何哉?蓋陽絕者,水雖入而不散於脈,何以滋潤表裏,解其燥郁乎?惟茯苓之淡行其上,澤瀉之威行其下,白術、甘草之甘和其中,桂枝、生姜之辛通其氣,用布水精於諸經,開陽存陰,而洽榮衛也。

②《沈註金匱要略》:此外風乘胃,脾虛成飲之方也。風氣通肝,木盛制土,脾胃氣郁而反上逆,則為胃反,然吐則痰飲去而風火熾盛,胃津枯燥,以故吐而渴欲飲水,但木旺土衰,則水寡於畏,腎水反溢為飲,治當健脾,以除伏邪宿飲。故以姜、桂、術、草健脾和營衛,而驅邪外出,茯苓、澤瀉導胃腎之余飲也。

3.8 附註

茯苓湯(《千金翼》卷十九)。

古籍中的茯苓澤瀉湯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註》:[卷五]嘔吐噦下利病脈證並治第十七

而補中,胃反自立止矣。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茯苓澤瀉湯主之。註胃反吐而不渴者,寒也,渴欲飲水者...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卷四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論壹首、脈證二十七條、方二十三首

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茯苓澤瀉湯主之。〔尤〕豬苓散。治吐後飲水者。所以崇土氣...

《張氏醫通》:[卷四諸嘔逆門]反胃

。佐蜜以潤上脘之燥也。胃反吐而渴。欲欲水者。茯苓澤瀉湯主之。胃反吐。津液竭而渴也。欲飲水以潤之。無...

《高註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以緩降勝之也。二十條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茯苓澤瀉湯主之。茯苓澤瀉湯方茯苓(半斤)澤瀉(四兩)白...

《金匱要略心典》:[卷下]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