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漢朝歷史書

漢朝歷史書

1.求所有記載漢朝以前歷史的史書如題求所有記載漢朝以前歷史的史書

《尚書》是我國最早的壹部史書,包括虞、夏、商、周.上起原始社會末期的唐堯,下至春秋時的秦穆公.大部分是帝王的號令,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文字.大體上說,平時的叫“誥”,戰時的叫“誓”,君告臣的叫“命”,臣告君的叫“謨”.《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30卷.《左傳》的體例是編年紀事體,內容大部分是傳註史事,敘述《春秋》經文重要史事的過程.起於魯隱公元年(前722年),終於魯悼公四年(前464年),比《春秋》多出17年.《左傳》補充並豐富了《春秋》的內容,不但記魯國壹國的史實,而且還兼記各國歷史;不但記政治大事,還廣泛涉及社會各個領域的“小事”;壹改《春秋》流水帳式的記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統、有組織的史書編纂方法;不但記春秋時史實,而且引征了許多古代史實. 《國語》,記言體國別史,二十壹篇,大致成書於戰國楚年,相傳為左丘明所作.又稱之為《春秋外傳》,和作為《春秋內傳》的左傳並列,兩書互為表裏,互相參證.《國語》是壹部歷史文集匯編,關於春秋八個國家史事的記載詳略不同,文風迥異,非出自壹人之手,可能為當時各國史官所記載,再經整理潤色而成,至西漢劉向考校最後定型.《國語》以國分類,各自成章,其所記史事上自西周穆王征犬戎,下至韓、趙、魏三家滅智伯,約五百年的歷史,以記言為主,兼以記事,通過上層統治階級士大夫的言論、辯論來反映歷史事件,探討興衰治亂之根源,史論結合,在史學思想上是壹個進步,且其記敘涉及到邊遠地區,也記載了諸如經濟、制度、風俗等方面的內容,可補《左傳》之闕.《戰國策》,戰國時遊說之士的策謀和言論的匯編.初有《國策》、《國事》、《事語》、《短長》、《長書》、《修書》等名稱和本子,西漢末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宋時已有缺佚,由曾鞏作了訂補.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西漢帛書,記述戰國時事,定名《戰國縱橫家書》,與本書內容相似.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壹部史學名著.它是壹部國別體史書.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33卷,約12萬字.《戰國策》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公羊傳》又稱《春秋公羊傳》、《公羊春秋》,儒家經典之壹.上起魯隱公元年,止於魯哀公十四年,與《春秋》起訖時間相同.相傳其作者為子夏的弟子,戰國時齊人公羊高.《公羊傳》的主要精神是宣揚儒家思想中撥亂反正、大義滅親,對亂臣賊子要無情鎮壓的壹面,為強化中央專制集權和“大壹統”服務.《谷梁傳》亦稱《春秋谷梁傳》、《谷梁春秋》,為儒家經典之壹.起於魯隱公元年,終於魯哀公十四年.體裁與《公羊傳》相似.其作者相傳是子夏的弟子,戰國時魯人谷梁赤.《谷梁傳》則著重宣揚儒家思想的另壹方面:重禮義教化和宗法情誼,為緩和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穩定封建統治的長遠利益服務,因而也受到統治階級的極大重視.《史記》130卷,漢·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大約卒於漢武帝征和三年.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開始編寫《史記》.大約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編撰工作.《史記》是壹部貫穿古今的通史,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壹直寫到漢武帝元狩元年,敘述了我國三千年左右的歷史. 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壹百三十篇. 《漢書》100卷,漢·班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人,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八年.父親班彪是壹個史學家,曾作《後傳》六十五篇來續補《史記》.《漢書》就是在《後傳》的基礎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隨從車騎將軍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那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誌》沒有寫成,漢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文誌》.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絕無僅有的女作者.《漢書》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誌十篇,列傳七十篇,***壹百篇,後人劃分為壹百二十卷.它的記事始於漢高帝劉邦元年,終於王莽地皇四年.《漢書》的體例與《史記》相比,已經發生了變化.《史記》是壹部通史,《漢書》則是壹部斷代史.《漢書》把《史記》的“本紀”省稱“紀”,“列傳”省稱“傳”,“書”改曰“誌”,取消了“世家”,漢代勛臣世家壹律編入傳.這些變化,被後來的壹些史書沿襲下來.《後漢書》120卷,南朝宋·範曄(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順陽(今河南淅川)人.《後漢書》井井有條地敘述了東漢壹代的歷史興亡大勢,錯落有致地描畫出東漢壹代的社會、民情與人物百態.劉知幾稱贊《後漢書》“簡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補註》),王應麟則說:“史裁如範,千古能有幾人?”(王先謙《後漢書集解》引)都充分肯定了他這方面的成就.《三國誌》65卷,陳壽,字承祚,巴西安 *** ,生於漢後主劉禪建興十壹年,死於晉惠帝元康七年.他在蜀漢做過官,三十歲時,蜀漢政權滅亡,入晉後做過晉平令、著作郎.陳壽寫《三國誌》以前,已出現壹些有關魏、吳的史作,如王沈的《魏書》,魚豢(換)的《魏略》,。

2.關於漢朝的歷史書

蔡東藩 前漢演義

蔡東藩 後漢演義

陳文德 劉邦大傳

張毅 謀聖張良

杜尚俠 張慶利 正說漢朝二十四帝

漢朝歷史 漢朝

司馬路人 《劉秀私密生活全記錄》

傅鶴年 王莽

何新《漢武帝新傳》

王占君 漢武帝高光《 司馬遷》 《 龍吟 》《智聖東方朔》

天縱其才《 天之驕子 天怒其虐

朱章華 《韓信自傳》》

張國立 《飛將軍》 J今易曉 漢縛·《衛青傳》 霍印章《 韓信傳》 四季贊歌 復漢演義

端木搖 《匈奴王妃》

《漢朝的那些人》

3.關於漢朝的史書有哪些

《史記》等前四史

白壽麟的《中國通史。秦漢卷》,《劍橋秦漢史》,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經濟通史秦漢卷》。

《秦漢史》,呂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秦漢史》,林劍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秦漢史》,翦伯贊,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

《劍橋中國秦漢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閻步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先秦兩漢史論叢》,韓連琪,齊魯書社1986年版

《先秦兩漢史研究》,吳榮曾,中華書局1995年版

《秦漢問題研究》,張傳璽,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

《秦漢史論集》,高敏,中州書畫社1982年版

《秦漢魏晉史探微》,田余慶,中華書局,1993年版

《中國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漢卷,白剛主編,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總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1998年版

《察舉制度變遷史稿》,閻步克,遼寧大學出版社1989、1996年版

《品位與職位——秦漢魏晉南北朝官階制度研究》,

4.求壹本漢朝史書

《前漢演義》部分回目:

第十二回:戧縣令劉邦發跡 殺郡守項梁舉兵

第七十回:賢汲黯直諫救人 老李廣失途刎首

第壹百回:竊國權王莽弒帝 投玉璽元後覆宗

《後漢演義》部分回目:

第壹十回:光武帝登壇即位 淮陽王奉璽乞降

第四十二回:班長史搗破車師國 楊太尉就死夕陽亭

第六十七回:議遷都董卓營私 遇強敵曹操中箭

另有《前後漢演義》、《正說漢朝二十四帝》等,以上均為集成電子書。

有興趣的話請留郵箱並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