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醫申遺
繼端午祭申報成功之後,韓國又傳出擬將中醫改為韓醫申報世界遺產,拿壹本所謂韓醫學聖典《東醫寶鑒》做文章。而中國自2003年以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就中醫藥“申遺”工作列為專項進行研究,並成立了“申遺”委員會,醞釀中醫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雙方互爭高下,壹時間引發多方爭論。
話說韓國將壹本問世400周年的韓醫學聖典《東醫寶鑒》作為引子,提出“中醫申遺”。殊不知,《東醫寶鑒》的內容多取自中醫,主要參考中國醫書如《素問》、《靈樞》、《傷寒論》等撰集而成,其核心是以醫學“氣血運行,四象分辨,五行生克”來提示醫學本質,是受中國道家影響頗深的壹部醫典。
檢索歷史,日本侵占朝鮮半島前,“韓醫”的記錄為零。過去,由於“漢醫”、“韓醫”的韓文表達方式是壹致的,1962年,韓國政府廢除了韓醫師制度,遭反對後韓國政府才放棄該念頭,韓國醫院招牌上所謂“漢醫院”、“韓醫院”,其實就是中醫。1986年4月,韓國國會通過了《醫療改正案》,才明確把“漢醫學”改為“韓醫學”。上世紀90年代,韓國的醫生協會和藥劑師協會提出改革方案,建議韓國政府實現韓醫與西醫結合的壹元化,又遭強烈反對。
大難不死,“韓醫”發福了,做韓醫須6年的韓醫學專業學習,通過全國統壹資格考試。韓國保健福祉部還投入7.62億美元,舉辦韓醫學國際博覽會,進行海外韓醫學古文獻調查研究(多來自中國的圖書館)等。
除了彈藥準備,韓國“中醫申遺”策略中還派出強勁推手。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壹次成立“人類口傳及無形遺產”國際評審委員會,韓國學者林頓熙就積極參與,韓國這次申遺,他是主力。另壹學者徐慶浩則成為“世界記憶遺產”國際顧問委員會的委員。
韓國申遺招數百出,甚至把中國的神農氏、李時珍變成高麗人。他們稱自己發明的針灸,是根據《黃帝內經·素問篇·卷四》“砭石者,亦從東方來”。“東方”就是韓國,針灸就是他們的東西。
自2003年以來,無論是官方或民間,都為中醫申遺打了不少漂亮戰。先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就中醫藥“申遺”工作列為專項進行研究,並成立了“申遺”委員會,開始醞釀中醫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2005年11月,中醫藥管理局向文化部報送了《中醫藥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草案》。該草案將中醫理論、養生、診法、療法、方劑、中藥、針灸和民族醫藥(含藏醫藥和蒙醫藥)八部分“打包”成壹個項目,規模大、規格高。
2006年,國家頒布的第壹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傳統醫藥作為第九大類***9個項目列入名錄。中國傳統醫藥申遺委員會召開會議,重點研究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計劃、內容和策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申報進度報告中稱:“建議由我局從國家的戰略高度提出中醫藥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能引起有關國家領導人的關註,優先申報。”
韓國“中醫”申遺,亦引發民間弘揚中醫高潮。由中醫師徐小周舉辦的北京厚樸中醫學堂來了16位德國學習者,德國學生在中國學習針灸、艾灸、拔罐、刮痧等傳統的中醫療法,見識了真正中藥配制的過程,又體驗了美味藥膳。另外,“中醫中藥中國行”活動在北京啟動,活動計劃3年完成,行程遍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所到之處皆受到百姓強烈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