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郭璞的主要成就

郭璞的主要成就

郭璞曾註釋《周易》、《山海經》、《穆天子傳》、《方言》和《楚辭》等古籍,現今的《辭海》或《辭源》上均到處可見郭璞註釋。

郭璞代表作是《遊仙詩》十四首和《江賦》。作品雖多涉及玄理,然詞采絢麗,境界擴大,坎壈詠懷,與當時玄言詩絕不相同,通過對神仙境界的追求,表現憂生避禍的心情。另有《山海經註》,《穆天子傳註》,明人輯有《郭弘農集》。

郭璞花18年的時間研究和註解《爾雅》,以當時通行的方言名稱,解釋了古老的動、植物名稱,並為它註音、作圖,使《爾雅》成為歷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參考書。而郭璞開創的動、植物圖示分類法,也為唐代以後的所有大型本草著作所沿用。

在學術淵源上,郭璞除家傳易學外,還承襲了道教的術數學理論,是兩晉時代最著名的方術士,傳說擅長諸多奇異的方術。

郭璞是中國風水學鼻祖,其所著《葬經》,亦稱《葬書》,對風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論述,是中國風水文化之宗。

郭璞壹生的詩文著作多達百卷以上,數十萬言,《晉書·郭璞傳》稱“詞賦為中興之冠”。其中以《遊仙詩》為主要代表,現僅存14首,是中國遊仙詩體的鼻祖。遊仙詩的來源很早,秦博士有《仙真人詩》,漢樂府中也有這類作品,建安、正始時期更不斷有人繼作。遊仙詩中明顯地有兩種傾向,壹種是所謂正格的遊仙詩,它們“滓穢塵網,錙銖纓紱,餐霞倒景,餌玉玄都”(《文選》李善註);壹種是借遊仙以表示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如曹植、阮籍的某些作品。郭璞顯然是繼承了後壹種傳統。他的遊仙詩借遊仙以詠懷,有壹定的現實內容。如第壹首說:“京華遊俠窟,山林隱遁棲。朱門何足榮,未若托蓬萊”,表示了對朱門的輕蔑與否定。第五首說:“清源無增瀾,安得運吞舟。圭璋雖特達,明月難暗投”,表現了才誌之士生不逢時的感慨。第四首則表現了求仙的渺茫和傷時嘆逝的感情。郭璞遊仙詩的另壹特色是富於形象性,和壹般遊仙詩往往寫得過於抽象不同。如第三首說:“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綠蘿結高林,蒙籠蓋壹山。……赤松臨上遊,駕鴻乘紫煙,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寫想象中的神仙居處和生活情態,形象鮮明而生動。《詩品》說他的詩“彪炳可玩”,正是指出了這種特色。不過《遊仙詩》的主旨畢竟在歌詠高蹈遺世,所以消極性仍是很大的。《文心雕龍》稱“景純艷逸,足冠中興,《郊賦》既穆穆以大觀,《仙詩》亦飄飄而淩雲矣。”

《爾雅》是中國古代最早壹部解釋語詞的著作。它大約是秦漢間的學者,綴緝春秋戰國秦漢諸書舊文,遞相增益而成的。全書19篇,其中最後7篇分別是:《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和《釋畜》。這7篇不僅著錄了590多種動植物及其名稱,而且還根據它們的形態特征,納入壹定的分類系統中。《爾雅》保存了中國古代早期的豐富的生物學知識,是後人學習和研究動植物的重要著作。據史書記載,東漢初,竇攸由於“能據《爾雅》辨豹鼠”,所以漢光武帝獎賞給他百匹帛,並要群臣子弟,跟從竇攸學習《爾雅》。郭璞更是把《爾雅》視為學習和研究動植物,了解大自然的入門書。他說:“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者,莫近於《爾雅》。”但是,《爾雅》成書較早,文字古樸,加上長期輾轉流傳,文字難免脫落有誤,早在漢代就已經有不少內容,不易被人看懂。因此,在郭璞之前已經有犍為文學、劉歆、樊光、李巡、孫炎等人,為《爾雅》作註。郭璞從小就對《爾雅》感興趣。他認為舊註“猶未詳備,並多紛謬,有所漏略”,於是“綴集異聞,會粹舊說,考方國之語,采謠俗之誌”,並參考樊光、孫炎等舊註,對《爾雅》作了新的註解。

《葬經》不僅對風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論述,還介紹相地的具體方法,是中國風水文化之宗。王祎《青巖叢錄》曰:“擇地以葬,其術本於晉郭璞。”

《葬經》,漢青烏先生撰。青烏先生,乃壹托名。我國的喪葬文化壹直較為發達,相對文獻也較為豐富,而其中則首推青烏子的《葬經》、《葬經》的思想內容為後來的風水書所承襲和發揮。青烏子的《葬經》可謂風水之宗,要了解中國風水文化,不得不從青烏子《葬經》始。

郭璞為正統的正壹道教徒,長於賦文,以《遊仙詩》名重當世。《詩品》稱其“始變永嘉平淡之體,故稱中興第壹”,《文心雕龍》也說:“景純仙篇,挺拔而俊矣”,他的《遊仙詩》更多的是象征性的浪漫想象。他受道教清高隱者之思想影響,根本看不起那些豪門世族以至帝王將相們,說他們是“燕昭無靈氣,漢武非仙才!”至於他的挺拔艷逸,則是由於他把神話中的想象用具體豐富的形象寫了出來。生動而鮮明的表現,使人如入神仙世界中。可謂是遊仙詩中首屈壹指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