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農業
農田水利南宋時期,南方水利發達。宋史?食貨之曰:“渡南之後,水田之利,中原之富,故水利興修。”圩田的數量和規模也擴大了。在浙江、廣東壹帶,“周圍的田都滿了”,“以前叫江、湖、草蕩的,現在都是田了。”(1)除圩田外,湖泊、河流、梯田也大量開墾,南宋農田面積不斷增加。
農作物的普及南宋的第壹種糧食作物是水稻,在南方各地都有種植,有壹百多個品種。早熟高產的占城稻繼續推廣,大大提高了水稻產量,田間畝產最多可達六七石。江浙是當時的水稻主產區,所以有“蘇(州)湖(州)熟,天下滿”的諺語。
其他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也迅速增加。特別是小麥、棉花和茶葉,已經成為南宋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2.手工業
棉紡織業的發展是南宋紡織業最重要的成就。當時棉紡織業最發達的地區是雷州(今廣東海康)、化州(今花化縣)、連州(今廣西合浦)。棉紡織有很多工序,如扡、春花、紡紗、織造等。紡織工具有鐵棒、彈弓、紡車、織布機等。海南島的黎族人民已經能夠在織布機上生產出與彩色線交織的棉織物,並在市場上廣泛銷售。
絲綢業也取得了進展。南宋時,在今天的浙江、江蘇、四川等地有官辦的絲織作坊,稱為“錦院”,每家有數百臺織布機,上千名工匠。規模龐大,分工精細,產品精致奢華。著名的繅絲技術也從北方傳到了南方。
南宋時期有許多著名的瓷窯。如臨安鳳凰山下的官窖,產品精美,為當時人們所珍愛。余姚(今浙江)的秘色瓷仿汴京遺制,又稱官窯制品,很受歡迎。北宋著名的哥窯、地窯(又名龍泉窯),南宋有進步,青瓷有斷線,被稱為“百廢”。江西景德鎮的瓷業進壹步發展。窯區從市區擴展到郊區幾十裏,官窯和私窯300多座。制瓷技術吸收了全國各地名窯的專業技術。瓷器以“影藍”最為著名,質量和工藝水平在全國名列前茅。此外,福建的官窯和德化窯也很有名,其產品多銷往海外。
造紙工業南宋紙的著名產地有成都、臨安、徽州、池州、平江、簡陽。精品種類繁多,有四川麻紙、溫州紙、平江彩色文具等。四川生產的紙和竹紙專門用於印刷書籍,產量大,市場廣。
南宋的印刷技術有了進步,印刷業也有了新的發展。壹些府衙、地方書院、州學、郡學和許多官僚文人競相刻書,社會上出現了許多書店。南宋印刷業的中心是都城臨安,其次是簡陽和廣都(今四川雙流東南)。臨安的國子監印書,質量最好,稱為“監書”。簡陽刻書數量多,銷路也廣。南宋時期,印刷書籍以種類繁多、工藝精湛而聞名。宋板書為後人所珍愛,這些書也為後人保存了豐富的文化資料。
造船南宋的主要統治地區都屬於水鄉,船只用於運輸,所以造船業非常發達。只造海船和內河船。主要造船基地有臨安、建康、平江、揚州、湖州(今浙江)、溫州、明州、泉州、廣州、坦洲、衡州、贛州。這些地方有官辦的造船車間,可以造大船。廣州制造的“廣博”號可以“在南海向南漂,船就像壹個巨大的房間。若帆懸於天,舵長數十尺,壹船數百人,積糧壹年。”①
3.商業
城市、集市和市場南宋時期,許多大城市,如臨安、建康、鎮江、平江、泉州、廣州、江陵、坦洲和成都,變得日益繁榮。其中,臨安不僅是全國的政治中心,也是最大的商業城市。南宋末年,臨安已發展成為擁有120多萬人口的大都市,城內商業繁榮,極為繁榮。
南宋農村市場發展迅速。僅廣州、肇慶、惠州就有80多個市場。在市場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介於農村和城市之間的城鎮也大量湧現。專賣貿易主要存在於宋金之間,宋與西南各民族之間,由政府管理,征收專賣稅。
海外貿易南宋時期,東南沿海經濟發展迅速,為對外貿易提供了物質基礎。為了解決財政困難,南宋政府大力提倡官員和沿海商人吸引外商來華貿易。因此,對外貿易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5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南宋有貿易往來。廣州、泉州、明州仍然是重要的通商口岸,尤其是泉州,已經取代廣州成為最大的外貿基地。此外,在臨安、溫州(今浙江)、秀洲(今嘉興)、江陰軍(今江蘇江陰)等地,也有負責對外貿易的市船公司。
由於商業日益發達,社會上的銅幣不能滿足交易的需要,於是政府大量印刷紙幣。當時流行的紙幣有兩種:錢和錢。錢傳入四川,取代了北宋使用的四川交子。蕙子有幾種,流行於南宋各地區。
南宋階級矛盾尖銳。
1.殘酷的剝削和壓迫
土地兼並南宋初年,宋金戰爭激烈,人民流離失所,大量土地荒蕪。南宋政府趁機圈起大量荒地作為官田,然後賣給或獎勵給文官和武將。杜南的皇室、官僚和地主拼命掠奪荒地或私人田地,南方的土著地主也想盡辦法奪取農民的農田房屋。這樣土地兼並越來越嚴重,遠遠超過北宋。許多大官僚和地主擁有驚人數量的土地。例如,僅在永豐圍就給了秦檜近10萬畝土地。將軍楊沂中曾經為他的老朋友買了幾萬畝地。
隨著土地兼並的發展,三分之二以上的農民成為政府的佃農或地主,比例遠高於北宋。他們遭受著沈重的地租剝削,生活十分艱難。
農民必須向政府繳納重稅。南宋初年,為了滿足戰爭需要,各種臨時雜稅雜費接踵而至,百姓苦不堪言。南宋統治穩定後,統治集團驕奢淫逸,更加殘酷地剝削人民。除了舊的兩稅和個人稅,南宋初期的許多額外雜稅也成為固定稅,並增加了許多新的名稱。危害最大的是“飯消費”、和諧、賺錢、月堆錢等。南宋的疆域幾乎比北宋小了壹半,人口也相差很大。但年稅收最高時達到8000萬,遠遠超過北宋時期6000多萬的最高值。當時剝削人民的殘酷程度可想而知。
2.鐘祥與楊幺起義
南宋時期,土地高度集中,地租沈重,賦稅沈重,人民生活異常艱難。所以階級矛盾尖銳,南宋時期農民起義超過200次。
其中最著名的是南宋初年的鐘祥和楊幺起義。當時,金兵南侵,生靈塗炭。南宋政府體恤民情,人民絕望,紛紛舉行起義。其中,規模最大的是鐘祥和楊幺起義。
鐘祥,定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早在北宋末年就以行醫為名,用巫術發動和組織群眾。他對群眾講道:“法律分貧富是不好的。我應該依法辦事,貧富平等。(1)這是中國古代農民起義第壹次從政治和經濟兩方面提出了壹個根本的要求,是對王小波和李順提出的“均富”思想的發展,因此得到了廣大農民的支持。
建炎四年二月(1130),鐘祥在武陵郡起義。附近的百姓紛紛響應,起義軍迅速壯大到40萬人,周邊19郡全部在起義軍控制之下。鐘祥被提升為楚王,國號為楚。
同年三月,起義軍與宋軍激戰,宋軍派奸細潛入起義軍,發動突襲,活捉並殺死了鐘祥父子。在楊幺(真名楊泰)的領導下,8000余名叛軍繼續戰鬥。他們根據洞庭湖區的特點,逐漸摸索出壹套“耕田打水”的戰鬥方法。東至越州,西至丁、澧州,南至潭州,北至荊南,方圓數千裏,為起義軍所控制。紹興三年(1133),楊幺被稱為“大聖王”,後來又立鐘祥的小兒子鐘毅為太子,壹起率領起義軍。
為了消滅起義軍,調回在淮南前線與金作戰的嶽家軍,全力圍剿楊幺。紹興五年(1135)六月,經過激戰,楊幺戰敗,溺水被俘,壯烈犧牲。
鐘祥、楊幺起義歷時六年,沈重打擊了南宋政權。鐘祥提出的“同等尊嚴,同等財富”的口號標誌著中國古代農民革命的歷史發展到了壹個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