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我國第壹部紀傳體史書。
春秋是我國古代史書的重要篇章之壹,是描述戰國時期楚、齊、晉三個國家的重要史書。也被稱為春秋經,是中國最早的紀傳體史書之壹。該部史書起筆於公元前722年,止於戰國末期公元前481年,歷時***242年。
春秋的名稱來源於《左傳》中的壹句話“今年春秋,歲在甲子”,秦漢以後,稱這部歷史資料為《春秋》,借指季節輪回,陳述歷史變遷,信息淳留,擁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在中國古籍中,是不可或缺的。
春秋塑造了中國歷史獨特的史學體系和傳統。《春秋》從當時的“年,月,日”等具體時間入手,根據史實記錄各個重大事件。
細致而犀利地紀錄了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歷史並保留了許多有關中華文化習俗、交通運輸、通商關系、物價變化等歷史資料,為中國古代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自五代時期以來,春秋不斷被研究和整理,成為中國歷史學研究的重要文獻之壹。
春秋記錄了諸侯國之間政治、軍事和經濟的歷史事件,展示了當時社會的風氣、風俗以及諸侯國之間相互關系的變化,對隋唐以來中國領土、歷史、文化、民族形成和發展等各個方面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在中國古代史書中,《春秋》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並通過其敘事和傳統價值源遠流長。目前世界各地的讀者除了研究中國歷史的學術圈外,也涵蓋漢學、日本學、韓國學、美國學、法國學、東南亞、中亞及印巴等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