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孝服的孝服說明

孝服的孝服說明

茲將喪服等差列之如下:

(壹) 斬衰(讀cui)服,三年之服生麻布,旁及下際不輯之,麻冠、檾︵qing︶履竹屐,婦人麻履不杖余同。

(二) 齊衰杖期、不杖期,壹年之期服熟麻布,旁及下輯之,麻冠檾草履桐杖,婦女麻履,余同。

(三) 齊衰五月、三月服,服熟茼麻布冠 經草履 其婦人麻履。

(四) 大功,九月之服,服粗白布冠經,其婦服蘭布緣履。

(五) 小功,五月之服,服稍細月白布冠經,其婦服履同右。

(六) 緦麻,三月之服,服細白布經帶,其婦服素履無飾。

袒免,(免音問)袒謂袒生上服,免謂以尺布圍發,乃喪服三輕也。 平常說到人的親緣關系時,總以出沒出五服相論,五服是怎麽壹回事呢?有人說五服就是五世、五代或五輩也,其實是不對的。還有人說五服即九族,也不全對。五服源於九族,具體又與九族親屬不盡壹致。九族是自高曾祖父而身,自子孫至曾、玄孫(古籍中也作元孫)的血親,而五服是封建社會根據九族以內的血親關系規定的喪服制度。具體是喪服分為五等,為“斬衰壹,齊衰二,大功三,小功四,緦麻五”之五個喪服(也作孝服)等級,父為子服齊期,親兄弟也服齊期,而親侄為其叔也服齊期,孫為祖父還是服齊期,因此僅從喪服或曰五服服色上很難看戴孝者,與被孝者之間的關系,而九族稱謂可以明顯看出之間的親緣關系,從上面情形可知,五服更不等於五世、五代和五輩。

那麽,人們常說的“我跟某某是五服兄弟”、“我與某某是四服兄弟”、“我們都還沒出五服”是什麽意思呢?通過九族五服圖可查出第五等服的兄弟是指同壹高祖不同曾祖的弟兄;四等服兄弟是指同壹曾祖不同祖的兄弟;沒出五服指在九族服制圖以內的人。可以說單從幾等服沒法辨明誰為誰穿孝。

五服實際上是四代,區別在於壹服和二服,因為古代壹夫多妻,因此同代人有同父異母、同父同母的區別。具體計算方法:同父同母為壹服;同父異母是二服,祖父及以上不再區別女性長輩,同壹祖父都是三服,同壹曾祖父是四服,同壹高祖父是五服。

五服展現了血緣關系的親疏程度,同父同母最親,同父異母就遠了壹步,比如《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與賈環、探春,雖然同父,但不同母,血緣關系遠了壹步,是二服的關系,賈寶玉與賈元春、賈環與探春,才是壹服的關系。

服制不是某壹家族規定的,更不是哪壹村社規定的,它是封建時代法律所定,我們現在所衍傳的服制,還是清禮律定,而清禮還是延用的大明禮律,這些東西早已成為壹種民族文化和傳統,它已遠遠超出了哪個朝代。可說是早已成為各個姓氏的統為認可的氏族文化,或者說是壹種民俗。 通過五服圖可以顯示,自身(服孝者)為父母服斬衰三年,為祖父母服齊衰壹年,為曾祖父母服齊衰五月,而高祖父母為齊三月。為生子服期年,子婦大功,為長孫期服,為眾孫大功……從圖中可查本身為任壹九族親屬的服喪等級。應該指出的是二等喪服包含齊期服、齊五月、齊三月。另外還分杖期和不杖期,期即壹年,杖期指在喪儀中持杖,不杖期,指在喪儀中不持杖。本身為晚輩服齊期服時,本身有直系長輩者不持杖,本身無直系長輩者須持杖。齊期五月與齊期三月,只用於直系親屬,而大功九月小功五月則只用於旁系近親屬和直系卑親屬。緦麻,五服之中最輕者,三月之服。另外五服之外還有袒免親,袒免(音慰)《禮記頭傳》說喪服之輕者。袒露大臂;免,以布廣壹寸,從項中而前,交於額上,又卻向後繞於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