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圖書館歷史悠久,其前身是1928年建成的柳江圖書館。幾經波折,順勢發展,1992年11月在現址建成新館,成為當時廣西文化標誌性建築。至2006年,館藏文獻70萬多冊,其中古籍4萬8千冊;中外文期刊1500種;音像資料近萬件;還購進了清華同方數據庫和壹批電子文獻,是柳州市最大的文化信息源。
柳州市圖書館堅持“讀者至上,以人為本”服務理念,實行全年365天開館,每周開放64小時,年接待讀者50多萬人次,擁有持證讀者3萬余人;每年舉辦各類讀者活動50多次,公益影屏、百家講壇成為讀者喜聞樂見的活動品牌;經常開展汽車圖書館上門服務,活躍於社區、學校、企業、鄉村和部隊等35個館外服務點;電子閱覽室配有計算機50多臺,為讀者提供電子文獻和多媒體資源的閱覽,同時配置有盲人專用的上網軟件和閱覽設備。
鎮館之寶
1、《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24部紀傳體史書的統稱,***計3213卷,約4683萬字。它以本紀、列傳、表、誌等形式,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約公元前二十六世紀)到明末崇禎皇帝(十七世紀中葉)各個朝代的歷史概貌,涵蓋了中華民族四千多年歷史發展進程中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基本史實和史料,是研究中國古代歷史最重要的典籍,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寶貴遺產。因“二十四史”大多出自歷代皇帝敕撰,後又經清乾隆皇帝的欽定,壹直享有“國史”和“正史”的重要地位。
《性理大全書》
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是清代乾隆年間編纂《四庫全書》時,將大量不符合清王朝統治需要和價值標準的歷代典籍摒棄在外,僅列為存目者即達6793種、93551卷。歷經300年來的天災人禍,存目之書亡失嚴重,現存4000余種、6萬余卷,分藏在中國200多個圖書館,三成以上已成孤本。
1992年夏,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歷史文化分會正式提出編纂出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計劃,1992年12月23日獲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批準,列為國家級重點項目。1993年1月組成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出版工作委員會,由季羨林擔任總編纂,有中國50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以及臺灣、日本、美國等地的近百位文史專家和古籍學者參加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開始編纂工作。
《二十四史》
3、《四庫全書》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壹部官修叢書,是清乾隆皇帝詔諭編修的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它是從中國先秦至清代二十余萬種傳世典籍中精選編成的。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收書3461種,79309卷,分裝36000余冊,清乾隆以前的中國重要典籍,許多都收載其中。由於編纂人員都是當時的著名學者,因而代表了當時學術的最高水平。乾隆編修此書的初衷雖是“寓禁於征”,但客觀上整理、保存了壹大批重要典籍,開創了中國書目學,確立了漢學在社會文化中的主導地位,具有無與倫比的文獻價值、史料價值、文物價值與版本價值。
辦證須知
1、凡申請辦理借書(刊)證的,需提供交本人身份證原件給工作人員查驗,軍人可憑軍人證,校生可持戶口簿或家長身份證。
2、交壹寸照片壹張給工作人員貼證用。
3、按要求以工整字體填寫好表格。
4、交納相應的圖書保證金及書籍修繕費給工作人員,並收到圖書保證金單後,妥善保存。
5、經工作人員將填好、審核無誤的表證內容錄入電腦,發給書(刊)證,即可借書(刊)。
6、持證有效期壹年,借期壹個月。有效期過不能再借,讀者須持證到辦證處辦理續證手續(即驗證)。
7、證件丟失即到辦證處辦理掛失手續,重辦證交工本費2元。
辦理圖書證
8、請讀者妥善保管好圖書保證金單,不掛失,遺失不補。
9、讀者借書期限內可辦理續借壹次壹個月,逾期不能辦理續借,逾期圖書須交資源超期使用費0.10元/天/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