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竹林七賢文言文全文翻譯

竹林七賢文言文全文翻譯

竹林七賢文言文全文翻譯

1.竹林七賢的資料(古文翻譯)竹林七賢中國三國魏7位名士的合稱,成名年代較“建安七子”晚壹些。

包括: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7人常集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西北壹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七人是當時玄學的代表人物,雖然他們的思想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劉伶、阮鹹始終主張老莊之學,“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濤、王戎則好老莊而雜以儒術,向秀則主張名教與自然合壹。

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作品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

在政治態度上的分歧比較明顯。嵇康、阮籍、劉伶等仕魏而對執掌大權、已成取代之勢的司馬氏集團持不合作態度。

向秀在嵇康被害後被迫出仕。阮鹹入晉曾為散騎侍郎,但不為司馬炎所重。

山濤起先“隱身自晦”,但40歲後出仕,投靠司馬師,歷任尚書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為司馬氏政權的高官。王戎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晉後長期為侍中、吏部尚書、司徒等,歷仕晉武帝、晉惠帝兩朝,至八王亂起,仍優遊暇豫,不失其位。

竹林七賢的不合作態度為司馬朝廷所不容,最後分崩離析: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殺害。王戎、山濤則投靠司馬朝廷,竹林七賢最後各散西東。

嵇康(224—263)三國時譙國铚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雖家世儒學,但學不師授,唯好老、莊之說。

與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稱嵇中散。崇尚自然、養生之道,著有《養生論》,倡「越名教而任自然」。

與王戎、劉伶、向秀、山濤、阮鹹、阮籍等人交遊甚密,被稱為「竹林七賢」。後因與山濤誌趣不同,山濤將去官,舉以自代,遂作書與濤絕交;又因與鐘會有隙,被譖於大將軍司馬昭,年四十遭殺害。

嵇康善鼓琴,以彈《廣陵散》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魯迅輯校《嵇康集》為精善。

阮籍(210-263)三國時期曹魏末年詩人。字嗣宗,竹林七賢之壹。

陳留尉氏(河南開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采謹慎避禍的態度。

與嵇康、劉伶等七人為友,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稱竹林七賢。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詠懷》八十二首最為著名。

阮籍透過不同的寫作技巧如比興、象徵、寄托,藉古諷今,寄寓情懷,形成了壹種「悲憤哀怨,隱晦曲折」的詩風。除詩歌之外,阮籍還長於散文和辭賦。

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長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傳〉。另又存賦六篇,其中述誌類有〈清思賦〉、〈首陽山賦〉;詠物類有〈鳩賦〉、〈狝猴賦〉。

考《隋書.經籍誌》著錄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張溥輯《阮步兵集》,收《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至近人黃節有《阮步兵詠懷詩註》。山濤(205—283)字巨源,「竹林七賢」之壹。

西晉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貧。

好老莊學說,與嵇康、阮籍等交遊。山濤將離選職,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書與之絕交。

年四十,始為郡主簿。山濤見司馬懿與曹爽爭權,乃隱身不問事務。

司馬師執政後,欲傾心依附,被舉秀才,除郎中,累遷尚書吏部郎。司馬昭以鐘會作亂於蜀,將西征,任濤為行軍司馬,鎮鄴。

昭進爵晉公,濤主張以司馬炎為太子。炎代魏稱帝時,任山濤為大鴻臚,加奉車都尉,進爵新沓伯。

出為冀州刺史,甄拔隱屈,搜訪賢才三十余人。入為侍中,遷吏部尚書、太子少傅、左仆射等。

每選用官吏,皆先秉承晉武帝之意旨,且親作評論,時稱《山公啟事》。曾多次以老病辭官,皆不準。

後拜司徒,復固辭,乃歸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輯本。

向秀(約227-272)字子期,河內懷(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晉竹林七賢之壹。

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曾註『莊子』,“發明奇趣,振起玄風”,《秋水》、《至樂》二篇,註釋未完而卒。

後郭象“述而廣之”,別為壹書。向註早佚,現存《莊子註》,可視為向、郭二人之***同著作。

他主張“名教”與“自然”統壹,合儒、道為壹。認為萬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逍遙”,但“君臣上下”亦皆出於“天理自然”,故不能因要求“逍遙”而違反“名教”。

擅詩賦。其哀悼嵇康、呂安的《思舊賦》,情辭沈痛,有名世。

劉伶字伯倫,沛國(今安徽宿縣)人。「竹林七賢」之壹。

魏末,曾為建威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召對策問,強調無為而治,遂被黜免。

他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治和虛偽禮教。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

壹次有客來訪,他不穿衣服。客責問他,他說:「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妳們為何入我褲中?」他這種放蕩不羈的行為表現出對名教禮法的否定。

唯著〈酒德頌〉壹篇。阮鹹西晉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字仲容。

“竹林七賢”之壹。阮籍之侄,與籍並稱為“大小阮”。

歷官散騎侍郎,補始平太守。為人曠放,不拘禮法。

善彈琵琶。王戎(234—305)字沖,瑯邪臨沂(今屬山東)人。

西晉大臣,「竹林七賢」之壹。幼穎悟,神采秀徹。

善清談,與阮籍、嵇康等為竹林之遊,戎嘗後至,籍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他是「七賢」中最庸俗的壹位。

晉武帝時,歷任吏部黃門郎、散騎常侍、河東太守、荊州刺史,進爵安豐縣侯。後遷光祿勛。

2.竹林七賢的譯文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壹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

據陳寅恪先生考,西晉末年,比附內典,外書的“格義”風氣盛行,東晉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於“七賢”之上,成為“竹林七賢”。“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麽“竹林”。

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但由於當時的血腥統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興、象征、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3.有關竹林七賢的古文《世說新語》中內容太多,不勝枚舉。

這裏只舉壹人。因七賢經常壹起活動,也可管中窺豹。

世說新語·阮籍(匯總)德行第壹十五嗣宗謹慎晉文王稱阮嗣宗至慎,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晉文王(司馬昭)稱贊阮籍極其謹慎,每次和他聊天,說的都是玄虛高遠的事情,從不評判人物。

文學第四六十七阮籍神筆魏朝封晉文王為公,備禮九錫,文王固讓不受。公卿將校當詣府敦喻,司空鄭沖馳遣信就阮籍求文。

籍時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書劄為之,無所點定,乃寫付使。時人以為神筆。

魏朝封晉文王(司馬昭)為公,準備了九錫之禮,晉文王堅辭不受。文武官員要到他的府上敦促勸喻,司空鄭沖急忙派信使到阮籍那裏,讓他寫勸進文。

當時阮籍在袁孝尼(準)家,晚上喝醉了,酒還沒醒。人們把他扶了起來後,阮籍提筆就寫,絲毫不作修改就給了信使。

當時人們認為他是神筆。賞譽第八二十九七賢之子林下諸賢,各有俊才子:藉子渾,器量弘曠;康子紹,清遠雅正;濤子簡,疏通高素;鹹子瞻,虛夷有遠誌;瞻弟孚,爽朗多所遺;秀子純、悌,並令淑有清流;戎子萬子,有大成之風,苗而不秀;唯伶子無聞。

凡此諸子,唯瞻為冠,紹、簡亦見重當世。竹林七賢,他們都有才華出眾的兒子:阮籍子渾,器量開闊;嵇康子紹,清靜文雅;山濤子簡,疏朗樸實;阮鹹子瞻,恬淡有大誌;阮瞻弟孚,爽朗不羈;向秀子純、悌,善良有名望;王戎子萬子,能成大器,可惜早夭;只有劉伶的兒子藉藉無名。

所有的這些孩子,阮瞻最出色,嵇紹、山簡也被世人推崇。傷逝第十七二邈若山河王浚沖為尚書令,著公服,乘軺車,經黃公酒壚下過。

顧謂後車客:"吾昔與嵇叔夜、阮嗣宗***酣飲於此壚。竹林之遊,亦預其末。

自嵇生夭、阮公亡以來,便為時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

"王浚沖(王戎)作尚書令時,壹次穿著公服,乘著輕便馬車經過黃公酒壚。他回頭對車後面的客人說:"從前我和嵇叔夜(嵇康)、阮嗣宗(阮籍)壹起在此暢飲。

竹林同遊,我也忝列其末。自從嵇康早逝,阮籍亡故以後,我就為世事羈絆,現在酒壚雖近在眼前,往事舊人卻象是隔著萬重山河了。

"棲逸第十八壹真人長嘯阮步兵嘯,聞數百步。蘇門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鹹***傳說。

阮籍往觀,見其人擁膝巖側,籍登嶺就之,箕踞相對。籍商略終古,上陳黃、農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問之,仡然不應。

復敘有為之教、棲神導氣之術以觀之,彼猶如前,凝矚不轉。籍因對之長嘯。

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復嘯。

意盡,退,還半嶺許,聞上口酋然有聲,如數部鼓吹,林谷傳響,顧看,乃向人嘯也。阮步兵(阮籍)的嘯聲數百步之外都能聽到。

蘇門山裏,忽然來了壹位真人,樵夫們都在議論這件事。阮籍也去觀看,見這個人盤腿坐在巖石旁邊,阮籍就爬上山湊過去,雙腿伸直坐在他對面。

阮籍說起古代的事情,上至黃帝、炎帝的清靜無為之道,下到夏、商、周三代聖君的仁政,並拿這些事情向他請教,這個人只是昂著頭不予理睬。阮籍又談起儒家的入世學說以及道家的棲神導氣的方法,以此來觀察他,這個人還是和剛才壹樣,凝神不動。

阮籍於是對著他長嘯。過了很長時間,這個人才說:"妳再來。

"阮籍再壹次長嘯。後來阮籍沒了興致就下山了,走到半山腰,聽到上面傳來悠長的聲音,像是有幾個樂隊在演奏,山谷中都發出回音,回頭壹看,正是剛才那個人在長嘯。

賢媛第十九十壹契若金蘭山公與嵇、阮壹面,契若金蘭。山妻韓氏覺公與二人異於常交,問公,公曰:"我當年可以為友者,唯此二生耳。

"妻曰:"負羈之妻亦親觀狐、趙,意欲窺之,可乎?"他日,二人來,妻勸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以視之,達旦忘反。

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致殊不如,正當以識度相友耳。"公曰:"伊輩亦常以我度為勝。

"山公(山濤)和嵇康、阮籍壹見面,就情投意合。山濤的妻子覺得丈夫和這兩個人的交往非比尋常,就問他怎麽回事,山公說:"眼下可以作為我的朋友的,只有這倆人了。

"妻子說:"從前僖負羈的妻子也曾親自觀察過狐偃、趙衰,我也想看看他們,可以嗎?"有壹天,二人來了,妻子勸山公留他們過夜,給他們準備了酒肉。晚上,她越過墻去觀察這兩個人,留連忘返,直到天都亮了。

山公過來問道:"妳覺得這二人怎麽樣?"妻子說:"妳的才智情趣比他們差得太遠了,只能以妳的見識氣度和他們交朋友。"山公說:"他們也總認為我的氣度勝過他們。

"任誕第二十三壹竹林七賢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鹹、河內向秀、瑯邪王戎。

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陳留的阮籍、譙國的嵇康、河內的山濤三個人年歲相仿,嵇康最小。

參加他們聚會的還有沛國的劉伶,陳留的阮鹹、河內的向秀、瑯邪的王戎。七人常在竹林下聚會,縱情飲酒,所以世人稱他們為"竹林七賢"。

二阮籍遭母喪阮籍遭母喪,在晉文王坐,進酒肉。司隸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喪顯於公坐,飲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

"文王曰:"嗣。

4.能用古文來說竹林七賢的故事嗎帶翻譯,望采納。

壹竹林七賢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鹹、河內向秀、瑯邪王戎。

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陳留的阮籍、譙國的嵇康、河內的山濤三個人年歲相仿,嵇康最小。

參加他們聚會的還有沛國的劉伶,陳留的阮鹹、河內的向秀、瑯邪的王戎。七人常在竹林下聚會,縱情飲酒,所以世人稱他們為"竹林七賢"。

二阮籍遭母喪阮籍遭母喪,在晉文王坐,進酒肉。司隸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喪顯於公坐,飲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

"文王曰:"嗣宗毀頓如此,君不能***憂之,何謂?且有疾而飲酒食肉,固喪禮也!"籍飲啖不輟,神色自若。阮籍為母親服喪期間,在晉文王(司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

司隸校尉何曾也在座,他對文王說:"您正在以孝治國,而阮籍卻在母喪期間出席您的宴會,喝酒吃肉,應該把他流放到偏遠的地方,以正風俗教化。"文王說:"嗣宗如此悲傷消沈,妳不能分擔他的憂愁,為什麽還這樣說呢?況且服喪時有病,可以喝酒吃肉,這也是符合喪禮的呀!"阮籍依舊在喝酒吃肉,神色自若。

5.求世說新語中有關竹林七賢文章的翻譯「管寧割席」的故事,載於《世說新語·德行》:

管寧、華歆***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寧之所以要與他的好友華歆「割席」絕交,不是因為有甚麽大的政治矛盾或觀點歧異,而僅僅是因為「恰同學少年」結伴讀書時的兩個細微末節引起的「分歧」。壹是在園中鋤地時,他倆同時發現「地有片金」,管寧看都不看,視為瓦石,而華歆卻拾起察看之後才甩掉。這被管寧視之為見利而動心,非君子之舉。二是門外有官員的轎輿前呼後擁而過,管寧讀書如故,華歆卻忍不住放下書本跑出去看了壹下熱鬧。這被管寧視之為「心慕官紳」,亦非君子之舉。於是,管寧毅然對華歆說:「看來妳不是我的朋友」,並割斷坐席,與之斷了交情。

故事被載入《世說新語》的「德行」篇,不言而喻是事關德行。事情很小,確實是人們容易忽略的細微末節,然正因其小,足見當時的士大夫讀書人品評他人與約束自己的尺度之嚴,見微而知著,因小而見大。

6.怎樣解釋“竹林七賢”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鹹、王戎的合稱。

他們常集於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稱竹林七賢。他們大都崇尚老莊之學,不拘禮法,生性放達。在政治上,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氏集團均持不合作態度,嵇康更因此被殺。相反王戎、山濤等則先後投靠司馬氏,歷任高官,並成為其政權的心腹。在文章創作上,以嵇康、阮籍為代表。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他以老莊崇向自然為論點,說明自己不堪出仕,公開表明了不與司馬氏合作的政治態度,文章頗負盛名;又如阮籍的《詠懷》詩八十二首,透過比興、寄托等手法,隱晦地揭露最高統治集團的惡行,諷刺虛偽的禮法之士,由是透過七賢的文章創作,可窺略到他們各自的誌向意趣。

7.能用古文來說竹林七賢的故事嗎帶翻譯,望采納。

壹竹林七賢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鹹、河內向秀、瑯邪王戎。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陳留的阮籍、譙國的嵇康、河內的山濤三個人年歲相仿,嵇康最小。參加他們聚會的還有沛國的劉伶,陳留的阮鹹、河內的向秀、瑯邪的王戎。七人常在竹林下聚會,縱情飲酒,所以世人稱他們為"竹林七賢"。

二阮籍遭母喪

阮籍遭母喪,在晉文王坐,進酒肉。司隸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喪顯於公坐,飲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文王曰:"嗣宗毀頓如此,君不能***憂之,何謂?且有疾而飲酒食肉,固喪禮也!"籍飲啖不輟,神色自若。

阮籍為母親服喪期間,在晉文王(司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隸校尉何曾也在座,他對文王說:"您正在以孝治國,而阮籍卻在母喪期間出席您的宴會,喝酒吃肉,應該把他流放到偏遠的地方,以正風俗教化。"文王說:"嗣宗如此悲傷消沈,妳不能分擔他的憂愁,為什麽還這樣說呢?況且服喪時有病,可以喝酒吃肉,這也是符合喪禮的呀!"阮籍依舊在喝酒吃肉,神色自若。

8.關於竹林七賢的文章竹林七賢——阮籍

阮籍(210~263),三國魏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壹阮瑀的兒子。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濟世之誌,曾登廣武城,觀楚、漢古戰場,慨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當時明帝曹叡已亡,由曹爽、司馬懿夾輔曹芳,二人明爭暗鬥,政局十分險惡。曹爽曾召阮籍為參軍,他托病辭官歸裏。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馬懿所殺,司馬氏獨專朝政。司馬氏殺戮異己,被株連者很多。阮籍本來在政治上傾向於曹魏皇室,對司馬氏集團懷有不滿,但同時又感到世事已不可為,於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不過在有些情況下,阮籍迫於司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應酬敷衍。他接受司馬氏授予的官職,先後做過司馬氏父子三人的從事中郎,當過散騎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後人稱之為“阮步兵”。他還被迫為司馬昭自封晉公、備九錫寫過“勸進文”。因此,司馬氏對他采取容忍態度,對他放浪佯狂、違背禮法的各種行為不加追究,最後得以終其天年。阮籍作品今存賦6篇、散文較完整的9篇、詩90余首。阮籍的詩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學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詠懷詩》82首。阮籍著作,《隋書·經籍誌》著錄有集13卷。原集已佚。不過他的作品散失的並不多,以詩歌為例,《晉書·阮籍傳》說他“作《詠懷詩》八十余篇”,看來全部流傳了下來。明代曾出現多種輯本,張溥輯《阮步兵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註本有近人黃節的《阮步兵詠懷詩註》,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出版。

"竹林七賢"指的是晉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和王戎。他們放曠不羈,常於竹林下,酣歌縱酒。其中最為著名的酒徒是劉伶。劉伶自謂:“天生劉伶,以酒為名,壹飲壹斛,五鬥解酲”;<<;酒譜>>;講述劉伶經常隨身帶著壹個酒壺,乘著鹿車,壹邊走,壹邊飲酒,壹人帶著掘挖工具緊隨車後,什麽時候死了,就地埋之。阮鹹飲酒更是不顧廉恥,他每次與宗人***飲,總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圍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豬群來飲酒,不但不趕,阮鹹還湊上去豬壹齊飲酒。劉伶曾寫下<<;酒德頌>>;壹首,大意是:自己行無蹤,居無室,幕天席地,縱意所如,不管是停下來還是行走,隨時都提著酒杯飲酒,惟酒是務,焉知其余。其它人怎麽說,自己壹點都不在意。別人越要評說,自己反而更加要飲酒,喝醇了就睡,酲過來也是恍恍惚惚的,於無聲處,就是壹個驚雷打下來,也聽不見,面對泰山視而不見,不知天氣冷熱,也不知世間利欲感情。劉伶的這首詩,充分反映了晉代時期文人的心態,即由於社會動蕩不安,長期處於分裂狀態,統治者對壹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澆愁,或以酒避禍,以酒後狂言發泄對時政的不滿。另據史料記載,魏文帝司馬昭欲為其子求婚於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馬昭沒有機會開口,逐作罷。這些事在當時頗具有代表性,對後世影響也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