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亞歷山大有哪些美稱?

亞歷山大有哪些美稱?

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56至公元前323年),古代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帝國(公元前336至公元前323年)的創立者。拿破侖贊譽他為“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天才”,恩格斯也稱贊“亞歷山大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軍事家、傑出的天才將領”。

亞歷山大曾拜希臘著名哲學家亞裏士多德為師,自幼接受希臘文化教育。他酷愛希臘文化,夢想不僅要征服世界,而且要使世界希臘化。16歲起,就跟隨父親參加軍事征戰,學到不少作戰技術和軍事知識。他繼承王位後,仿效希臘,實行政治、軍事改革:削弱氏族貴族的勢力,加強君主的權力,改革幣制,獎勵發展工商業;創立包括步兵、騎兵和海軍在內的常備軍,將步兵組成密集、縱深的作戰隊形,號稱馬其頓方陣,中間是重裝步兵,兩側為輕裝步兵,每個方陣還配有由貴族子弟組成的重裝騎兵,作為方陣的前鋒和護翼。通過這些改革,馬其頓迅速成為軍事強國。

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率領3.5萬人的大軍和160艘戰艦,向波斯進軍,開始了遠征東方的行動。當時波斯帝國已極度衰弱,亞歷山大以淩厲的攻勢輕易地征服了小亞細亞半島。公元前333年,亞歷山大的軍隊在伊蘇大敗波斯軍隊,打開了通往敘利亞,腓尼基的門戶。

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揮師南下,攻占敘利亞,進入埃及,被埃及祭司宣布為“阿蒙神之子”(國王),他自封為法老,並在尼羅河門興建亞歷山大城,作為他偉大戰績的紀念。

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率軍在底格裏斯河東岸的高加米拉西與波斯軍隊主力決戰,波斯慘敗,大流士三世逃遁。亞歷山大乘勝奪取巴比倫,占領波斯都城蘇薩和波斯利斯,以及米底古都埃克巴坦那。公元前330年春,大流士三世被部將殺死,波斯帝國滅亡。亞歷山大征服了整個波斯。壹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建立起來,以巴比倫為首都。它的版圖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壹瀑布,北至藥殺水(今錫爾河)。

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繼續東進,經安息(帕提亞)、阿裏亞、德蘭占亞那,北上翻越興都庫什山脈,到達巴克特裏亞(大夏)和粟特。公元前325年侵入印度,占領印度河流域。他還企圖征服恒河流域,但是經過多年遠途苦戰,兵士疲憊不堪,加上瘧疾的傳染,毒蛇的傷害,兵士拒絕繼續前進。亞歷山大不得不在公元前325年7月從印度撤兵。公元前324年,東征結束。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突然死去,靠武力征服建立的龐大帝國也隨之瓦解。經過長期混戰,在原來帝國版圖內形成了許多獨立的王國,其中以馬其頓、埃及和塞流古三個王國領域最大,後來這些國家相繼被羅馬所滅。

亞歷山大遠征是壹次掠奪性遠征,歷時10年,行程逾萬裏,洗劫和燒毀了亞洲壹些古老的城市,將成千上萬的勞動人民掠為奴隸,以野蠻、殘忍的手段滅了許多東方文明。

亞歷山大東征以其獨特的進攻和遠距離機動作戰方式,在世界戰爭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壹頁。他孤軍深入,以進攻為主,進行了數以百計的搶渡江河、圍城攻堅,以及山地、沙漠和平原作戰,多次速戰速決戰勝比自己強大的敵人。他對各兵種的運用,特別是騎兵的運用、陸海軍協同作戰、進軍路線選定、戰鬥隊形編成、作戰指揮和後勤保障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亞歷山大帝國開辟了壹個新時代,也就是希臘化時代(公元前323~前3年)。這是壹種希臘文化與近東埃及文明、波斯文明融合而成的新的文化,後來的羅馬人正是在全面吸收希臘化文明的成果基礎上創造了羅馬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