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南懷瑾談養生:“易”、“道”與中醫

南懷瑾談養生:“易”、“道”與中醫

文化名人南懷瑾的 養生 觀與傳統中醫哲學息息相關。

2012年9月,95歲的國學大師南懷瑾逝世。推廣與傳承儒釋道文化的過程中,南懷瑾總結出了壹套以易家和道家為基礎的 養生 理論,其中宇宙萬物天地人觀以及自然運行規律和天人 養生 觀與中醫的理論體系不謀而合。在南懷瑾的認知中,生命也有風水眼。

飲食裏的“道德經”:情緒決定飲食質量

南懷瑾是著名的國學和禪學的大師,除了出書、任教外,還積極參與慈善事業,能在繁忙的工作保持著充沛的精力,並高壽95,是因他極註重 養生 ,在飲食上,大師力求“微薄清淡”。

首先是“微薄”:南懷瑾的飯量很小,講究“過午不食”,中午經常只吃少許花生米。晚餐則是壹碗稀飯,稀飯最常吃的是小米紅薯稀飯。秋天到時,便愛喝薏米小米稀飯。

有人曾問道:“飲食方面應該是餓了再吃,還是定時定量吃?”南懷瑾回答:“普通人覺得餓的時候,其實並沒有餓,胃裏頭的東西還多得很。因為普通人習慣把胃塞得太滿了,胃部稍稍空了壹點,它就覺得餓了。飲食之道就是牢記四個字‘少吃多餐’。餓了就吃壹點,量要少”。

其次是“清淡”。南懷瑾在飲食上受佛教的影響,以素為主。晚餐的稀飯,有時也會配些小菜和少量主食。南懷瑾是浙江人,卻很喜歡北方的面食,素餡的餃子、饅頭、花卷、烙餅等面食,他都會經常吃壹點。當然,南懷瑾也不是完全吃齋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戒律有開、遮、持、犯。我本人持戒也不嚴謹,經常要和客戶吃飯,並沒有斷葷腥,也偶爾飲酒。所謂的吃齋、吃素,真正的意義卻是齋心、素心的意思,就是隨順果腹,好比妳雖然不吃葷腥,但挑三揀四,如喜歡豆腐,討厭玉米,就算不上吃素”。

南懷瑾吃飯還講求要吃得開心,他好客是出了名的,甚至是上門來修電器的,送水的,只要到了飯點,他都會將其留下吃飯。在宴客席間,他不時招呼大家夾菜添飯,而他只揀幾樣淺嘗而已,用點紅薯小米稀飯。

睡眠與宇宙法則:好時辰裏的好風水

談到睡眠,南懷瑾有其獨特見解。他認為:“根據中醫學和我的體驗、觀察,壹個人真正睡著最多只有兩個鐘頭,其余都浪費時間,躺在枕頭上做夢。尤其打坐做功夫的人曉得,正午只要閉眼真正睡著三分鐘,等於睡兩個鐘頭,不過要對好正午的時間。夜晚則要在正子時睡著,五分鐘等於六個鐘頭。”

南懷瑾解釋:“就這個時間的學問又大了,同宇宙法則、地球法則、易經陰陽的道理有關系,而且妳會感覺到,心臟下面硬有壹股力量降下來,與丹田的力量融合,所謂‘水火既濟’,豁然壹下,那妳睡眠夠了,精神百倍。所以失眠或真要夜裏熬夜的人,正子時的時刻,哪怕20分鐘也壹定要睡,睡不著也要訓練自己睡著。過了正子時大約12點半以後,妳不會想睡了。更嚴重的,到了天快亮五六點鐘時,妳又困得想睡,這時如果壹睡,壹天都會昏頭。所以從事熬夜工作的人,正子時,即使有天大的事也要放下來,睡它半小時,那壹天精神就夠了。”

另外,道家的渾然忘我、天地無我對南懷瑾影響極大。有學生問南懷瑾 養生 之道,他說,我不 養生 。忘掉身體,忘掉自己,甚至忘記了壽命長短,忘記時間、空間。“積極的心態是 健康 的護法, 養生 以少惱怒為本。”

品德決定 健康 :用情緒管理五臟六腑

南懷瑾在闡釋諸子百家文化的過程中證悟,儒釋道文化中的典故與聖理不止是可以用在完善他人人格上,還和中醫理論、道家 養生 息息相關,和 健康 防病有關。藉由儒釋道血統,南懷瑾創立了自己壹套獨特的新穎,科學的 養生 理念。

南懷瑾在受持齋戒,講授因果,證悟空性過程中,總結出了:“道生太極,太極生五行,五行生臟腑,五臟生五德。”的 養生 理念;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體悟出道是產生宇宙萬物天地人的本體,以及道是大自然的運行法則與運動規律。

南懷瑾壹再強調,眾生與萬物皆有因果來頭,道是產生五德,八卦,以及陰陽三才四象五行的本體。按他的理念,只要堅持踐行六度,以八德為做人的基本原則,這樣,我們的五臟六腑就會越來越柔和,清凈, 健康 。

“五臟對應五德,五德養五臟。金德為忠,木德為仁,水德為誠,火德為節,土德為勇。中醫的每壹個器官,每壹種疾病都不是器官的疾病,而是相輔相成。比如暴躁傷肝,則是因為肝屬木,不守木德仁所致。”南懷瑾解釋,由於人體的五臟六腑是由金木水火土化合而成,每壹種元素控制壹個臟器。只要我們順應五行相生相克的自然規律,順應四季變化與陰陽平衡,那麽我們的身體就會持續 健康 ,進入良性循環的狀態。

楊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