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天文航海的發展簡況

天文航海的發展簡況

中國古籍有很多關於將天文應用於航海的記載。西漢《淮南子·齊俗訓》:“夫乘舟而惑者,不知東西,見鬥極則寤矣。”東晉法顯《佛國記》:“大海彌漫無邊,不知東西,唯望日月星辰而進。”北宋朱彧《萍洲可談》:“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明《武備誌》所收的《過洋牽星圖》記有南北、東西星體在水天線上若幹指(角度單位)的數據,用以估計船位。

歐洲在15世紀以前僅能白晝順風沿岸航行。15世紀出現了用北極星高度或太陽中天高度求緯度的方法。當時只能先南北向駛到目的地的緯度,再東西向駛抵目的地。16世紀雖然已有觀測月距(月星之間角距)求經度法,但不夠準確,而且解算繁冗。18世紀六分儀和天文鐘先後問世,前者用於觀測天體高度,大大提高了準確性;後者可以在海上用時間法求經度。1837年美國船長T.H.薩姆納發現天文船位線,從此可以在海上同時測定船位的經度和緯度,奠定了近代天文定位的基礎。1875年法國海軍軍官聖伊萊爾發明截距法,簡化了天文定位線測定作業,至今仍在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