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河洛書店

河洛書店

前段時間,我樓下賣面的餐館停業裝修,隔壁的瘦身店也合並裝修在壹起。

羅易面館的生意壹直不錯,有望擴大店面。但是,隨著裝修的進展,我們發現:怎麽裝修越來越不像酒店了?答案用新裝修的門解決了。原來是壹家書店:河洛書店。語音諧音不壹樣,這個“河洛”不是另壹個“彎彎曲曲”,這是書店,那是面館。當然,這家書店的老板並不是面館的老板。

得知面館被改成書店,最開心的是小女兒:媽媽,以後我不用走遠路看書了!

我們每天都在關註書店的裝修進度:玻璃門換了,放書的櫃子搬進來了,供人坐的椅子和書桌也搬進來了,大空調安裝好了,書桌上的綠植也擺放好了。我們期待著書店的開業!

但是書店還是悄悄的開了。應該說是悄無聲息的開業,沒有嘈雜的鑼鼓聲,沒有嘈雜的音樂,沒有劈裏啪啦的鞭炮聲——這其實是最適合書店氛圍的開業!

但是我們還是沒有時間去書店看書。

白天我上班,小女兒上學,她整天不在家。晚上七點半接小女兒,下樓快八點了,書店八點關門。有時候我拿的比較早,我和我媽會進去看壹會兒書。因為進書店要刷身份證,所以有時候會忘記帶身份證,就不進去了。就這樣,書店雖然在樓下,但其實我們並沒有因為它而多讀書。

希望可以隨時看自己喜歡的書。吃飯,上廁所,睡覺等等的時候,我都想把這些零碎的時間撿起來。所以在手機上看書更方便。但我心裏總覺得手機上的書和那些傳統的紙質書不壹樣。對我來說,這個想法由來已久。於是,我下樓去拿借書證。我壹次只能借兩本書:壹本我讀,壹本我小女兒讀。每天晚上,我和小女兒坐在溫暖的床上,舒服地看著自己喜歡的書。我覺得那壹刻是我們母親節最幸福的時刻。

周日,小女兒壹個人在家。我會把身份證或者借書證給小女兒,讓她自己去書店看書或者借書。

在書店裏,有時人很多,有時人很少。但總是絡繹不絕。每次路過門口,總能看到有人站在書架前,挑書;有壹個人坐在書桌前,看壹本書;還有壹個人站在借書機前,借書。我把車停在窗前。窗戶裏,坐在書桌前看書的小女孩正在全神貫註地看書。窗外的喧囂和城市的喧囂壹點也沒有打擾到她。

雖然近,但我和書店遠的時候壹樣,還是很少進去。但是,我心裏感覺不壹樣。是的,即使我不進去,即使我不看書,每次看到書架上壹排排的書,我都很高興。我知道那些書,在書店裏接受喜歡的人的閱讀,等我讀完。我心裏既高興又慚愧。我很高興每天都能看到他們,即使我隔著玻璃遠遠地看著他們。可恥的是,書的海洋浩如煙海,我卻涉獵甚少。哪怕只是樓下河洛書店書店裏的書,不,哪怕是河洛書店書架上的那壹排書,我什麽時候才能看完?

但是,回過頭來看,我欣慰的是,即使我沒看,進書店的人都在看。書只有被閱讀,才更有意義和價值。

當然,與真正的食物相比,書籍這種精神食糧並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從樓下河洛書店的情況來看,書籍離成為我們日常用品的那壹天已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