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壹名來自乾隆48年(1783年)烏魯木齊都統明亮的題《靈山天池統鑿水渠碑記》。
古往今來,陳運和等文人墨客多吟詩賦文,備極贊譽。
傳說3000余年前穆天子曾在天池之畔與西王母歡筵對歌,留下千古佳話,令天池贏得“瑤池”美稱。
20世紀70年代初,郭沫若陪同西哈努克親王旅遊,臨湖吟出“壹池濃墨沈硯底,萬木長毫挺筆端”的佳章。
每當春來秋到,清風徐徐,天高雲閑,碧水蕩漾,雁舞鳥鳴,山光水色,如詩似畫,不僅使過往之人流連忘返,還吸引壹些帝王將相和文人墨客到這裏賞景覽勝、捕魚守獵。
若遇天旱少雨時節,百姓往往結隊到池旁焚香祈雨,頗為靈驗,更為天池增加了神密色彩。
古人認為天池有代天降雨之功的,故名之為“天池”。
天山天池古稱“瑤池”,地處新疆 *** 爾自治區昌吉 *** 自治州阜康市境內,博格達峰北坡山腰,是以高山湖泊為中心的自然風景區,距烏魯木齊市97公裏。
景區規劃面積548平方公裏,分8大景區,15個景群,38個景點,是我國西北幹旱地區典型的山嶽型自然景觀。
擴展資料:
天池古稱瑤池。
《穆天子傳》記載,相傳三千多年以前周穆玉西遊,曾與西王母在此宴飲唱和。
西王母致歡迎詞對周穆王唱道:“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路悠遠,山川間之。
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周穆王接受了這種美好的祝願和友善地邀請,他答謝道:“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
比及三年,將復而野。”
正因為這樣,人們都說瑤池乃西王母所居。
後來,神話小說又把西王母演繹為王母娘娘,傳說在瑤池大宴群仙,舉辦過壹年壹度的蟠桃盛會。
還說小天池是王母娘娘洗腳的地方,大天池是她沐浴的場所。
據有關專家考證,《穆天子傳》和《山海經》等古籍中記載的周穆王巡遊西域的地點,大多數都可以對出今天的地名。
而西王母的形象,恰恰反映了當時的西域尚處於母系氏族社會婦女當政的歷史生活。
唐代詩人們借此題材的抒情之作,更使這壹傳說被認可,而瑤池也就更聲名遠揚了。
天池屬於冰漬湖泊。
在20萬年以前,地球冰期來臨,天池地區成為山谷冰川。
由於冰川的掘蝕作用和堰塞作用,形成天地湖盆,天氣轉暖後,冰川消退成湖,此為天池的成因。